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ed2308"> 一 </font></b><b><font color="#ed2308">年三十8:30我们的病房</font></b></h3> <h3> “爸妈,今年除夕我不能陪你们一起过了,轮到我值班。”这样的话,十天前,小刘就打电话告诉了远方的父母,虽然不忍心,但必须给他们打好心理预防针。因为他心里最清楚,年迈的父母早就在翘首期待自己。作为家里的独子,他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尤其ICU的工作人员,自己肩头更是有一份沉甸甸的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的重任,一刻也不敢松懈。 <br> 其实,在节假日期间每个医院的急诊科和ICU病房比平时更忙碌这已经是常规了,可能与节假日外出活动增加、以及走亲访友时不免贪杯和饮食过量有关。我们的ICU也不例外,节前就有好几个危重病人从各科陆续转入,加上原有的戴呼吸机抢救的病人和每天新入院的,整个春节期间患者一直在12个左右,大家也都适应了这样情况,为了春节期间保证足够的医护人员力量,以应对日常工作和突发状况,大家都是很自觉地不请假、不休假,24小时手机保持畅通,以配合科室工作安排,随叫随到 。</h3> <h3> 每年穆斯林的姐妹和家近的总主动请缨承担起三十、初一的值班,好让家远的尽量回老家团圆,但总不能年年让穆斯林族的医务人员值班,他们也有需要团圆的家人。再说一个班上值班的医生护士加起来至少要5、6个,所以大家都很自觉地按班次走,按医院节前动员大会的精神,科主任和护士长每日都过来仔细查看患者,指导治疗和护理,随时电话微信与值班医生、主管医生沟通新收病人和危重病人的情况,时刻关注医疗质量,全面保障医疗安全,这也是医院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危重病人更是如此。</h3> <h3><b style=""><font color="#010101"> 大年三十,春节假期第一天。与外面喜气洋洋、张灯结彩过大年的热烈场面形成对比的是,ICU的门内、门外一如平常,门内是穿梭于床旁、治疗室、谈话间、血库分秒必争的医护人员,门外是焦急万分、顶着巨大经济压力的病人家属。重症监护室全体医护人员知道陪护室的家属们因为亲人在ICU监护室内生死未卜、命悬一线,没有任何过年的心情,但她们还是默默地在陪护室和过道贴了福字的窗花和挂了小红灯笼,希望营造一些温暖和希望,以支撑家属们度过寒夜。</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 </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b> <br></b><b style=""> </b></font></h3><div><br></div> <h3><b><font color="#ed2308"> 三 随时而来的紧急抢救</font></b></h3> <h3><b> 早上,刚刚交接完班,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处理病房内原有的12个危重病人时,9点半,ICU门被呼叫开,是急诊120护士长送来一个意识不清、呼吸微弱、颜面青紫的84岁老人,值班医生迅速查看患者后,一边嘱护士接气囊辅助呼吸,一面已准备好了气管插管的物品,紧急给老人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b><b>插管时发现老人气道有很多食糜、食物残渣,可能是病人昏迷后呕吐,胃里面的东西误吸入气道,上机后,在纯氧条件下给患者做了纤支镜异物(食物残渣)吸出、肺泡灌洗。随着气道的清理,缺氧改善了,颜面、嘴唇红润了,人慢慢也醒来了。</b></h3> <h3><b><font color="#ed2308"> 四 命悬一线 多学科紧密配合</font></b></h3> <h3> 除夕夜的6点半,夜班医生刚刚接上班,逐一在查看患者及血气结果时接到了急诊科的电话通知,一个爆炸伤、开放性血气胸的患者马上要上来,让我们准备好呼吸机,10分钟后一43岁男性患者被急诊科医护人员紧急护送到我科,患者因为好奇心将未点燃引爆的烟花放入钢管里,结果刚刚拿起钢管,就爆炸了,3cmx3cm大小的钢片,击穿右侧胸腔,导致胸腔内大量出血,病人呼吸窘迫,右侧胸腔闭式引流短时间引流出2100ml的鲜血,血压经输血补液难以维持,生命危在旦夕,刻不容缓,以ICU医生为主的多学科会诊团队(总值班、急诊外科、普胸外科、麻醉科、超声科)大集结,血库开通绿色通道,评估病情后很快制定了手术方案,积极术前准备,急诊外科主任主刀经过三个小时的艰难止血,取出了导致病人胸腔大量出血的钢片,缝扎了破裂的胸膜内动脉、肋间动脉,切除了部分右上肺叶,手术总算顺利完成。</h3><h3> </h3> <h3> 接下来将病人的生死接力棒再次交到我们重症医学科的手里,术后虽然血暂时止住了,但由于创伤严重、失血多,引起创伤性凝血病,凝血指标严重异常,PT38.9秒、APTT189秒严重延长,FIB只有0.24,血小板只有1.8万,抢救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再加上手术打击,休克没有完全纠正,代表微循环代谢的指标——乳酸水平仍然很高,术中使用的麻醉药药效过后,病人应激性的心率快140次/分,呼吸快30次/分、为了偿还病人术前大出血欠的氧债,继续镇痛镇静下呼吸机保驾,降低机体代谢和氧耗,以适应已受损的氧输送,红细胞悬液、血浆、冷沉淀、纤维蛋白原根据输血指征继续输入来纠正凝血功能紊乱、根据中心静脉压波动、尿量、乳酸水平、内环境情况进行容量复苏,液体管理,护士一趟趟地往血库跑,总值班护长一趟趟往中心血站跑,就这样医生护士通宵达旦、一夜未合,终于在初一清晨,患者的大、小循环指标、微循环指标一点点好转了,监护仪上各项生命体征趋渐于平稳。</h3> <h3> 当新春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时,这名患者迎来了生的希望,但我们也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因为危重病人病情随时瞬息万变,我们继续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小心守护着我们的病人,巩固住来之不易的成果,虽然各项指标在好转,但离正常范围,离脱离危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术后24小时复查胸部CT,影像学结果比较理想,48小时后顺利脱机拔管,第四天转至普通病房,这时候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下来了。<br></h3> <h3><b><font color="#ed2308"> 五 今天是你的生日</font></b></h3> <h3><b style=""><font color="#010101"> </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 初六即2月11日,是16床病人46岁生日。这个年仅46岁,脑出血、脑疝的患者,历经开颅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术后因脑水肿多次脑疝、颅内感染,高热、呼吸窘迫,几度在生死边缘游离,终于、终于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和家属的充分理解支持下,第四周病情渐趋、ICU内的每个医护人员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暗暗祈祷,这个命运多舛的男人,能早日转出ICU,能早日康复,与每日在外苦苦守候他的妻儿团聚。当家属提出在ICU内给病人过个生日,让病人沾沾喜气,赶紧好起来,值班的医护人员自然是欣然同意,一起给病人过了他46岁的生日,病人也是格外争气,一日日好起来了,逐渐脱离了呼吸机,转出了ICU到普通病房继续康复。<br></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 <br></font></b></h3><h3><br></h3><div><br></div> <h3><b> 看到15岁尚未成年的儿子,懂事地给昏迷了20天还没有完全苏醒过来的爸爸精心准备的46岁生日蛋糕,一边给爸爸切蛋糕,一边哭诉 : “亲爱的爸爸,你赶快好起来、赶紧醒来,我和妈妈不能没有你呀”,我们在场的每个医务人员也都难过地个个在低声抽泣、默默流泪,心里也在暗暗祈祷,让我们的病人,这个上有年迈体弱的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学习任务重、准备中考的孩子需要辅导抚养的正值壮年的汉子,病情尽快稳定、早点脱离呼吸机,早点转出ICU,与爱他的妻儿家人团聚。</b></h3> <h3><b><font color="#ed2308"> 六 紧急血浆置换</font></b></h3> <h3> 生活总不能太任性,这个43岁的男性患者按家属的原话就是平时胡吃海喝,春节了又喝酒、吃肉,年前就出现腹痛,以为挺一挺过去了,最后初六来我们医院,已经发展成重症胰腺炎了,罪魁祸首是高甘油三酯血症,都达了30.1mmol/l,正常才0.48-1.88mmol/l,超过11.1再加上症状体征、影像检查可以诊治高脂血症性重症胰腺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已成为导致急性胰腺炎的第三大病因。入科后紧急联系血库,准备了2500ml血浆,给病人上了降血脂的特效治疗--血浆置换,这个病人的预后也是不负我们的辛苦,第二天复查血脂降到1.8mmol/l,第三天复查1.13mmol/l,胸闷气短、腹痛恶心症状缓解,第四日转到普通病房。记得当时病人多、病情都危重、人员相对紧张,贺万蓉护士既是血浆置换的操作者,又是病人的管床护士,病人的常规静点护理也要她负责,13袋血浆,不到10分钟更换一袋,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CRRT机上的监测数据,我们的护士在准备工作和治疗的那两个多个小时里,脚底似踩着风火轮穿梭在病人四周、治疗室、护理站,一袋袋的换血、核对数据、不停地询问病人感受及身上荨麻疹消退情况,根本没有停下来的喘气的机会,到下班腿跑肿了。</h3><h3> </h3><div><br></div> <h3><b><font color="#010101"> 病人置换出的是油油的粘稠的液体,病人看了置换出来的油脂,说他以后再也不胡吃了,要迈开步子、要管住自己的嘴,我想经过这次疾患,他肯定会发自内心地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人大概都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呀!</font></b></h3> <h3><font color="#ed2308"><b> 七 重症监护室的工作是大量的,我们还随手采撷下了几组镜头—— </b></font></h3> <h3><b>年三十到初六给重症肺炎及坠积性肺炎、肺不张患者纤支镜深部吸痰4人次</b></h3> <h3><b>初五在纤支镜下紧急给困难气道的病人经鼻插管建立人工道</b></h3><h3><b> <br></b><b> <br></b><b> <br></b><b> <br></b><b> <br></b><b> <br></b><b> <br></b><b> </b></h3><div><br></div> <h3><b><font color="#010101">7天过节给4个神经重症的患者(2例脑出血去骨瓣血肿清除术、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血管介入术后及1例高空坠落伤致颅内多发挫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腰椎穿刺、测颅内压及脑脊液化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14人次。</font></b></h3> <h3><b> 护士在病人床旁的移动治疗车上办公,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的同时,将方便随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因为危重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必须时刻让患者在我们的视线之内,病人安全了,我们的医护人员才能安全。<br></b></h3><h3><br></h3> <h1><b><font color="#b04fbb"> 病人的需要在哪里,</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护理照护就在哪里。</font></b></h1> <h3><b> 节后病人一个一个地好转,看着生命体征平稳的病人转到普通病房与家人团聚,重症人的脸上也洋溢着喜悦。曾经日夜护理过他们的医护人员时刻牵挂着他们的进一步康复,抽出时间去随访,发现曾经命悬一线、在生死线上徘徊的病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慢慢认识人了,慢慢胳膊腿开始动了,咳嗽排痰能力特别好,激动地不知啥时候都流泪了,怕家属看见打招呼后赶紧出来了。</b><br></h3> <h3><b style=""><font color="#010101"> 作为重症人,随时都会投入没有硝烟的战场。越是节假日,他们愈发要绷紧一根弦:病人家属不仅将亲人的健康托付给了我们,更是把将亲人的性命寄望于我们,我们唯有穷尽一切监测治疗手段、全力以赴,和病人一道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斗争,将命悬一线徘徊在生死线上的危重病人拉回来,才能不辜负家属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才没有亵渎我们身上的白大衣的神圣。</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