礼以和为贵

李东

<h3>■原典<h3>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h3><h3>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h3><h3><br></h3></h3> <h3>■释义<h3>  有子说:“礼的运用,以从容不迫为可贵。先王所有道理中,最美好的就在于礼。不论大事小事,都应该依照这种要求去做。但也有行不通的,那就是知道礼要从容不迫。而全心全意想从容不迫,不知道以礼来节制,也就行不通了。”</h3><h3><br></h3></h3> <h3>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33岁。<h3>  “礼之用,和为贵”,礼是礼仪,是尊卑上下的礼仪;对礼的运用呢,贵在能和。和是和顺从容,是尊卑上下之间的种种调和融洽。</h3><h3><br></h3></h3> <h3>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先王之道就是礼与和的把握,简直是完美!大事小事都能体现出来。</h3> <h3>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仪和为贵,反过来,和以礼为贵。一味的和,也有行不通的地方,不用礼来节制和,也是不行的。在从容不迫和以礼节制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h3> <h3>■解读<h3>  “礼”和“理”同音,似乎在提醒我们,礼也应该合理。过与不及的礼,都不能达成“和为贵”的要求。人与人相处,固然和为贵,但是和要和得合理,也就是合理,才不致和稀泥,令人厌恶。</h3><h3><br></h3></h3> <h3>  中华文化的精华,“和”“合二字很重要。和而能合,那就必须人人知所节制。凡事以合理为原则,才能够在和谐中寻求密切的合作。</h3> <h3>  若是只知道和气,只求和谐,而不能用礼来节制,时间一久,便丧失了是非。这种和稀泥式的和,还不如不合。可见人人知礼、守礼,是和谐社会的必要基础。</h3> <h3>  礼多必诈,是一般人对于过分有礼的一种警觉,时时保持合理的礼貌,使大家放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