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很多年后,回忆这一年的支教经历,“麓山书屋”这四个字,一定会是最先涌上心头的。</h3> <h3> 记得去年刚进班的时候,我一眼就看到教室门口挂着阅览室的牌子,这是一间刚由阅览室改成的教室呀,也太适合我了吧。但在里面待了几分钟后,我就可以肯定,这间阅览室曾经一定只是个摆设,因为室内连一个风扇都没有。六十个学生加上我,在四十度的空间里,汗水与泪水齐飞。(因为汗水太猛,流到眼里,泪水就被刺激出来了。)我眯着饱含热泪的眼,问学生都读过哪些书,孩子们一个个把头都快低到抽屉里了,好不容易碰上一个迎上来的勇敢眼神,他说出了《西游记》,接着另外三大名著就从其他孩子口中出来了,然后又是一阵长长的沉默。</h3><h3> 呃,好吧,四大名著的知名度还是挺高的。 </h3><h3> 我问:班上以前有没有建过图书角呢?学生纷纷点头。 </h3><h3> 书是哪儿来的呢?</h3><h3> 每个人从家里带来一本。</h3><h3> 都有些什么书呢?</h3><h3> 问了一圈,异口同声答曰:作文书。</h3><h3> 一个小孩从抽屉里举起一本封面摇摇欲坠的《西游记》说:我带了一本《西游记》!</h3><h3> 哦,原来是这样子的四大名著,带拼音的浓缩版。咳,我接手的是个五年级班。</h3><h3> 这不是阅览室该有的样子,那一遇到我的问题,就敛了目光黯淡下去的,不该是孩子的眼睛。</h3> <h3> 于是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征集图书的信息。很快,朋友们为我们班寄来了很多书,但这些书是不成系统的,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以一般意义上的班级图书角来说,它们足够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来选择书籍阅读。但这样的图书角只能吸引到真正爱读书的孩子,而我们教育的意义里,有很大一部分,是要唤醒那些本身不爱读书的孩子啊,何况,在这个班级里,从不读书、不爱读书的孩子占了绝大多数。</h3><h3> 如何让图书角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时,我收到了一个陌生号码来电。一位自称是邵阳人的吴先生,说他前几天在长沙和朋友聚会,他的朋友恰好是我以前一位学生的家长,他听说了我来支教的事情,也听说了我在为学生征集图书的事情,他表示作为一个邵阳人,很愿意为自己家乡的孩子出点力。我告诉他我收到了一些零散的书籍,但如果能让孩子们人手一本书,我就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孩子们一起进行课外阅读了。他爽快地答应了,说他不会选书,让我选好他来买。</h3><h3> 收到这个电话后,我激动极了,这无异于雪中送炭!而且还是来自这么一位未曾谋面的陌生人!我赶紧打开网站选书,要选学生感兴趣的,高年级可以看小说了,我的首选是曹文轩,因为我曾经带五年级的学生读过他的小说。但这时我的心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人手一本《草房子》,大家都只读了一本书,如果改成曹文轩的套装,同样是买63本(当时学籍表上是63人,有3人开学时没来报到,后来才知道他们已经转学),但交换看,所有人就可以在一个学期读完7本曹文轩的书。我读书时代曾经尝试过一套套的读名家作品,效果比随意乱读好得多,在较短的时间里攻读一个人的作品,能非常迅速地了解这个作家的性格及其文风,拉近自己和文字的距离。一套书自成系统,也是非常好做对比阅读的,异同一读就出来了。只是不同的书的阅读如何在同一堂课里开展,会是一个新的问题。</h3><h3> 没关系,问题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先选择那个明显是正确的答案吧!于是,很快,曹文轩的套装书就摆到了我面前。(顺便吐个槽,这边的快递领起来可不是那么愉快。)</h3> <h3> 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也想好了。</h3><h3> 我把这些书搬到教室的图书角,特意与之前的那些书分开放,然后把图书角的书按难易程度分成了三个层级。第一级是一些低年级读物,如绘本、神话、带拼音的儿童文学作品;第二级是一些适合中高年级的故事、小说;第三级就是这套曹文轩的书。我告诉学生,这个图书角的建立是我们班与长沙岳麓区的一段缘分,我就把它命名为“麓山书屋”。图书角的书我已经分好类,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一层层解锁,才能看到这里所有的书。首先解锁的是第一层级的书,大家可以利用下课或自习时间自由借阅,看完以后在书的最后一页签上自己的姓名,当这些书上有了所有同学的签名后,我们就能解锁第二层级的书了。在解锁下一层级的书之前,谁都不可以偷看第二、第三层级的书哦!</h3><h3> 全班都被我的解锁玩法吸引住了,一个礼拜,简单易读的第一层级的书就被大家全看完了。个个嗷嗷待哺似的等着我开启第二层级并告知第三层级的解锁密码。而我也早早利用课文教学,教会了大家制作思维导图,于是我告诉孩子们,第二层级的书,看完以后可以在下课后来找我聊书,聊完以后,便可获得一张阅读之星贴纸;也可以选择在看完一本书后制作一幅该书的思维导图给我,同样可以获得一张阅读之星贴纸,期末时我会请贴纸最多的孩子去吃一顿好吃的。</h3><h3> 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一个学期下来,找我聊书的就达到180人次,最多的那位跟我聊了23本!</h3> <h3>(某个课间的偷拍)</h3> <h3>(放学后也舍不得走的孩子)</h3> <h3>(聊书的孩子)</h3> <h3> 在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时,我看时候差不多了,便正式宣布:由于大家的阅读热情,第三层级的书被大家成功解锁!此后每周三就是我们班的阅读日,这一天我们不干别的,就利用语文课,把我们的教室变成阅览室,大家都一起看曹文轩的书!孩子们高兴得欢呼起来,这第三层级的书可吊足了他们的胃口了,尤其当我说,阅读日同时也是无作业日时。</h3><h3> 就这样,每两周我们读完一本,一个学期下来,我们读完了曹文轩的这7本书,每读完一本,我会给他们设计了一些反馈活动,思维导图、读书笔记,你最想和书里的谁做朋友?给书里的一位主人公说段悄悄话,票选曹文轩系列最佳作品等等,这些反馈都是利用其他时间完成,而周三的阅读日,学生们就是纯阅读,教师此时只是一个阅览室管理员,一个安静的存在,一个和学生一起看书的同伴。没有分析和讲解,但期末时,还是有孩子读出了:曹文轩很擅长描写雨水,他就像雨和水的代言人,把雨水写得无与伦比。他的手就像鱼一样,顺水而行,写作对他似乎是轻松自如的事,我一定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还有孩子发现曹文轩的作品大都先写故事的中段,在中段到结尾的推进中,用回忆引起前面的内容。有孩子从作品里的主人公处学到了坚强、勇敢,也有孩子从这些乡村故事里读到了自己的童年……</h3><h3> </h3> <h3>(履行承诺的聚餐)</h3> <h3> 一个学期结束了,麓山书屋满满的,收获满满的。</h3><h3> 下个学期该怎么办呢?</h3><h3> 正当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个意外的缘分又开始生长了。岳麓实验小学的余滔老师告诉我,她们班上有位家长想找援助对象,听说我在支教,便想问问我们班上有没有家庭困难的孩子,她想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我赶忙把班上贫困孩子的情况调查了一下,反馈了过去,贫困孩子中有一位是位学困生,我刚好为他创作了一组观察日记《L传》,便把《L传》也发了过去。很意外,两天后,这位家长特意从长沙赶来五峰铺,我们一起去L家家访。期间我们俩聊起了城乡教育,她听我说到这边孩子阅读的匮乏时,便主动提议帮我们建立下个学期的图书角,还可以在其他年级也各建立一个,让更多学生受益。</h3><h3> 寒假时,我和这位家长(她是一位做好事不愿留名的人)选定了各年级的套装书目,一开学,我就开始疯狂收包裹,又花了两天时间整理,并在每一个年级选了一位热衷于做阅读教育的老师,成功建立了六个“麓山书屋"!</h3> <h3>(一年级康利老师班)</h3> <h3>(二年级秦凤凤老师班)</h3> <h3>(三年级陈宇凤老师班)</h3> <h3>(四年级欧阳芳老师班)</h3> <h3>(五年级,我自己班)</h3> <h3>(六年级万睿老师班)</h3> <h3>(五年级邓秀老师班)</h3> <p> 看着六个年级的孩子一模一样的如痴如醉的读书姿态,我的心里真实地感到一阵阵暖流在升腾。这是一些多么美好纯粹的缘分啊,是多少个偶然才生成的必然啊。感恩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因“麓山书屋”而结缘在一起的每一个人!</p><p> 现在,当我再进行课堂交流,越来越多的眼睛亮起来的时候,我就知道,那是阅读的力量。</p><p> 忘了说,去年期末,我们班把所有的书都送给了隔壁班,这也是麓山书屋的一个不成文规定,不让书成摆设,也不糟践书籍,就让它们一直在老师和学生的手中传递下去吧。</p><p> 爱不断,阅读不止。如果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把所有老师变成精通儿童文学的大师,那不妨创造条件让文字本身去发挥力量吧!</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