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屋里那位,不止一次跟我说:我一望哒徐峥就讨厌!理由是让她想起《春光灿烂猪八戒》里面那位二师兄。每次我都感到庆幸——徐峥虽然没有吴亦凡那么帅,但比我强多了吧,她讨厌的居然不是我,何等庆幸!<h3><h3></h3><h3>由此可见,美是因人而异的。那么,美是什么?</h3><h3><br></h3><h3></h3><h3>据说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古希腊一位智者讨论什么是美的问题,智者说:美还不简单?美就是一位漂亮的小姐。苏格拉底问,还有呢?智者又说,美是一匹漂亮的母马,一个漂亮的陶罐。。。苏格拉底说,我是问美是什么,不是什么东西是美的。智者无语了。其实,苏格拉底自己也说不清,他先说美是合适,后又说美是善,最后他的结论是,美是难的。(苏老师很幽默)</h3><h3><br></h3><h3></h3><h3>古典美学中,人们总希望在客观事物中找到美的规律。比如美是和谐,美是对称、美是黄金分割等。然而现代艺术中,不和谐,不对称,反黄金率的现象比比皆是,显然,古典美学无法解释现代艺术现象。</h3><h3><br></h3><h3></h3><h3>那么,美到底怎么定义?有位牛逼的长沙人,邓晓芒给出了答案——艺术是情感的对象化,美是对象化的情感。</h3><h3><br></h3><h3></h3><h3>我很赞这个观点,通俗理解为:艺术是把自己的心思、情感体现到某个对象中。比如一首曲子,一幅画,一张照片。美则是通过欣赏这件艺术品产生的情感互动。用这个观点,就很好地解释了现代艺术美的存在。即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而非客观事物的标准。</h3><h3><br></h3><h3></h3><h3>举个例子:</h3><h3>甲:哇!这个女的长得真好看!</h3><h3>乙:什么眼神,这也叫好看?你是多久没过X生活了?</h3><h3>甲:我不管,就是觉得好看!</h3><h3><br></h3><h3></h3><h3>初中物理知识告诉我们,物质的特征是由分子结构决定的。钢铁、木头,塑料,只是分子结构排列不同。如果再深究,每个分子又可分为原子、质子、电子。。。在艺术与审美中,人的情感也属于分子级别,它还可以细分。弗洛伊德有个非常犀利的观点:艺术即症候。就是说,艺术归根结底,还是个人气质的反映。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什么气质的艺术家,决定了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反过来,审美活动中,什么样的气质,决定你发现、接纳什么样的美。多血质的人,也许容易接受明快鲜明的美;抑郁质的人,会接受孤灯残月、阴冷灰暗的美。而小朋友,则喜欢简单柔和的美;对一个贵妇来说,华丽、精致更容易让她心情愉悦。</h3><h3><br></h3><h3></h3><h3>剥离社会层层光环,最本质而言,艺术从来不是为什么人服务的,它只不过是个体自身需要罢了。一件艺术品能获得多少程度的共鸣和社会认同,跟创作者无关,那是别人的事。比如说,我不会为讨好观众去拍些没啥意思的照片,那只是商品。</h3><h3><br></h3><h3></h3><h3>一个人的审美层次,不是说变就能变,它是先天和后天长期积累形成的。我们一些老师一再叮嘱,要发现美,创造美。这句话是不妥的。“发现美”——美并不存在于外部世界,如果一个人内心没有美感,纵使万水千山走遍,也发现不了美;“创造美”——美只是一种情感,情感能创造吗?只能无限接近还原罢了。“发现美,创造美”这句话应该这样说:拓宽美的视野,提升美的境界。</h3><h3><br></h3><h3></h3><h3>其实,美早就驻扎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你要做的,是让美来找你。某时某地某物,撞上了,与你气质对上了,它就美了。用人类学家的话说,你与你的另一半的遗传基因密码对上了,他或她就美了。</h3><h3><br></h3><h3></h3><h3>前些年,家里新房装修,客厅卧室全部装的格力空调,有间房空着,没装。后来家里住进来亲戚,补装了台美的空调,结果没多久坏了。老婆开叫了:家里几台格力空调用得上好的,你何解要换美的的?我做不得声。。。现在想起来,不由得怀念起苏格拉底大老师了,美的美的,美真是难的。</h3><h3></h3><h3><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