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吸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h3><h3> 本篇记录了颐和园的春夏秋冬。 </h3><h3> </h3> <h3> 新建的东宫门牌楼由原来的四柱三间三楼变为了四柱三间七楼,仍东西向坐落,前后檐有龙凤透雕花板,两面彩绘有金龙176条、凤36只,顶部变成了高低错落的七条脊,彰显出皇家牌楼的富丽堂皇和高大气派。但匾额上的字前后调换了位置,东侧改为“涵虚”,西侧改为“罨秀”。</h3> <h3> 十七孔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它位于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 桥由17个桥洞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br></h3> <h3> 昆明湖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内,它的面积约为颐和园总体面积的四分之三。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成的天然湖泊,曾有七里泺、大泊湖等名称。昆明湖的前身叫瓮山泊,因万寿山前身有瓮山之名而得名瓮山泊。瓮山泊因地处北京西郊,又被人们称为西湖。
昆明湖总面积有3000亩之阔,大约2平方公里,比北京市内的五个北海还要大。湖面主要向东西面面发展,有计划地把原来的湖岸上一部分土地闺在湖中,便成了湖内西堤及三岛。<br></h3> <h3> 佛香阁是北京市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筑在万寿山前山高20米的方形台基上,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佛香阁高41米,8面3层4重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相当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br></h3> <h3> “金光穿洞”的景观并非是最新发现,在颐和园十七孔桥建成初期,古人就发现了它在黄昏时的壮美景观。最近几十年来,每逢冬至前后,颐和园十七孔桥准能锁定无数摄影爱好者的“焦点”。只有在这个时节的日落时分,十七孔桥的所有桥洞,才会被夕阳染上一抹金光,乍看就像是在桥洞里点燃了明灯。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金光穿洞”,并且赋予了很多美好的寓意。<br></h3> <h3> 玉泉山,是一座山,位于颐和园西五六里。这座六峰连缀、逶迤南北的玉泉山,是西山东麓的支脉,在“山之阳”,它最突出的地方是“土纹隐起,作苍龙鳞,沙痕石隙,随地皆泉。因这里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此称为“玉泉”。明初王英有诗形容:“山下泉流似玉虹,清泠(音零)不与众泉同”。这座山也因此称为“玉泉山”。<br></h3> <h3> 柳桥 西堤最南侧的五孔桥,桥名取自大诗人杜甫“柳桥晴有絮”的诗句。柳桥上方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方亭,其桥孔在西堤六桥中最多。<br></h3> <h3> 西堤六桥指的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六座桥,从北向南依次筑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六座式样各异的桥亭;在柳桥和练桥之间为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之句命名的景明楼。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br></h3> <h3> 景明楼位于北京颐和园练桥和柳桥之间,始建于1750年,由主楼和两座配楼组成。<br></h3> <h3> 西堤,是颐和园昆明湖中一道自西北逶迤向东南的长堤。西湖苏堤上有六座桥,西堤上也共计有六座有名字的桥。就连苏堤沿岸种的柳树也复制到了昆明湖的西堤。时至今日,还有十九株当年的柳树依然在景色妖娆的西堤。但不一样的是苏堤是笔直的,而西堤是蜿蜒曲折的。<br></h3> <h3> 颐和园铜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上,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为了阐述建造铜牛的意义,乾隆皇帝特意撰写了一首四言的铭文,用篆字书体镌刻在铜牛的腹背上。铜牛是颐和园昆明湖东岸边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br></h3> <h3> 镜桥位于西堤中部,镜桥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唐朝诗人李白有“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这就是镜桥名称的来源。桥上有一座八角重檐的桥亭。从东堤上观望,镜桥位于西堤中部,其八面玲珑的姿态既宜于观赏周围的景致,又能营造出有别于其他桥梁的艺术特征。<br></h3><h3><br></h3> <h3> 绣漪桥 在南如意门外就可以看到绣漪桥,它位于 昆明 湖的出水道口处,也是 昆明 湖与长河的水域地界桥,同时为长河的起点。绣漪桥与玉带桥为姊妹桥,两座桥的模样一样,一座位于 昆明 湖的原进水口处,一座位于 昆明 湖的出水口处。<br></h3> <h3> 颐和园石舫又名清晏舫,位于昆明湖的西北部,万寿山的西麓岸边。船体乃用巨石雕成,全长36米。精巧华丽,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建筑珍品。<br></h3> <h3> 大船坞位于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小苏州河以北,为皇家泊船之所。据介绍,乾隆修建清漪园时便在园中建起一座船坞,它宽18米,距水面7米,进深50米,跨度超过了故宫的三大殿,当时皇家最大的游船“昆明喜龙号”就停泊在这里。1860年,这座船坞被英法联军焚毁。后来慈禧在清漪园原址修建颐和园,除复建原有船坞外,还在旁边新建了两座小船坞。作为国内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船坞建筑,颐和园大船坞堪称园中一宝。但历经百年风雨,这座船坞已经残破不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谢朋友们关注<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谢欣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