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忠孝悌信,礼义廉耻。此乃圣人孔子总结出来的做人信条,八个字概括了做人的原则,成为传承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一个核心。下面我就孝悌礼义四个字来浮浅的探讨一下。因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等,每个人应怎么做,怎么面对才能履行孝、悌、礼、义的真实涵义,真正的传承灿烂的中华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h3> <h3>(一)孝</h3><h3>常言说百善孝为先,一语道出了“孝”在中华文华中的重要地位。孝从小的来说,就是在家孝敬父母长辈,在社会上尊老敬老,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一个人连这点都做不到,那如何谈得到对亲戚、朋友、同事、同学、战友的爱戴和尊重。从大的说“孝”即为忠,人们常说自古忠孝难两<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全,这就给人们提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但实质上</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是尽忠于国的伟人、英雄……在无形之中则</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履行了他们的孝道,他们尽的是“大孝”。</span></h3><h3>古来今往“孝”的典范在历史记载里层出不穷,比比皆是。寒食节就记载了中国历史上一位大忠大孝之人……介子推。古时候介子推是就职于重耳手下一个大臣,由于宫廷争权夺利引发宫廷政变,重耳携手下落荒而逃,成了逃亡王子。在逃亡的途中,重耳又冷又饿又怕,直到饿的躺在地上不能前行。做为大臣的介子推看到此情,并没有背判离重耳而去,而是去到一边持刀从自己大腿割下一块肉,然后让众臣架火熬成肉汤,亲自端于重耳饮用,重耳用后感到非常的香,并问介子推何处弄来之美食,介子推避而不答,后因问的多了,手下大臣将介子推割肉奉君之事告诉了重耳,重耳发誓要日后重报介子推。卧薪尝胆数年后,重耳终于平定判乱重登王位,为了报介子推之恩,便封介子推为重臣,执掌朝纲。而介子推则婉言谢恩拒绝入朝做官,要回家待奉年逾八旬老母,后重耳多次派人去请,介子推为了拒官奉母不受打扰,便趁月高夜深之时,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重耳为了报介子推之恩,到处寻找却无音讯,便重金寻找介子推下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且有知情之人上报重耳介子推躲进绵山之事,重耳则派人前去请介子推。然去请介子推的大臣到绵山一看,那么大一座山且山高林密,不知该如何下手去寻找介子推,无奈之下就上奏重耳。重耳当时也无法可寻,便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此时站出一位大臣上报重耳讲:我有一法,可使介子推走出绵山。重耳命大臣快讲何法。那大臣讲:介子推是有名的孝子,我们派兵把绵山给围了,然后点火把树给点着,绵山树大林密必起大火,也就藏不住人了,介子推身为孝子为保母命,必定会背母出林下山。重耳听后依此而行,万没想到大火烧到停也没见介子推与老母出现,即立刻派人上山查找,最后在山上一棵大树下找到了介子推怀抱老母被烧死的遗骇,重耳知道后失声大哭,痛恨不该放火绵山,以致介子推母子身葬火海。为了悼念介子推,重耳下令全国禁生烟火三日,民间一律食用冷食。后演变成传承至今的“寒食节”。</h3><h3>这个流传至今的故事反映出中国人对孝的认识,介子推也可称之为忠孝之典范。每个人都来之父母之体,受撫予父母之恩,才能长大成材。反之就应该孝敬父母,还恩父母,赡养父母至百年。若连这最起码的孝道都不能做到,那还怎么有颜行走在人世间,还怎么谈得到与他人礼尚往来互尊互敬呢。</h3><h3>最近河南电视台35频道重播的中央电视台“等着我”的专题寻亲节目里,讲述了湖北一位年轻女子历尽三十年寻找被拐卖的弟弟的故事,真是感人至深,令人泪下。在这女子幼小童年时有一个幸福的家,有父母,还有弟弟。天有不测风云,在他五岁左右时,父亲带他和弟弟在武汉打工期间,认识了一个外地人,一天,父亲去买东西,把他和弟弟托付给那人临时照看。等到父亲回来时,只看到他一人在玩,便问他弟弟呢,他告诉父亲,那个叔叔抱弟弟去买糖了,父亲感觉事情不对,即马上四处找寻,赶到火车站发现那人抱着弟弟上了火车,父亲带他也赶快上车逐车厢寻找直至终点站广州,也没找到弟弟。后来他父母亲历经两年到处寻找,音信全无,父母悔恨万分,感到无脸面对世人,便引爆炸药双双自杀,撇下小女孩后来跟着奶奶慢慢长大。他慢慢懂事后问奶奶父母怎么死的等问题,奶奶含泪告诉了他父母寻弟弟无果而自杀的事情真相,并把父母寻儿子两年的寻找日记交给了他,他看了日记后,发誓将来一定找到弟弟,以慰父母九泉含笑。伴着岁月流失他长大成家,他并未忘记自已的誓言……寻找弟弟。</h3><h3>他通过多种渠道终于找到了《宝贝回家》和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组,提出了寻找弟弟的请求。有关警方为了提取他直系亲属的DAN入数据库,几经周折,最后提取了他叔父血样入库和疑似对象比对(因他父母等直系亲人均去世),但结果很不令人滿意,不能最终认定,那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成了寻亲认定的一个难题。而这位年轻的女子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一个大胆而令人吃惊的决定,他请求警方及有关部门给予协助,挖开父母之坟,开棺提取父母DAN,来完成父母遗愿……找到弟弟。当主持人问他如开棺后仍没找到弟弟,你知道会是什么后果吗?年轻的女子哭着说道:我知道,自古以来人死要入土为安,而我却要挖父母之坟,开父母之棺,这是大不敬、大不孝,大逆不道。但为了完成父母之遗愿,为了找回被拐卖失踪的弟弟,我愿背上这不敬、不孝、不道之名。最终在警方及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成功提取了他父母的DAN并输入数据库。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他的弟弟在福建找到,姐弟二人在《等着我》栏目现场相遇,三十余年的期盼,三十余年的寻觅在这一刻变成了现实。节目现场全体人无不为之流泪,姐弟二人痛哭相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年轻女子敢冒天下大不韪,背着不敬不孝之名却干出了大敬大孝之事。什么是“孝”,这就是现实版的孝之典范。</h3><h3>“孝”应怎么去行,去做,那是方方面面都可体现,都可去实现。不是让父母吃好喝好穿好就是孝。孝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行动,一个小事就可做到,那就是看你是否用心去做了没。希望每个人牢记“百事孝为先”之名言,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敬老爱幼,在单位与同事和睦相处,干好本职工作,为国家、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让父母放心、安心,这就是最普通最基本的“孝”。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家做起,莫等到“子欲待而亲不在,欲报国而力已衰”,那将终身遗憾一事无成。</h3> <h3>(二)悌</h3><h3>何为悌?新华字典注释:儒家宣扬的伦理道德之一,指弟弟无条件服从哥哥。</h3><h3>悌,就是悌敬。指兄弟姊妹之间,要有兄弟之情,互相帮助,扩而泛指在社会交集中和同事、同学、战友、朋友等,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才能够消除<span style="line-height: 1.8;">隔阂矛盾,互相谦让,和睦相处。</span></h3><h3>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忠孝悌信……的传承与教育,倡导人与人的交往要以诚相待,以心待人,总结出了很多如: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做人的标尺,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典范和例子。悌,左为竖心右为弟。形象地展示了人际交往中以心相待的深意。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吧,里面有一个重要人物在自己的人生中把“悌”就实践做的淋漓尽致,这个人就是忠义的代表……关公。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为了重振汉室大业,三人结成异性兄弟,并立誓:虽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能同年同月同日死。他们三人在成就大业的人生道路上,互敬互爱,情同手足,亲如兄弟,特别是关羽表现更为特殊。他们结义后先后与孙权、曹操连年交战,初期他们三人因和曹操交战失利,三人被打散流落异乡,而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妻室家眷而被曹操所困,曹操因喜爱关羽之人才,下令不准杀之,便与关羽谈判,只要关羽肯降,可保刘备妻室家眷及所有人平安无恙。关羽则提出:如降你可,必须答应日后我如有兄长刘备下落音讯,己可带嫂夫人去投兄刘备,不得阻拦。曹为了得到关羽即应允所提条件,之后关羽便留在曹营多年,并不断打听刘备、张飞去向之下落,几年后关羽得知了兄长刘备所在之地,便一无反顾地带上刘备的妻室家眷踏上寻兄之路,曹操为了留住关羽而又不失前言,当面答应放行而私下安排各个关口予以阻拦,这就引出了“过五关、斩六将”的典故。关羽为回到刘备身边,依然抛弃曹操多年对自己的恩典与眷顾,割袍断义,闯出五关杀死曹操手下六员大将,护卫着兄长刘备的妻室家眷不畏路途遥远危险,最终与刘备张飞相见团聚,共同协手打出了一片汉室之天地,形成了当时的“三国鼎立”之格局。关羽将“悌”做的尽善尽美,他不仅在同兄弟之间如此,且在人生中接人待物都能做到忠孝悌信……。因此被后人称之为“忠义”的化身,一直传颂至今。</h3><h3>随着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人们对“悌”的传承与发展仍是一如既往,特别是现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与人的交往更加频繁密切,团队之间的合作、团队人员之间紧密团结,互相谦让、帮助显得更为重要,对人们的举止行为则提出更高的要求。在2011年国家开展了“2010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活动,湖北省黄陂的孙东林、孙水林(已故)兄弟二人当选其中。他兄弟二人的行为感天动地,再次展现了“悌”的真实涵义。2010年2月9日(腊月二十六),湖北省黄陂建筑老板孙水林(兄长)带26万元,驾车由天津赶往武汉,准备在春节前给工程队的家乡民工发工钱,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当次日凌晨,行至河南开封发生车祸,车上五人遇难。事发后,弟弟孙东林强忍丧兄及亲人的万分悲痛,决定替兄行道义,完成兄长遗愿,按时发给家乡民工的工钱。因兄意外遇难,涉及民工工资的帐单多已不在,他毅然决定让民工们凭良心报数目领工钱,报多少就付多少,当时很多民工提出来等其兄后事处理完,帐目算清再发不迟,孙东林都婉言谢绝,并提出:兄长是为了春节前按时给民工发工钱而出意外离去,我不能让兄长的遗愿落空,再苦再难我也要完成兄长遗愿,不能亏待了家乡的民工弟兄。在发放中因钱不够,孙东林贴上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养老钱,终于在春节来临之前,他让六十多名民工都如愿地领到了工钱,民工们都眼含泪水捧着手中的钱感谢怀念孙东林、孙水林二兄弟。当湖北省《楚天都市报》、《湖北日报》先后报道了兄弟俩动人的事迹后,记者去采访孙东林时他说道:“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情,这是我兄弟一生做人处事的信念”。简朴而掷地有声的语言,道出了做人处事的根本。自古以来我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总结出了无数的文化精髓,如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这些中华文化的精髓仍然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特别是在当前我们实现百年复兴的关键时刻,每个国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团结所有的国人,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发扬忠孝悌信……的优秀传统,我们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砥励前行,实现百年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到来,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巅。</h3><h3><br></h3><h3><br></h3> <h3>(三)礼</h3><h3><br></h3><h3>礼是礼节、礼仪。我们見到人要有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不但面上要敬礼,要在心里更要恭敬。这是做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同时我们要遵守各种规定,要遵纪守法(包括礼貌),这就要求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要规范自已的一言一行,不可肆意妄为。</h3><h3>我国是个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大国,素有礼仪之邦美称。历朝历代不泛都出现过“礼”的传承代表人物,将我国的礼仪文化精隨一代代传承于世。如古圣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就是“礼”的典范体现者。孔融,山东曲阜人,他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在孔融四岁时,全家人在一起吃梨,父亲让他先去拿梨,面对大小不同的一堆梨,他却挑了其中最小的一个拿了去。父亲问他为什么不拿大梨而拿小的。孔融却说:“我年令小食量小,就应该拿小的。哥哥们年令大食量大,大的应该留给他们去拿”。父亲又问道:“那弟弟比你还小,他应该拿最小的呀”?孔融答:“我是哥哥比弟弟大,我应该照顾弟弟,把大的留给弟弟”。全家人听了孔融的话都为之动容,没想到小小四岁的孔融竞有如此大的胸怀,竞能悟出这么深奥的哲理,他从小就被宗族亲戚认为是一个奇才。后来他长大果不负众望,发展到官至高位,文才盖世,被称为“建安七子”之一,列为东汉末年文学家。纵贯我国历史,“礼”一直贯穿于历史的发展,而且是不断的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h3><h3>1911年我们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的统治,又经历了民国时代,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的国家、人民迎来了发展壮大,走向幸福的的新时代。在新中国建立后,“礼”增添了很多新的内涵和发展,更加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身为一代开国伟人,他在“礼”方面更是做得令人敬佩。在1937年1月30日,当时我党中央设在延安,当时延安各界为徐特立六十大寿进行准备,毛泽东主席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为徐老写了祝寿信,他在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充分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更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袖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的最高褒奖。随着新中国建立,党中央进入了北京。建国后一次毛泽东主席邀请徐特立到中南海家中吃饭,吃饭上桌前,徐特立谦和地对毛主席说:“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座”。毛泽东主席马上说:“你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更应该上坐。”此事虽小,却折射出伟大领袖毛主席对老师的尊敬、深情和爱戴。从他们二人的深厚情谊中,可看出他们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堪称为后世之楷模。</h3><h3>“礼”乃国与国、人与人相互来往交流必备之,通过礼节、礼仪达到互相尊重,融洽交流之目的。常言道:礼尚往来、以礼待人、礼让三先等,可见礼在日常生活中之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现今开放大格局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具备起码的礼仪、礼教,以谦谦君子之风度,接人待物处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h3> <h3>(四)义</h3><h3>义:是义气、正义。是指每个人都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都要尽力去帮助、解决。对朋友要有大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当然决不是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那只不过是愚昧的表现而已)。</h3><h3>自古以来,历史上出现过无数的侠义英雄和侠肝义士,他们义字当先见义勇为,闯荡江湖杀富济贫,在老百姓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民间广泛的流传。如秦朝后期爆发的农民起义,以陈胜、吴广为代表,为了反抗秦朝的残酷压迫,他们揭杆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是对秦朝政治统治的稳定起到了致命的打击,加速了秦朝最终灭亡的步伐。</h3><h3>在隋末发生的瓦岗寨农民起义,瓦岗寨的绿林好汉与初唐的唐王李世民多次重创隋朝大軍,李世民在突遇隋朝大将王世充带兵追杀,致其无路可退之时,少林寺的十三棍僧见义勇为,伸出了侠义之手愶助唐王李世民大败王世充,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迎来了大唐帝国的新生,从而留下了《少林寺》的千古流芳。还有明末的太平天国起义,清后期的广州三元里农民起义等等。这都是对封建王朝统治的反抗而自发的农民起义,虽然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从中却可以看到那些以义字当先,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的正义之气,综观我国的历史发展各个阶段,正义之举屡见不鮮,层出不穷,在民间广泛的流传和传颂。</h3><h3>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至今已建国七十周年,伟大的祖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砥砺前行,一举发展成为当今的世界强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这七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忠、孝、悌、信、礼、义、廉、耻这朵美丽的中华文化之花,始终绽放着它那光华多目的光彩,伴随着祖国的发展强大而展现它那强大的生命力。七十年里“义”的体现在各个行业、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体现和展示,咱不说个人、团体的展现,回忆一下在国际上有着重大影响的,代表着国家形像的两大事件。一是在1950年发生的抗美援朝战争,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朝战争,战火一度漫延至中朝边境跨入我国东北地区,朝鲜首相金日成请求我国予以支援。在这紧要关头,伟大领袖毛主席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定,决定派出几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走出国门奔赴朝鲜,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经过三年艰苦卓绝、流血牺牲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于将美国为首的侵略军赶过三八线,迫使他们在板门店的谈判桌上签署了停战协定,从而结束了这场血腥风雨的侵略战争,以正义之师的气派打出了我们的国威、军威,确立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生的援越抗美战争,我国发扬了见义勇为的国际主义精神,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越南大力支持,终于将美国打败,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之梦,确保了我国的周边安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祥和安宁局面。进入七十年代后,越南领导的更替,他们自不量力,自诩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他们恩将仇报,狗眼看人低,多次侵犯我国领土主权,残害我国边民。1976年2月17日,我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以正义之师、排山倒海之势,仅用一个月时间将越南赶出国门,滚回他的狗穴。常言道;多行不义必自毙,正义必将战胜非正义,必将最终胜利。历史的经验告诫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义”字当先,主持正义、见义勇为,义行天下所向披靡,仗义为民,必得民心,必得天下。</h3><h3><br></h3><h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扬,它的内涵在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忠、孝、悌、信、礼、义、廉、耻做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将会发展广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忠诚于国家,孝敬父母老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诚信做人,礼貌待人,行大义,秉正义,见义勇为,廉洁奉公,一身正气,识廉耻,知耻而后勇,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砥砺前行,奋力拼搏,为建设我们富强、文明的祖国而努力奉献。</h3><h3><br></h3><h3><br></h3><h3><br></h3><h3>本文受朋友之托所写,此题目之大,本人也力不从心,不敢以论而写,所以说而写,文中很多不到不适之处,请高论者予以指正、指导。谢谢了!</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