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钢火烧龙

萍水相逢

<h3>火烧龙是流传于湘西一带独特的民间传统项目,是湘西苗民们为祈祷风调雨顺、五谷风登的一项祭祀活动之一。</h3> <h3><br></h3> <h3>  在吉首市马颈坳镇、河溪镇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群众的一种送春形式。</h3> <h3>相传,马颈坳镇为火龙、河溪镇为水龙,现已沿革为湘西最隆重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h3> <h3>按其传统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晚烧龙。彩龙身上装满烟火,由一群青壮男子托举,点火烧龙时,伴随锣鼓声,爆竹声,彩龙腾跃飞舞,口吐火球,身喷烟火,五彩夺目,蔚为壮观。如今这个简单而古老的祈福方式早已融入了湘西乡亲们的血液里。</h3> <h3>相传很久以前,来了条火龙,混身喷火,兴妖作怪,从此,土地干裂,禾苗枯死,农民心焦如焚。这时,一对年轻夫妻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凿山引水。然而,水通了,火龙又来了,它张开血口,喷出烈火,烧死年轻夫妇,烤干了水的源头。</h3> <h3>年轻夫妇留下男孩张共,继承父志,到峨眉山求仙学法。三年后归来,与恶龙苦战三天三夜,用神火将恶龙烧死在洞里,他自己也力竭身亡。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h3> <h3>当地人民为纪念张共,庆祝丰收,每年元宵之夜要举行烧龙活动。年复一年,形成风俗。</h3> <h3>烧龙烧龙,烧出了湘西汉子的彪悍与血性!</h3> <h3>毫无疑问,钢火烧龙这种癫狂性感十足的仪式,是体现湘西汉子的彪悍与血性最好的方式。数百精壮彪悍的汉子,个个都具有种马般强壮的身体,他们用肩挑衅对方,用吼压制群雄,如狮如虎,如狼如豹,分明传达着癫狂血腥的情绪,表达自己村里征服般野性和挑战对手的欲望。</h3> <h3>钢花,又名钢火,是由硝、硫磺、木炭、酒等原料按比例搅拌后塞入竹筒制作而成。当地的朋友告诉我,钢花,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很有技巧,对于火药安装方向及用量,都要有精准的掌,只有掌握了这两个环节,烧龙时才不会被钢花所伤。</h3> <h3>受到舞龙人情绪的感染,钢花陆续点燃,钢火师用长竹夹举过头顶,里外三层地对着龙身猛烈喷灼。夜空里,橘红色的钢花冲泻而出,火花越烈,舞龙人越欢,全然不顾火星打在身上。湘西人的本色就是不惧伤痛,勇往无前!借着微醺,舞龙的汉字们将手中的长龙更是耍得风生水起,烟熏火燎之下的他们满脸乌黑,却彪悍地愈发迷人。</h3> <h3>烧龙,烧的是龙身晦气。烧的越烂,来年事事越称心</h3> <h3>湘西,这块神奇的土地,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湘西独特的性格,湘西人具有所有湖南人泼辣,不服输的性格,又带着一种纯粹而又迷人的“匪气”,那是一种简单、质朴、醇厚的彪悍气派。也许正是这些简单而直白的做人规范,才酝酿出湘西人特有的湘西气质——敢拼、敢打、敢挑战。</h3> <h3>钢火烧龙活动其实就是湘西土家男人的成人礼,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h3> <h3>男孩子们长到十六七岁,就要当舞龙人,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场钢与火的锤炼,从而增长胆识与气魄。经过这遭,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男子汉!</h3> <h3><br></h3> <h3>摄影:曾爱萍<h3>时间:2019年正月十五</h3><h3>地点:吉首市马颈坳镇</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