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育影响生命 让阅读引领成长——合展小学“争做于漪式好老师”读书交流

<h1><font color="#167efb"><b>  于心润文数十载,漪漾澄风一片帆。</b></fon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这句藏头小诗里藏着一个伟大的名字:于漪。于漪,师者的楷模,她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执着“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青春谱写了教育华美的乐章。</b></h1><h1><br></h1> <h1><font color="#167efb"><b>  这个假期,充实而又厚重。合展小学开展了“共读一本书”教师假期读书充电活动,提出读于漪、学于漪的读书要求,并向全体教师推荐阅读《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一书。</b></font></h1><h3><br></h3> <h1><font color="#167efb"><b>  2月28日下午,全体教师以年组为单位,如期开展了“教育质量大家谈”——假期读书交流活动。交流中,老师们纷纷表达着对于漪老师的敬佩之情,畅谈着自己的读书心得,结合教学实际分享着读书感悟。或与榜样找差距、或提出思考共探讨、或突破创新建特色,努力“用课堂质量影响孩子的生命质量”……这次交流是一次思想碰撞的饕餮盛宴。</b></font></h1><h1><br></h1> <h1><b><font color="#167efb">徐晓明老师:</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很喜欢假期的读书活动,因为它让我或忙碌或闲适的日子都溢满了书香。今年的假期我读了《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这本书,当那些灵动的文字游走于于漪老师的成长足迹之上时,我内心涌起的是无限感动。感动于她身处“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教育大形势下,还能勇于力挽狂澜,实施课程改革。正是因为有于漪这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师,才使无数孩子享受到了教育的春天;感动于她身处“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教育大灾难面前,依然不改初心,冒着危险,带领学生学语文,学文化;感动于她不被病痛折服,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评价于漪老师:思想上有大境界,课堂上有大智慧,事业上有大作为。</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张晓红老师:</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读了这本书,心中满是敬佩之情。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至今仍奋战在教育一线。六十年,两万两千多个日夜,初心不改,砥砺前行!这份执着,这份坚守,让我深感敬佩。于漪老师说,学生需要一桶水,老师就需要有一泓清泉,就要有源头活水。学生是不断变化的个体,老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即使是同样的课文,也绝不重复讲同样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态度深深影响了我!一本书,读不懂于漪,更读不出一个于漪。但书中所传递的这份精神食量将滋养,激励我们每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让生命与使命相结合,让教育的原野遍开绚丽之花!</font></b></h1> <h1><b><font color="#167efb">王黎丽老师:</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于漪老师认为,今后我们社会更多的需要“通才”而非“专才”,我们需要更多的“通识教育”。而本学期我校开展的“学科整合”与于漪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美术与英语科目的整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艺术层面的创造力,而且这样一来,英语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单词与语法知识,而是脱离了汉语为中介的翻译,直接作为思考的工具,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而这也正是英语学习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font></b><font color="#167efb"><b>同时从英语课程标准的角度来说,学科整合是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b></font></h1> <h1><b><font color="#167efb">范多老师:</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读于漪老师的书,“语言如蜜糖,可以粘东西”的形象比喻吸引了我。于老师教学中做到“言之有新”、“言之有情”、“言之有物”的教学语言艺术效果。教师教学要“声情并茂”,要“体作者之情,察作者之意,文脉、情脉双理清”。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鞭僻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font></b><font color="#167efb"><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工作中我们要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如蜜糖粘东西。</b></font></h1> <h1><b><font color="#167efb">郑娇娇老师:</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于漪老师的语文学习兴趣说让我有所感悟:课堂上应创设各种情境,如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课外从作业入手,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生命质量。</font></b></h1> <h3></h3><h1><b><font color="#167efb">单晓静老师:</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今年寒假通过阅读《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我有幸认识了师者的楷模—于漪老师。读毕全书,掩卷而思:于漪老师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师,当代教育大家,来源于她那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更来源于她那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这些话言犹在耳,深深地震撼着我。于漪老师把教师的职业当作人生的事业来做,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受于漪老师思想的洗礼,今后我定当加强工作的使命意识,把奉献当作自己的天职。</font></b></h1><b><font color="#167efb"> </font></b><br> <h3></h3><h1><font color="#167efb"><b>  读书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领导班子成员在学习中也纷纷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b></font></h1><font color="#167efb"><b> </b></font> <h1><b><font color="#167efb">  活动中,寇占红校长参加了第一读书小组交流,寄语全体教师:</font></b></h1><h3></h3><h1><b><font color="#167efb"> </font></b><font color="#167efb"><b>今天全程参加第一读书小组交流阅读《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的体会,聆听到老师从阅读于漪老师的著作中感受到于漪老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永不满足的工作精神,精益求精的教学艺术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对比到自身的不足,联想学校整合的思考,增强了自己在教师岗位上奔跑的动力,也更坚定了“用上课的质量影响孩子生命的质量”的庄严承诺。</b></font></h1><font color="#167efb"><span style="font-size: 20px;"><b> 同时给大家三点建议:一是读书要习得,就是要领悟专著的思想和方法的精髓,拓展视野和见识;二是读书要对比,就是将专家的言行自觉对照自身,反思中提升认知,寻求主动改变;三是读书要实践,就是将所得内化于心后要外化于行,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这既是于漪老师叮咛我们的两大支柱学习和实践,以及中间的关键环节反思;更是杨局长告诫我们的学习改变成长再提升,愿大家真正将读书习得为自己的生活习惯、成长引擎、逐梦动力!</b></span></font> <h1><font color="#167efb"><b>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读于漪、学于漪,争做于漪式好老师,通过这次读书交流活动,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以于漪老师为榜样,跟于漪老师学做教师,求真务实、兼容并蓄,坚定理想追求,努力成为有温度、有高度、有厚度、有风度的四有筑梦人,奋进在2019的追梦路上。</b></font></h1><h3><br></h3>

于漪

老师

读书

教师

教学

教育

学生

求索

生命

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