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秋歌 作者——张文忠

清风

<h3><b><br></b></h3><h3><b> 追梦续缘,相约在金秋,坐上旅游大巴,我们重返皖南,同行"万里路。</b></h3><h3><b><br></b></h3><h3><b> 伴隨着行程,一曲《回家》的深情旋律,仿佛一直在耳边和心中回荡,阔别了二十八年,这才盼来了与昔日家园零距离的短暂共处。 </b></h3><h3><b> 加起來不过二、三里方圆的厂区和生活区,多有残缺的轮廓还算清晰,而当年"小三线″的风釆却无以还原,连所剩的岁月印记也日渐模糊。 </b></h3><h3><b><br></b></h3><h3><b> 经不起毁弃和倒腾的双管齐下、连年累月,早先"后方基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再打照面时,已经完全散架、彻底荒芜。</b></h3><h3><b><br></b></h3><h3><b> 人去楼空,苔綠草黄,一片蓑微破败的演进里,哪还留得住昔日的人气物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淒淒惨惨戚戚,"李清照的叠字名句,似宜拿來此间诵读。</b></h3><h3><b><br></b></h3><h3><b> 七、八个小老板作坊,零星散落在原先厂房车间的断垣颓壁之间,看上去,活像是一棵放倒在地的大树躯干上生发出几朵撑开了伞盖的蘑菇。 </b></h3><h3><b><br></b></h3><h3><b> 冲着化一万六千元人民币,就能盘下两幢旧楼房的少有性价比,将曾经的职工宿舍改作猪圈牛栏,已成了当地农家别开生面的选项和投入。</b></h3><h3><b><br></b></h3><h3><b> 可怜更多的旧时"家当″,眼下如同"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东一块,西一块休眠在萧瑟的秋风里,诠释着多余的存在、无边的落寞。 </b></h3><h3><b><br></b></h3><h3><b> 种种"小打小闹"样式的替代和剪裁,充塞着"万里后"的时空,勾画出一幅幅至少是令我们十分难堪而又愀心的画图。</b></h3><h3><b><br></b></h3><h3><b> 触景生情,实难免唏嘘连连感慨多多,但后悔此行的却一个没有,毕竟,脚下是承載过我们难忘岁月里事业、青春和生活的一方热土! </b></h3><h3><b> 相比沿途和周边的山乡巨变,凤凰涅槃的奇迹还未在这个角落里现,好在我们共同拥有一个"中国梦,坚信梦圆之日,到处都会是莺歌燕舞。</b></h3><h3><b><br></b></h3><h3><b> 时过境迁,一似大江东去,浪花翻飞里涌流出多少悲欢的歌吟! 但觉得《论语》中的表达最为简约、谈定、旷达:"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 </b></h3><h3><b><br></b></h3><h3><b> 后记: 皖南绩溪县北村,是原"小三线"下属的"万里锻压厂"所在地。标题中的"万里"是职工对厂子的简称。我在这个厂工作了七年。2013年11月9日至11日"续万里缘、故地重游″联谊活动第三次开启,在沪万里老职工133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应同行诸友约请,回沪后写了这首诗。我是1977年调离万里厂的,重回故地,相隔巳三十多年,为隨众,也就写28年。 </b></h3><h3><b> 2013年完稿与浦东航头租借房内</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