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各位乡亲,前些日祠管会开过会后,征求了许多村民的意见,列出这篇反映材料初稿,大家看还有什么补充更正的?待材料完善后请些村民代表签名,希望大家本着宗族观念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支持并签名,当然签名有一定的风险,并不勉强在职的拿国家俸禄的人员及心有顾虑的乡亲签名。</h3><h3> 谢谢大家!</h3><h3> 这是在修国保,还是在毁国保?</h3><h3> 龙溪祝氏宗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占地近三千平米,恢宏大气,构架精巧,是江南乡土建筑特色的瑰宝,历时已近六百年。2013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后广丰文管所在2015年就开始对国保的维修工程,但始终没有工程施工方案和图纸的公示,施工期间还多次关门内整修,而当本地群众对维修质量、方式等提出异议时,广丰文管所具体主事负责人叶伯涛都没正面回复及改正,任意施工且一次次的通过验收。本地群众无奈之举,兹录以下几点群众反映激烈的问题,希望得到上级部门领导的关注。</h3><h3> 一,全祠包括中堂后堂戏台楼阁的屋顶上有大小明显漏处多达四十多处,两厢楼阁屋顶封檐板全线水倒滴,如果不及时翻盖止漏,是经不住几年就烂了的。</h3><h3> 二,全祠包括中堂后堂两厢厅堂戏台的立柱由原来的褚红色全漆成黑色,而且质量低劣,才不到两三年便脱迹斑斑,满柱狼藉,游客戏称“这不是祠堂,这是灵堂”,令当地群众极为不满。</h3><h3> 三,原先梁上都有挂纱灯的八卦钩葫芦钩近百处,现都被撬掉,痕迹依在,物已无踪。</h3><h3> 大门顶原有砖雕装饰鱼、寿桃类,俱已不见。</h3><h3> 小门顶原有龙头翘角,都已不复。</h3><h3> 屋脊本来都是用花格砖砌的,那是时代建筑风格还有一定的原理,却全换成了竖瓦。</h3><h3> 天井出水口原是用铜钱花格青石挡住的,既美观还实用,这都是先人的智慧,何以现在全没了?</h3><h3> 戏台前一对石狮已调包,原先是戏珠石狮,年久头背比较光滑,样子也较挺直精致,现调包为无戏珠的赝品,新样粗糙。</h3><h3> 后堂石阶原有雕花大青石,现换成新的无雕花,那原来的何在?</h3><h3> 大门顶两边显檐不对称,一面十三格,一面十四格,弱弱的问问广丰文管所领导知不知数?</h3><h3> 以上这些都要求广丰文管所正面解释的,如涉嫌偷盗文物的,望上级部门严查法办。</h3><h3> 四,原先中堂檐阁上挂的是有“宋神宗元丰二年赐”字样的《郎峰世家》匾,现换成了由孙希岳的“岁次戊戌新春将至”题匾,这是极不妥当的,失去了历史价值和意义。</h3><h3> 后堂是供历代牌位的孝堂,原先梁上挂的是《派衍宅基》匾,这是有渊源的,龙溪祝氏属郎峰世家宅基派,所以现在换成任何其他的匾都是不妥当的。</h3><h3> 五,农具展览原来是放在村社公庙里的“农耕文化馆”,现被移到祠堂的两边厅堂,这更是很不适合的,由于摆放这些零碎物件,让祠堂失去了本身的祭祀族会戏台观戏等功能,试问这合理吗?</h3><h3> 其他还有诸多问题及壁挂图文的诸多错处,在此不一一而述,总之,修旧如旧质量为上方能经久,对祠堂维修更要尊重当地风俗宗祠文化,可见广丰文管所并不具备修缮古建的水平,而且还不懂宗祠文化,更有偷盗文物之嫌,国家财政拨的维修款千万之巨,竟然修得如此不伦不类,一塌糊涂,试问,这是在修国保,还是在毁国保?</h3><h3> 郎峰祝氏文化研究会</h3><h3> 龙溪祠堂管理协会</h3><h3> 龙溪祝氏村民代表</h3><h3> 2019.3</h3><h3>附,龙溪祝氏村民代表签名:</h3><h3> 2019.3</h3> <h3>这就是新换的孙希岳题匾。原先是以原谱拓印有“宋神宗元丰二年赐”字样的匾,是有历史价值和意义的。</h3> <h3>后堂是供奉历代牌位的孝堂,这就是后堂新换的匾,原先是《派衍宅基》,这是有渊源的,龙溪祝氏属郎峰世家宅基派,所以现在换成其他任何匾都是不适合的。</h3> <h3>这是原来的</h3> <h3>这是原来的</h3> <h3>这是中堂地上,漏水大的,乡亲们都说几十年来中堂这里都不曾有过这样漏水的,这次翻盖后漏水这么多处,是施工方式不对还是换的新瓦质量差呢?</h3> <h3>这是新换的后堂石阶青石,原先是有雕花的青石,那么到哪里去了呢?</h3> <h3>大门顶屋檐左边十四路</h3> <h3>大门顶屋檐右边十三路</h3> <h3>这是两边厅堂立柱,漆成黑色,还质量低劣,脱迹斑斑,满柱狼籍,试问,全祠立柱由原先褚红色的偏要漆成黑色,有何依据?游客戏说“这不是祠堂,而是灵堂”,令当地群众极为不满。</h3> <h3>这是调包过的戏台石狮。原来是戏珠石狮,村民也大都记得,这有谱可查,年久头背光滑精致的,但这个石狮口不含珠,呈吐舌状,且新样粗糙,为赝品。</h3> <h3>戏台上漏水,当地群众言戏台从来没漏过水的,翻盖过才两三年就这样漏水,壁顶画戏台板用不了几年就全烂了的</h3> <h3>天井出水口原来是用铜钱花格青石板挡住的,既美观又实用,这都是先人的智慧,现都全没了的</h3> <h3>这是两厢厅堂摆放的农具展览。农具展览原来是放在村社公庙里的,现移到祠堂两厢厅堂,是很不妥当的,由于摆放了这些零碎物件,祠堂本身的功能祭祀族会戏台观戏等便没有了,试问这合理吗?</h3> <h3>这是龙溪祝氏始祖绍文公像,本来是应该放在正堂上横,是祭祖必须,却被丢弃一旁,正堂上横挂兄弟宰相图,这是不适当的</h3> <h3>梁上原先有挂纱灯的青铜八卦葫芦钩近百处,全被撬掉,痕迹依在,物已无踪。</h3> <h3>远看戏台,顶红柱黑,一塌糊涂,脱迹斑班,满柱狼藉,非为旧颜,却是新伤。</h3> <h3>这是原来的</h3> <h3>这是原来的</h3> <h3>这是龙溪祝氏世谱记载有“戏台上置一对戏台石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