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167efb">李新民,山西省万荣县高村乡北薛村人,1952年生。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入编《中国人才辞典》。迄今为止,公开发表文学作品近二百万字,主要有长篇小说《百泉河》、《世道》、《一路走来》,散文《拾贝集》、《英娃》等。本篇选自最新出版的小说散文集《杂碎》。</font></h1><h3></h3> <h1><font color="#ed2308">孙爱国主编的编者按:“钱难挣,屎难吃。”提起挣钱就不想花钱,想到花钱又必须挣钱,人就是在这“两难选择”中过日子的。“金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绕口,但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确是不争的事实。谁和钱有仇,就去骂“钱就是个王八蛋”吧,估计作者不会有这样的“豪言壮语”。</font></h1><h3></h3> <h1><font color="#b04fbb"> 李锡堂老师的点评:新民君的文章看后,令人十分感动。那些苦活真是苦到心了,为了生存,为了成长受尽了人间煎熬。这一幕幕尤如眼前。大凡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待遇。作者用纯土话叙述,让人极感亲切。只有土的能掉渣的话才是最文艺的话。感谢同为闫景学生,为我们展现了当年学哥的艰辛。</font></h1><h3></h3> <h1><font color="#ed2308"> 尚振东老师的点评:@孙爱国 李新民: 作者如数家珍般描述了出窑、林场干活、赶麦场、下盐池等四个劳动时段和场景,文字老辣,风趣幽默,常常使人忍俊不禁。从中可以看出上世纪六十年代劳动的艰辛和报酬的低微。对现在的青少年来说,确是一堂生动的劳动和思想教育课,让他们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感谢党,感恩改革开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报效人民!<br> 为作者的美文点赞![玫瑰][玫瑰][玫瑰][强][强][强]</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战纪忠老师的点评:@孙爱国 ,李新民的文章,真实的反映了六十年代劳动的艰辛。文章的语言风趣幽默,土话连篇,最适合我们这一代人阅读,让人不知不觉看完了还想看,可后面没了,让你回味去吧!为你的文章点赞![强][强][强]</font></h1><h3></h3> <h1><font color="#b04fbb"> 相全法老师的点评:新民《挣钱难……》一文,是对我们这一代人在那个时期真实的生活写照。我也割麦子,盐池铲盐,给学校打胡基,做豆腐,只要有挣钱的机会决不会放过。一方面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自已在校手头也宽绰一点。那时年轻不怕苦不怕累,感觉吃苦受累不算啥。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苦中寻乐的无奈,把当时的经历写得淋漓尽致。文艺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品显露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及对丰富的经历而精练而成。为作者的作品点智。[强][强][强]</font></h1> <h1><font color="#167efb"> 邓育秦老师的点评:“钱难挣,屎难吃”这个俗语主要强调的是挣钱不容易。屎有多难吃,挣钱就有多难。活了几十年,我只听说过古时勾践曾经吃过屎,那可是多大的国家仇恨呀?李新民同学用谝闲的形式把自己学生时期出窑、林场干活、赶麦场、下盐池的零碎经历分享给大家,道出了挣钱的艰辛,听似幽默,苦在其中,苦中有甜,津津乐道。越王卧薪尝胆,成就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佳话。李新民自小吃苦,丰富的阅历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件小事信手拈来,便是一篇充满乡土味,非常接地气的上乘佳作。对启迪人们珍惜眼前,热爱祖国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br> 挣钱难,难如毛发倒立;花钱易,易似厕中取纸,追求两者颠倒,打造坐享其成,是人类共同的愿望。这种想法虽不现实,却人所共想。下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挣钱实属不易,朋友还需努力。感谢孙爱国主编,感谢李新民的《钱难挣……”。[强][强][抱拳][抱拳]</font></h1><h3></h3><h3></h3> <h1><font color="#ed2308"> 姚旺才老师的点评:本篇散文选自李新民先生最新出版的小说散文集《杂碎》,是继《“李家大院”的蛇蝎》之后,发表在我群刊的又一上乘之作。作者通过对自己青少年时期四个不同艰苦劳动场景的回忆和描写,充分印证了钱难挣这一亘古不争的事实,对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现时代青少年有很強的教育意义。作者文笔老辣,语言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厚,极具欣赏性和文学价值。赞![强][咖啡]</font></h1><h3></h3> <h1><font color="#b04fbb"> 王水亮老师的点评:@李新民 一篇乡土气息浓郁,具有赵树理风格的文章出炉了,炉火炖青。<br></font></h1><h1><font color="#b04fbb"> 文章的题目是"钱难挣灬,," 钱这个东西如孙教授在编者按中所讲的"金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挣钱又是非常艰难的,六十年代更是这样。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叙说了为了生存,为了微薄的收入,曾经出窑,林场干活,赶麦场,下盐池。脏活,苦活,累活全都干,吃尽了苦,受尽了累,作者却得到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br> 作者的文中土话连连,他的土让人感觉亲切,感到舒服,感到像是和老乡在聊天,让人感到不厌其烦,看了还想看。<br> 为土生土长的土作者点赞! [强][强][强]</font></h1><h3></h3> <h1><font color="#ed2308"> 苗丽伟老师的点评:“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充满激励奋进意味的话,但毕竟苦难不是什么幸事,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起的,只有当战胜了苦难,远离了苦难,不再受苦,只有这个时候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财富。回首过往与人聊天时,可以有资本感慨那从前的岁月。 《钱难挣》的作者正是一位意志坚定,不怕困苦,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奋进的人,因而才有这可以诉说的回忆。惟愿后人能理解那种无奈那种凄苦,更要学习那种坚韧与毅力。[玫瑰]《钱难挣》的读后感。</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闫景云老师的点评:李新民老师的《钱难挣……》通过出窑、林场干活、赶麦场、下盐池四个场景,从不同角度,告诉人们《钱难挣》,有多难,如同“吃屎难”,“屎难吃”没几个人吃过,但《钱难挣》恐怕大家都有同感。诙谐幽默的语言,苦中作乐的艰难,使人读后眼中有泪,鼻子发酸。苦难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不吃苦中苦,难成人上人,让人在发笑中感觉到挣钱的苦,让人在挣钱后体会到它的甜。这就是作者的初衷和他的心愿,更让人们觉得《钱难挣》是真的,“屎难吃”也是真的,不信你自己吃一口试试?</font></h1><h3></h3> <h1><font color="#ed2308"> 李天相老师的点评:@史志红(向往) :新民同学在群的全权代理,你辛苦了!<br></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新民干的这四样茈怂活,出窑我见过没干过,你写的就是你干的。蔚庄林场85班建德村,没去过,但那活自家都有果园,有果子随便吃。赶麦场你和我都是去的尚郭(应为上郭吧),我从汉薛去,你从闫景去。至于那个郭家堡(应为郭家岔吧)的传说听人说过,但枪林弹雨是你的独享。下盐池你碰到好段长,可以吃块糖,培民写"盐池担硝记"那时中午饭连咸菜都没有。至于担硝剷盐,我是到盐化参加工作后才 干的,中午可以吃饼子夹肉。我在盐化干了一辈子,正因为这四样磨练人意志的苦与累,磨炼了我们这一代,我们才书写了不同平凡的人生轨迹。回首以往,展望当今,让我们共同说一声:老三届,好样的。<br> 李有才的翻版,赵树理的再现。这就是我对你文章的评价。<br> 今天有应酬,迟到迟评,但总要到,总要评。<br> 唐突之处,见笑了。[奋斗]</font></h1><h3></h3><h3></h3> <h1><font color="#167efb"> 小桥流水老师的点评:@李天相 我九○年至九三年初夏在上郭乡当过一届乡长。是上郭不是尚郭,郭家岔不是郭家堡子,全乡当时是八万五干四百亩地,两万一干余口人,紧邻万荣县汉薛镇,上郭坡地多,黄绵土质,每年小麦只要保证有八月十月,來年三月有这三次好雨下透,小麦就是丰产年,收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主要靠人工,为此需大量劳力,《白鹿塬》中关中道也叫麦客。为此,为李新民兄的"钱难挣……"一文点赞![强][强][强][抱拳][抱拳][玫瑰][玫瑰]</font></h1><h3></h3> <h1><font color="#b04fbb"> 史志红老师回复老师们点评:</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邓育秦 老师你的才学及品行是我学习的榜样。[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font></h1><h3></h3> <h1><font color="#b04fbb"> @王水亮 王老师您好。谢谢你的精彩点评[咖啡]</font></h1><h3></h3> <h1><font color="#ed2308"> @相全法(宁心怡神) 相老师,吃苦对你们这代人来讲不是事。祝福你们爱情💏 甜蜜,青春永驻。[玫瑰][玫瑰][玫瑰][咖啡][咖啡][咖啡]</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战继忠(山西运城) 战老:谢谢您的夸奖[咖啡][咖啡][咖啡]</font></h1><h3></h3> <h1><font color="#b04fbb"> @振东 老师,您的点评让人奋进,充满正能量。谢谢您</font></h1><h3></h3> <h1> @李锡堂 老师,谢谢你的点评[抱拳]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愿我们的下一代不再吃这样的苦[微笑]</h1><h3></h3> <h1><font color="#ed2308"> @孙爱国 你辛苦了。[调皮][咖啡][咖啡][咖啡]</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闫景云 老师好[微笑]</font></h1><h3></h3> <h1><font color="#b04fbb"> @苗丽伟 [拥抱][拥抱]惟愿后人能理解并学习[握手]</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 唐突之处@李天相 谢谢李哥的精彩点评夸的新民都找不见北了。他哪有李有才、赵树理两位大师的才识[微笑]只是经历丰富罢了[呲牙]有事刚回来[愉快]迟复勿怪[咖啡][咖啡][咖啡]</font></h1><h3></h3> <h1><font color="#ed2308"> 看李新民老师的幽默风趣俏皮话,总让我笑得过猛,好文👍敬请搜索《我们这一代s》公众号☕🌹看李老师的《钱难挣……》,绝对让您看了还想再看🌸🌻🌺</font></h1><h3></h3> <h1><font color="#167efb">《我们这一代s》平台编创人员<br>名誉顾问:张平(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王义堂(原《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解振声(当代著名书法艺术家)<br>主 编:孙爱国<br>编 委:杨顺来、闫景云、姚旺才、毛迎春、邓育秦、李天相、尚振东、战继忠、冯保安、潘秀琴、卢国旺、冯建民、苗丽伟、张同灿、方向江、李文晓、张培民、周英苗、解建国、陈青海、张盼</font></h1><h3></h3> <h1><font color="#b04fbb">孙爱国,山西省万荣县高村乡北薛村人,1955年生于西安,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西安财经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曾在诸多报刊杂志发表过文章,诗歌,散文,小说不等。早年多致力于文学创作,大学任教后主要精力在教学和学术探讨。侧重于《红楼梦》与老庄思想研究。</font></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