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h3><h3>当春显颜色 ,心花早已萌</h3> <h3> 今天是<b>“湛江市组块教学设计说课研讨活动”</b>的第二天,进行说课的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组块教学范式教学设计”的三年级编写组成员。与会者有课题组组长市教育局教研室邱一红老师带领的课题组的所有编写成员,麻章中心小李流平校长、王景副校长,组块联盟成员学校的相关领导与教师等。</h3><h3> </h3><h3> </h3> <h3> 下面把今天说课研讨的情况给大家做个简要的介绍。</h3> <h3> </h3> <h3> 上午八点半,主持人麻章中心小学谢桂莲主任宣布活动开始。</h3> <h3> 首先进行说课研讨的是坡头区第一小学的陈日深老师,陈老师展示的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 《秋天的雨》(两课时)。陈老师通过词串学习、句式习得、总分结构写法迁移,阶梯推进。下面通过几幅图展示一二:</h3><h3> </h3> <h3>教研专家邱一红老师对陈日深老师的设计点评后,又给我们干货:</h3><h3>一、识字教学</h3><h3>相对于一二年级的细化准确指导,三年级的识字火力点要放在容易混淆的字上。在教学生字时,先让学生学:“你觉得哪一个字最容易认错?请你找出来,并写在黑板上。”</h3><h3>二、备课要紧抓“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h3><h3>三、要注重理解词语中的“联”、写法迁移与一课一得</h3><h3>周立聪老师和陈坚副校长也在文本定位、组块与读书方面做了精彩的点评与意见交换。</h3><h3><br></h3> <h3>周立聪老师展示的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课《去年的树》。周老师在说课之前说要感谢两个人——邱一红老师和薛法根老师,感谢邱老师的知遇之情与悉心栽培,感谢薛法根老师给他带来的备课思维的改变。这不仅是他的心声,也是大家的心声。</h3> <h3>周老师揭示组块备课思路</h3> <h3>周老师单元分析《去年的树》</h3> <h3>表达方法指导</h3> <h3>周老师在组块教学设计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不管是文本的解读、核心语文要素的提炼、组组环推、前延后连,还是综合性的语文训练,还是最后的言语智能的实现,都让我们佩服,给大家极好的范例!</h3> <h3>市六小曾国容校长展示的是第四单元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段子手”曾校长通过自己的独特解读与特别的组块思路,给我们贡献了“预测”阅读策略课文的组块教学。</h3> <h3>邱一红老师在曾校长说课后又给我们带来干货:</h3><h3>第四单元是“预测策略”单元,在教学设计上要遵循“学方法——用方法”的循序渐进思路;要教给话语体系(表达方法)——“我读------猜测------依据------”;“预测”阅读策略重在教给学生的思维方法,而非教学内容(即用课文教语文);建议迁移作业——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幻想的依据。还特别提醒,我们师生在进行一个单元的教学时,要先学习这一单元的“导语”与“交流平台”(即抓紧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也给我们揭示抓的方法),然后才能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设计。</h3> <h3> 吴川市梅岭小学潘艳娥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教学设计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h3><h3>《望天门山》:</h3><h3>板块一:吟读品诗韵板块 二:想象悟景美 板块三:拓展读古诗,知李白的诗里都有祖国的哪里?体会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h3><h3>《饮湖上初晴后雨》: </h3><h3>板块一:感受西湖的特点,领会丰富的想象。板块二:理解题目,用《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与《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二》对比,知事情。板块三:拓展,知西湖故事,感受中华文化中的诗中故事,景里含情。</h3><h3>《望洞庭》:</h3><h3>板块一:读古诗,领略诗中所描写的景美。板块二:拓展同类诗句,感受洞庭湖之山水美。板块三:仿写与运用比喻句。</h3><h3><br></h3> <h3>潘艳娥老师的古诗词教学获得省市教学大赛的一等奖。潘老师教学风格独特、效果显著,教学非常了得!对于潘老师本次的教学设计,邱老师直接说“pass",周立聪老师则给了详细组块教学解说、古诗教学评说和高度肯定——”很向往潘老师上这一课的效果!”</h3> <h3>接下来展示教学设计的是被教研工作耽误了的主持人,赤坎区教研员潘远生老师。潘老师的设计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单元的第一课《搭船的鸟》。“观察发现”是本单元的目标策略,潘老师通过组块教学精心设计,逐步落实了这一目标。</h3> <h3>邱一红老师随后结合对潘远生老师的教学设计点评,又给了我们关于本习作单元教学设计的干货:</h3><h3>1.习作教学特殊单元的教学有五个步骤:</h3><h3>A.单元前两篇文章引导学习观察方法(学方法),文后的练习题指向写作;</h3><h3>B.“交流平台”是梳理、提炼归纳;</h3><h3>C.“初试身手”是习作片段写作(观察)尝试;</h3><h3>D.“习作例文”是感知方法的运用;</h3><h3>E.学生“习作”,形成成果,习得言语智能。</h3><h3>2.揭示《搭船的鸟》教学重点:通过鸟的美(总)的外貌(分)的描写,使学生获得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抓颜色写外形的方法;通过学习鸟捕鱼的动作,获得动作描写的方法。懂得了进行“细致观察与描写”,然后迁移方法,对小兔子进行观察与描写。</h3> <h3>第六个分享的教学设计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鲁井养老师运用“整、联”的组块思想,教学设计上体现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秉承“发现”,迁移表达,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h3><h3>分享后,邱惠群校长和杨帆校长给出了重要的建议。</h3> <h3>接下来市16小林毅老师分享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园地的组块教学设计。</h3><h3>统编语文教材的语文园地的编排,本身已经具有板块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授课教师多是照本宣科即可。但是,林毅老师运用他的高超的教学技艺和组块教学思想,把看来似乎已经非常清楚明确的教学内容设计得更加科学巧妙,更加有趣,更加深入,“整合”、“联”的组块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尽显工具性与实践性,令教学效果更好,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组块设计范例。</h3> <h3>周立聪老师结合林毅老师的设计,给我们提示语文园地教学的建议:</h3><h3>1.建议交流平台的内容前移至课文教学中完成,如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中的“默读”方法与要求就在单元前的课文教学中完成,然后再在交流平台中用“评默读达人”的方式完成方法的梳理归纳。这个与教研专家邱一红老师所说的教学一个单元前师生要先读“导语”与“交流平台”是一脉相承的。</h3><h3>2.语文园地本身具有组的特点,教师再组是为了“简约”、“巧妙”,不为组而组。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如何提升教学效果和变得妙。</h3> <h3>最后一个组块教学设计展示是教研专家邱一红老师的习作设计,内容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邱老师的这个设计展示,对我们课题组成员来,是一个组块教学设计标准的再次强化,因为邱老师在前一段时间就是以她精心设计的这个习作课作为大家进行设计的模板。随后,邱老师指导我们把希沃软件使用好,充分利用这个科学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效果。</h3><h3><br></h3><h3>邱一红老师给大家指点完后,邱惠群校长再对组块教学设计的一些细节做出提点,今天的研讨会便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完满结束。</h3> <h3><br></h3><h3><br></h3><h3><br></h3> <h3>您说篇前春芽是飞鸟,真像!</h3><h3>其实,底下含春绿意早盎然!</h3><h3><br></h3><h3><font color="#39b54a">组块链接:</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r></font></h3> <h3><br></h3> <h3>您说黄花诉别色</h3><h3>风铃却道春意浓</h3><h3></h3><h3>这是昨天的研讨会情况:</h3><h3><br></h3> <h3>湛江市麻章中心小学是一所著名的、极具文化气韵的学校。本次组块研讨会的顺利开展,得到麻章中小学校的鼎力支持,学校不仅为我们提供完善的会场,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李流平校长也是一直率领学校的领导亲驻会场。我们衷心感谢麻章中心小学的暖心支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