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五十年前的今天是一九六九年三月一曰,这一天我,我们离开了无锡市,离开了父母亲到广阔天地去到农村去。</h3><h3>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天下着雨,老天都为我们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伤心我们是六八届的,进中学还没学完一年,有些甚至还是未成年人,为了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号召离开了家。</h3><h3> 我们是乘船到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的(后来改名为江苏省生产建设兵团),船停在西门桥码头,岸上人很多,都是学生的家长,我妈妈和姐姐来送我当时姐姐也插队在江苏省建湖县。姐姐比我更苦,她可是六七届高中生,还有一年就能参加高考了。我到了船上再看岸上根本没看到她们,人太多了。当时我爸爸被关在望亭发电厂的牛棚里接受改造,连牛棚门都出不了,更不用说到无锡来送我了。</h3><h3> 船一开,岸上船上哭喊一片……。</h3><h3> 船向着我们的目的地江苏省射阳县开去,开了多长时间我都记不得了,因为我晕船,晕得昏天黑地。只记得到了,有拖拉机把我们拉到我们的生产队,听队长说,今天晚饭吃蛋炒饭,结果吃到的是咽不下的玉米饭。大家又哭了,想家了。</h3><h3>后来有大米饭吃,难得。如果哪天有大米饭吃大家会把烧过的酱油(当时的酱油如果不烧会发霉的。)和猪油拌大米饭吃,像吃红烧肉汤拌饭,真好吃。</h3><h3> 当时,我们到农场工作每月给我们15元生活费,插队落户的就没有,要靠自已赚工分,到年底不但没分到钱,还要从家里带钱去还钱。我姐姐就是这样的。</h3><h3> 当时,我领到第一个月的生活费15元,就寄回家5元。我妈妈拿到取款单高兴的哭了,告诉邻居"我们家雅敏寄钱回来了"。这是亊后我弟弟告诉我的。没办法家里实在太困难了。</h3><h3> 以前射阳是种棉花的,所以我们一到就开始和老知青,老军工(农垦部队留下的职工)种棉花。</h3><h3> 因为是农埸真的是广阔天地,一眼望不到边的棉花地,好在耕地等都有拖拉机,也就是半机械化,机械不能做的就要我们人工做,如补苗,除草,捉虫(很苦,天蒙蒙亮就得去捉因为太阳出来就捉不到了,打药水是飞机喷洒,不一定全部喷到)。最苦还是摘棉花,全部人工摘,二只手同时摘,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摘,一天下来手指都被棉壳尖划得裂开来,钻心的痛……。</h3><h3> 棉花摘完,开河,挖沟,等过年,等着批我们回家探亲,可以回家了多么高兴我们这些学生忘了一切,盼着回家看父母亲!</h3><h3> 这样到了七零年的十一月我父亲来信说,望亭电厂有支内建发电厂,(当时是国家要深挖洞,广积粮,所以要到山沟里去造发电厂)。这样有一批老职工被调去,同时可以带一个在农场工作的子女一起去,我父亲就把我从江苏农场带到安徽贵池县的一个小山沟去当了发电厂的工人。当时我父亲还患有高血压(文化大革命关牛棚被批斗造成的)。为了我舍弃了一切,远离家来到了安徽。</h3><h3> 这样我在农场连头带尾工作了二十二个月。我是幸运的,同学们都在农场干了十年,到知青大回城时才回到无锡,他们真的是很苦,也很无奈。</h3><h3> 我是一九七一年一月初到安嶶报到的,当时因为厂是保密的,所以厂名是325厂。</h3><h3> 到厂从三年学徒开始,当时由于还是基建,我们的生活很艰苦,从一无所有开始,住芦席棚都是依山建的,天好还可以,下雨就不行了,雨水顺斜坡往下流,地上可以渗出水来。直到厂房造好,单身宿舍造好,才结束了住芦席棚的日子。</h3><h3> 由于厂房和单身宿舍家属区都是建在山沟里的,交通很不方便。离贵池县城30公里,想去县城买点菜改善生活很不容易,厂领导就按排车接送职工去购物每周一次。由于交通不便,我们回上海探亲,休假都不容易,厂里每次按排厂车接送贵池码头乘长江轮或接送铜陵火车站或厂里直接发车送上海到时再从上海接回厂里。一路山路高低不平,又是山路很难开的。我们厂的驾驶员师傅们技术可好了,从未出过事故。</h3><h3>由于交通的不便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如生病了到医院需厂里按排车送25公里才到后方基地的长江医院。子女读书当地的学校不行,子弟学校师资力量不够,许多问题困绕着大家。</h3><h3> 当时我们在安徽属于上海后方基地的,我们发电厂属于华东电管局的。</h3><h3> 后来我在安徽成了家。由于安徽离上海远,交通又不方便,职工们的生活,子女的教育一切的一切都成了领导们必须解决的问题。</h3><h3> 那时我们后方基地有三个发电厂,325.366.312,当时都存在同样的问题。</h3><h3> 就在八十年代时,上海筹建了上海石洞口发电厂,厂里需要熟练工人,上级考虑将我们三个电厂的工人调回上海,电厂设备全部留给当地。解决了职工们的许多困难,偕大欢喜。</h3><h3> 就这样我八六年六月调到上海石洞口发电厂工作了,全家都回到上海,婆婆带着我们的儿子一直在上海生活。</h3><h3> 到二零零一年我退休了。</h3><h3> 命运改变了我,改变了大家。</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