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话的声音,暴露了你的修养

梅子

<h3>  经常和粉丝们会聊到人际交往上的问题,在大家诉说不和的缘由里,我听到最多的,是觉得对方不懂得控制自己的音量,很没有“教养”。</h3><h3> 比如在大学宿舍里,某个人在早起的时候,用力地拖开椅子,出门时把门轰然关上,全然不顾寝室里还有熟睡的其他人。只要TA醒了,全世界都得陪着TA醒。</h3><h3> 在公司里,总有几个人懒得去会议室,在开放的工作环境里热烈讨论。方便了自己,苦了其他人。别人带上耳机,把音乐调到最大声,隔了噪音,却伤了神,根本无法专心投入工作。</h3><h3> 在社会公共场所里,有人喜欢外放音乐或是视频,有人喜欢扯开嗓子毫无顾忌地聊天扯淡。自己一人图个舒服自在,却让身边一群人难受。</h3><h3> 声音本无罪,可扰乱他人的音量,让人格外不悦。</h3><h3> 尤其在现在这个越发“自我”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小小世界。当你的声音破坏那份宁静,等同于不经同意入侵别人的世界,给别人带来一种无形却直接有力的伤害。</h3><h3> 所以归根结底,小声说话,是基本的礼貌与修养,更是对他人的尊重。</h3> <h3> 2</h3><h3> 和部门同事聊及这个话题,她说,有些人大声说话也许不是没有素质,而是因为他们认为大声更有理,更能让自己有底气。</h3><h3> 所以在试图想说明一件事,或是表达自己的态度时,才会选择大声说话。</h3><h3> 可现实往往是,“只有前呼后拥盛装出场才敢高声说话的人,心底无疑存着怯懦。”</h3><h3> 换个角度想,当一个人用越响亮的声音和你对话,你会怎么想?会因此觉得TA句句在理吗?显然不会,反而觉得对方像个“小丑”般,在做无用的“呻吟”。</h3><h3> 很少人明白,大声说话,会让一切适得其反。相反,懂得控制音量的人,更容易让人信服。</h3><h3> 这让我想到了雨薇,她是我初入职场时的上司。即使已多年没见,我还一直把她当作学习的榜样。</h3><h3>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公司接到大投放的临时项目,部门里的人几乎都慌了神。</h3><h3>召开紧急会议时,大家都激烈地各抒己见。越说越大声,越大声越乱,明明是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却越讨论越找不到方向。</h3><h3> 直到雨薇开始说话。她语速缓慢,声音轻柔,缓缓道出现在的状况,再从重到轻列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和可行的解决方案。</h3><h3>平常急躁总爱抢话的同事,也安静下来听她说话。</h3><h3> 大家的状态都因为她而平静下来。在一片祥和的轻声讨论中,很快商讨出最佳解决方案。</h3><h3> 那是我第一次明白,温柔才是最强而有力的力量。越紧急的情况,越小声才更能得到别人的倾听。</h3><h3> “比起那些用大嗓门企图压制世界的人,让全世界都安静下来听你小声说话的人,更可敬。”</h3><h3> 厉害的人,不是带动着其他人一起喧闹,而是全世界都因为TA,而变得安静。</h3><h3> 3</h3><h3> 当然,情绪激动的时候,难免会忍不住大声说话。可实际上,当情况越紧急,你越能控制音量,才能控制事情的发展。</h3><h3>小声而缓慢地表达,既能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个思考的时间,把杂乱的思绪理清,也能让表达更有说服力。</h3><h3> “你喊的时候人们只是听见,小声说话人们才会倾听。”倘若想要自己的诉说被听到,就学会缓而有力地表达吧。</h3><h3>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说:“我曾听人说,黛西说话很小声,是为了让人靠近她。”</h3><h3>聪明的人都知道,没有人会拒绝温柔,但人人都对张扬避而远之。</h3><h3> 即使大声说话的人本无坏意,可听者总有意。会觉得你的大声是质疑,是否定,甚至是讨厌。</h3><h3> 你希望自己怎么被对待,就怎么去对待别人,所有对待都是相互的。</h3><h3> 因此,你想被理解,就先去理解别人。你期盼温柔,就先学会对别人温柔以待。你希望对方能够和你好好说话,就先懂得和别人好好说话。</h3><h3> 4</h3><h3> 在知乎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平时说话会很大声呢?”底下,有这样一个直接的回答:</h3><h3>“智力和说话音量成反比。”</h3><h3> 高等学府和三流学校的校道,前者安静,后者喧闹。高级餐厅和大排档,前者是小声交谈,后者是大声吆喝。</h3><h3> 你的说话音量,在某种程度上会体现你在社会中的“等级”。</h3><h3> 但最让人敬佩的,不是一个人在本身安静的环境中懂得看眼色保持安静,而是不论外界多么嘈杂喧嚣,都别弄丢自己的那份宁静。</h3><h3> 每个人都想要成为美好而优秀的人,所以也希望自己身边是一群温柔的人。只有当你成为那样的人,才会被同样的人包围。</h3><h3> 最后,愿你成为一个小声说话的人,和这世上更多的美好与温柔相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