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泰师范的那些日子

孙兆远

<p class="ql-block">  时光如梭,岁月流逝,如今我已步入知天命之年,回想往事,感慨万千,总有许多回忆令人难忘。而最沁人心脾最令我陶醉的莫过于在新泰师范学校三年的中师时光。</p><p class="ql-block"> 我一九八七年考入山东省新泰师范学校,那时我十六岁。八月底开学,我便和最要好的刘伟、荣民同学一起结伴而行,那时新泰师范设在楼德镇,我们都没去过楼德,好在刘伟的父亲当时是新泰木器厂的一个领导,借了一辆212吉普车把我们三个送到学校。</p><p class="ql-block"> 经多方问路打听,我们终于到达了新泰师范学校,当时正门是东大门,大门一侧白色石灰墙竖牌上写着山东省新泰师范学校几个大字,校园的广播里播放着当时最流行的成方圆的歌曲《风雨兼程》。几个八六级的同学帮我们拿着行李到报到处交了学费,领了棉垫、床单和被罩,然后把我们领到了学校东南角的宿舍,在一排平房最东头的一间屋里,里面有六张上下床,床头上都写着每个同学的名字,我们八七级(二十五级)四班其中十二个同学便在这里安了家。</p><p class="ql-block">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我便和几个刚认识的同学先把学校的角角落落转了个遍,北面是三层教学楼,教学楼西面是教师的家属院,东北角有一个小工厂。教学楼前面是一个特别大的东西向操场,操场西面是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最西面的草地上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器械。操场正南是两层的教师办公楼,全是石块堆砌而成,看来有些年头了。办公楼西面是教务处和校领导办公室,教师办公楼东西各有一条南北向的马路,东边的路直通实验室、实验室南边是教师宿舍,再往南走是男生宿舍;教务处以西是女生宿舍,以南则是音乐教室和一个小花园,学校的西南角便是学校食堂了。</p><p class="ql-block"> 令我感到温馨和激动的是墙上每个班级制作的黑板报,板正养眼的粉笔字,画着活灵活现的动物和五颜六色的花朵,搭配得的颜色红红绿绿恰到好处,上面全是欢迎新同学和励志奋进之类的内容。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东墙黑板上写着的“热烈欢迎八七级新同学”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字体棱角分明,笔画粗细搭配得体,粗的如小孩胳膊,细的如游丝,竖勾更像一把利刃,银钩趸尾,矫若游龙,蕴含无穷的力量,尽显书写者内心的坚韧和不可战胜,问身边学长,答曰是丛其森老师书写。</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全校师生大会是在教学楼前面的空地上召开的,所有校领导,老师和同学都参加,我们便从教室里搬出长条凳两个同学坐在一条凳子上,带着拘谨和羞涩聆听领导教诲。主席台上坐着七八个领导,有校长、党委书记、副校长、教务主任、团委书记等等,看上去都非常有气质,有威严,令人望而生畏。</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当属胡文荣校长的讲话,他先清了清嗓子,扩音器里传来浑厚朴实的声音:“首先欢迎新同学的到来,能考入这所学校,这所教师的摇篮,说明每个同学都是非常优秀的,学习都是非常刻苦的。以后要继续发扬认真学习,努力拼搏的精神,在这里我要给大家纠正一个说法,有人说,我们的学校叫楼德师范,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山东省新泰师范学校,从今天起,每个同学说话要严谨,做事要严谨,做人更要严谨……”胡校长的讲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和小学初中一样,早晨晨跑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楼的王大爷早上五点三十分准时播放运动员进行曲,那是规定的起床时间。六点到操场跑步,然后做广播体操,后来改成做健美操。第一年我们属于新兵,对违反学校纪律都有所顾忌,严格遵守,不敢有半点的懈怠。因为牵涉到班级名次的考核,学生会成员每天早晨都会查每个班的人数,班主任也会逐个点名。第二年便有个别同学懒惰了一些,迟到的相比之下就多了一些,挨老师一顿批评,只要一言不发也就完事了。</p><p class="ql-block"> 寒冷的冬天,是最留恋被窝的时候,也是最厌恶进行曲响起的时候,我们都特别愤恨教学楼顶上的两个大喇叭,如果能够得着都想把它砸扁了,或者盼望它坏掉不能发声,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我的班主任最早是王振东老师,现在是泰山学院的物理学教授,后来换成张尚富老师,张老师当时相比之下算是年龄大点的老师,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操场,上课的时候花眼,黎明的早晨眼光反而特别明亮,只要谁没来马上喊出名字,并安排同学去宿舍叫来,反正一个也不能少。于是有女生便想出一个绝妙之策,由另一个女生代为请假。</p><p class="ql-block"> “谁怎么没来?干什么来?”张老师严肃的问。</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她来了。”一个女生低声回答。</p><p class="ql-block"> “来了我怎么没看到?在哪?”</p><p class="ql-block"> “她来那个了,”女生低着头微笑着说。</p><p class="ql-block"> “这,这,这孩子……”张老师便不再说什么,因此,女生便隔三差五有了不出操的理由,男生羡慕不已,恨不是女儿身。</p><p class="ql-block"> 要说抓学校纪律最严厉的当属团委书记王老师,他会不定时的到宿舍巡查,经常见到他在早操时间押解着几个男同学来到操场。有时我们偷着睡懒觉的时候,也曾经被王老师按摩着耳朵呲着牙,咧着嘴从被窝里揪出来,他的管理原则就是每个学生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口头禅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时我们总是认为他太过严厉,睡个懒觉也不是多大的事,自己当了老师之后,才明白正是王老师的严格要求才使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更明白了为人师表决不能松松垮垮,懒散懈怠。</p><p class="ql-block"> 回到教室就是晨读了,读的最多的是诗词和散文,也有背政治和哲学的,都是整齐划一的新泰普通话。我在背诵诗词的时候最爱拉长腔,摇头晃脑,最爱放大声,那样我觉得舒服解气,也能记得住,记得牢,这点我确信不疑,也是我多年学习的经验,直到现在还是这观点,放声读比默读的效果好的多。而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老师最烦的就是这个,或者扔过一个粉笔头准确的打在我的额头,或者用我的书本使劲拍打我的肩膀和双颊,或者让我到教室门口站岗,而在这里是可以尽情潇洒放开的去读。</p><p class="ql-block"> 早饭的时间到了,拿缸子的,拿碗子的,拿饭盒的,有的还用勺子敲着餐具放声大唱而不必在乎别人的目光,饭是馒头,菜是咸菜条配上点芫荽或者豆腐乳。中午和晚上饭还是馒头,菜最多的是绿豆芽、芹菜、蘑菇鸡蛋汤、菠菜豆腐汤、冬瓜汤等。夏天打来饭菜,报纸往地上一铺,几个人围在一起,边吃边讨论着国际国内形势,侃会娱乐八卦,聊会歌星影星,勺子缸子碗子的碰撞声,毫无顾忌的大笑声此起彼伏。吃着吃着便有同学一边往嘴里塞着馒头,一边追逐着另一个同学,直到两个人气喘吁吁,然后又勾肩搭背回到原地继续吃饭。当时学校里是发给饭票和菜票的,饭票分两种——粗粮和细粮,具体多少斤多少两我记不清了,还发给菜票。</p><p class="ql-block"> 入学第二年,一段时间里馒头有一股难闻的酸味,且个头很小,我们都觉得难以下咽,心里愤愤不平,食堂里的大叔说是粮站面的问题,和他们无关,要想吃精面馒头是要另加钱的。反应给领导一直没动静,于是在一天早晨偌大的学校没有一个去买饭的,食堂大叔很是纳闷,自言自语道:没听说放假啊,奇怪了。老师则站在教室里,学生都没来,也疑惑着:都干什么去了?几点了,还不来上课。这次领导重视了,亲自到我们学生宿舍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呢,你们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十六七岁,十七八岁,可不能缺了饭啊!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你们是将来的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吃饭是对自己不负责,更是对将来的学生不负责啊?”</p><p class="ql-block"> 我的一个同学活像电影演员,声泪俱下凄惨至极地回答:“老师啊,不,领导啊,不是我们不吃饭啊,这馒头我们实在咬不动,我们没有铁牙啊,再说那酸味我们也受不了,我们的胃疼啊,领导!”随即把窗台上一个剩了两天的馒头塞到领导手里,我们都强忍笑声,齐刷刷把眼光投向领导,异口同声的说:“领导,你尝尝,要不我们说什么你也不会相信。”</p><p class="ql-block"> 领导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稍微低了低头,用右手把散落在左耳旁仅有的一缕头发准确的盖在谢顶上,说:“将就将就吧,我们还是要艰苦奋斗忆苦思甜的,这馒头怎么就不能吃呢,比窝窝头强多了,起码是细粮啊,想当年,我们上学的时候……”边说边费劲的掰开馒头,就要往嘴里送,我和同学都把眼光齐刷刷射向领导的嘴,在将要送进嘴里的一瞬间领导眉头一皱,两眉间蹙起一个疙瘩,闭着眼斜歪了一下头,然后慢慢的把馒头放回到窗台上。环顾四周,望着周围的同学,形象颇为高大和威武,坚定而不容置疑的说:“我怎么会不相信同学们呢?这个问题一定会解决的,馒头一定会大起来,白起来,香起来。听话,你们都去上课吧!”第二天馒头果然大起来,白起来,香起来,我们也如愿以偿的吃上了精面馒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3> 教师办公楼</h3> <h3>   教师办公楼西南是女生宿舍。</h3> <p class="ql-block">   王振东老师教物理,王老师有深厚的物理学功底,中等个头,眼光睿智,带一副圆形眼镜,性格脾气非常好,打得一手好篮球,讲台上一站,讲课深入浅出,仔细认真,使我这个最不喜欢物理的学生也爱上了物理课。</p><p class="ql-block"> 佟绍良老师教授几何,高高的个头,浓密的黑发,带一副近视镜,说话沉稳,上课基本不带教材,知识都在脑子里装着。讲课抓住重点,娓娓道来,知识点讲完了,正好下课铃声响起,使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就是那时教师的真功夫。一节课讲完,黑板上正好写满字和画满图形,其虽是数学老师,但粉笔字飘洒俊秀,工整流畅,画各种几何图形从不用教具,横平竖直,令人叹为观止,以至于我们在擦黑板的时候都舍不得擦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 三层教学楼</h3> <h3> 丛其森老师书法</h3> <p class="ql-block">  书法是丛其森老师所教,丛老师不光书法艺术功底深厚,其书法理论讲解更是另辟捷径,独树一帜,在教我们写竖折弯钩时左手端一碗清水,右手执一粗杆斗笔,一边在黑板上书写,一边说:“同学们,书法运笔和运气是协调统一的,你要吸住气,一定要吸住气,要慢慢的拉,均匀的吸气呼气,把心融入到字的笔画里边,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有骨有肉,才能勉强称的上书法。”其字体笔走龙蛇,鸾戟惊鸿。丛老师当时已接近七十高龄,无论刮风下雨都会按时给我们上课,对每个学生的书法作品逐一做出点评并给予具体指导。当看到我们运笔姿势不对,书写心浮气躁,便在宣纸上亲自示范,虽步履蹒跚,老态龙钟,却也落纸云烟,笔酣墨饱,力透纸背,在我们看来字里行间均含尖刀利刃,龙飞凤舞,横竖撇捺皆隐真功夫,使我们对中国书法无穷魅力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当时也酷爱书法,对自己写得字也曾孤芳自赏,实际是画蚓涂鸦,我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以后的日子没有和别的同学一样临池学书,笔耕不辍,以至于到现在都羞于拿起毛笔,实在有违丛老师的谆谆教导。</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当属安广君老师的语文课,深秋的一天,安老师身着一身浅蓝色西装慢步走向讲台。礼貌程序履行完毕,同学们刚坐下,安老师拿起教杆指着我身旁的一个男同学,彬彬有礼地说:“请那位帅气的男同学站起来读一下语文课本多少课多少页《天净沙.秋思》这篇文章。”我的同学快速起立,一气呵成的读着二十八字的课文,声音洪亮而清脆,“天净沙.秋思(sī)。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安老师叹了一口气,惋惜的微笑着说:“哎,果然不出我所料,秋思(sì)读成了秋思(sī),四声读成了一声,这说明同学们不仔细,做学问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啊!”随即用粉笔在黑板上行云流水勾勒出《天净沙.秋思》简笔图画,缠绕在树上的枯藤,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小桥,桥下的流水,水边的人家,由远及近的石板古道,皮包骨头的瘦马,还有那牵着瘦马凄惨惆怅的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安老师由一副图画娓娓道来,从小令的诗词结构形式,讲到作者如何运用十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羁旅伤感情怀,把我们带入枯藤老树昏鸦的夕阳西下,我们耳边仿佛响起了有气无力的马蹄声,脑海中闪现出马老先生满脸惆怅的孤苦。这节课同学们都听得很认真,很投入,我们也由安老师精美绝伦的讲解真正理解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真实含义。当时正值秋雨纷纷,窗外梧桐叶落,确有秋风萧瑟之意境,加上时至中秋节,全班同学几乎都被安老师的讲解和作者悲切凄凉的情绪所感染,也迸发出离家的乡愁,虽无瘦马可牵,心儿却飘荡荡飞回了故乡。</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有必要重点提一下我的班主任张尚富老师,张老师除了小学数学教法教得特别好以外,对物理也有涉猎。一天晚自习课,有一道物理题我解不出来,正好张老师来查课,我们便故意刁难的问他,这道物理题怎么解,张老师抬头看天,眼珠转来转去,略作思考,不一会便解了出来,顿时令我们刮目相看。还有一次,我在黑板上抄上了一首歌的简谱,歌曲的名字叫《粉红色的回忆》,张老师用手指比划着节拍,随口就唱了出来,更令我班同学肃然起敬,我们才知道,那时候的老中师几乎所有学科都涉猎,虽不敢说精通,却也样样拿的起,放的下,音体美书都得会,嘴能讲、能说、能唱;手能写、能画,能弹;脚能踢、能踏、能跑,那年头拼的是综合素质。</p><p class="ql-block"> </p> <h3> 男生宿舍</h3> <p class="ql-block">  周五下午放学后,必须打扫卫生,这是学校的管理规定。拖地,擦玻璃,倒垃圾,整理桌椅板凳,玻璃要擦的干干净净,像没有了似的,地面要两个人抬水冲洗。张老师的要求是要冲得一尘不染,就是要达到在地下打滚身上见不到灰尘的效果。于是他便成了最严厉的监工,我们都对他这点颇有微词,说张老师太认真,太啰嗦,太唠叨,总觉得没有必要。但到上课的时候看到教室里窗明几净,焕然一新,心情确实好了许多,后来我在当老师的时候,也继承了他的这些优点,要求学生无论干什么都要仔细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p><p class="ql-block"> 在新泰师范三年的时间里,学校除了狠抓知识教育以外,非常重视思想教育、师德教育。班主任经常讲,学校领导也隔三差五在师生大会上讲,讲得最深入人心最令我难忘的就是田承良老师的讲话,他说:“大家看我们牌坊上的那八个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要求我们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要学识渊博,这样我们才有当老师的资格,身正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学乃教育之基础,德乃教育之本源,我们教师不单单是一种职业,我们所从事的是一番事业……”当时我并没有深刻理解田老师的讲话,以后当了老师才明白田老师的句句真言和不厌其烦的良苦用心。</p><p class="ql-block"> 下午上完三节课就是自由活动时间了,这是最热闹最开心的时候,有踢足球的、打篮球的、打排球的;有吹笛子的,拉二胡的,拉手风琴的,弹脚踏琴的,整个校园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和阵阵优美的音乐声、加油呐喊声、追逐嬉戏声。我们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在这里度过,我们的青春也在这里散发光彩。</p><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饭要上晚自习,上课铃声响起,所有同学都急匆匆跑进教室,不一会便有歌声传来,“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直到现在我都还特别喜欢这些歌曲。</p><p class="ql-block"> 放学以后,又可以大吹大擂,在宿舍床上下象棋,下军旗,或者躺在床上听隔壁宿舍传来的吉他声,间或哪个同学故意逗趣,发出一阵狼嚎或者模仿电视剧《聊斋志异》片头曲的鬼叫声,会惹来同学们的哈哈大笑,心情便顿时好了许多。夏天赤身裸体站在自来水管前,接上一桶水,从头到脚冲得酣畅淋漓,直呼舒服,擦干身体便钻入蚊帐,与蚊子斗,当时我们都是二八青年,血气方刚,皮肤虽不是白里透红却也油光黑亮,学校的蚊子也都实在,毫不客气,瞅准机会饱餐一顿,实在飞不动了便躲在墙角或者蚊帐的褶皱处,我们便不厌其烦的搜索并消灭之,嗜我血者——拿命来还。</p><p class="ql-block"> 我们同学之间亲如兄弟姐妹,那种友谊是纯真和深厚的。互帮互助,互相进步,互相包容成为常态;一起学习,一起逛街,一起运动,有共同的苦,也有共同的乐。男生宿舍是东西向的平房,很长,院子南墙根栽了很多毛白杨,粗的吓人,刚来的时候我就想,这树长得那么粗壮,看来下面的土一定很肥沃,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届届同学亲自施肥的功劳。晚上放学以后,特别是冬天,都懒得去很远的厕所,于是一进宿舍大门,从东到西,整齐划一,面向大树,飞流直下三千尺,并无一人有羞涩胆怯之感,最后都无一例外条件反射似的提着腰带打着哆嗦摇着头,若无其事钻入被窝,这就是同性群居的毫无遮掩。</p><p class="ql-block"> 最盼望的莫过于周六周日了,一是可以睡到自然醒,二是可以去逛街,出去玩玩。那时候楼德镇确实没有几个地方可去,出去师范门(后来东门改成南门)往南有个新华书店,再往西有个二层百货大楼,称百货是虚了点,但牙膏牙刷,雪花膏,毛巾肥皂,学习用品之类的还是有的;要想去再高级点的那就要去很远的地方,楼德大街以北的百货大楼,那座楼是三层的。我们还经常去楼德东村小学,去那座刚刚废弃了的雷达部队的军营,为的就是它里面的那个乒乓球台。周末晚上有一个节目是必须要看的,那就是《星期日文艺》,节目除了唱歌就是跳舞,当时特别流行霹雳舞,那是我们最爱看的节目,晚上六点左右就把电视机抬到操场西南的台子上看着好多广告焦急的等待着,等到八点才正式播放,谁都不会错过每周一次的文化大餐。女同学有时喜欢去学校北面的田野摘点鲜花,散散步。一年的夏天,天气炎热,正是锄地的好墒情,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到处是挥汗如雨的农民大叔,他们头上带着草编的斗笠,脖子里挂着一条毛巾,动作优美而娴熟。不远处小路上走来三四个手撑小花伞,一身齐膝长裙,脚穿高跟鞋的摩登女同学,动作和步伐出奇的一致,白里透红的脸蛋上微微冒出汗珠,不时的挪开小伞抬头望天,讨厌着天气的炎热,用芊芊小手毫无意义的往脸上扇风,时不时的用小手绢轻轻的擦掉脸上的汗珠。一路引来很多人羡慕和贪婪的目光,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拾掇庄稼的人愤愤不平,锄地的手劲大了些,锄掉了禾苗,有气无处撒,便气冲冲走进学校向领导反应了这情况。</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学校占用上课的时间召开全校师生大会,领导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啊!特别是女同学们啊!现在是大忙季节,农民兄弟一个汗珠摔八瓣啊,这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实写照,活生生的例子啊,你们怎么能举着小花伞在田间走模特步,你们于心何忍啊,是吧,我们不能给农民兄弟帮忙,但也不能让人家看着心里不舒服啊,是吧。同学们啊,学校和地方的关系,老师、学生和农民兄弟的关系也是我们学校的工作重点,因为我们的学校在人家楼德东村的地盘上啊。”</p><p class="ql-block"> 随之脸色阴沉了下来,沉默了瞬间,大声说:“ 在这里我再强调一次,就强调这一次,以后谁要再出现这种情况,你别想拿到毕业证了。”台下顿时鸦雀无声,不少女同学窃窃私语在运用逻辑推理,都在表白自己绝对没去;男同学则幸灾乐祸,摸着下巴,微笑着仰望天空。按照惯例,只要学校一亮出不发毕业证这把杀手锏,学生们都会服服帖帖的,这次同样也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再没有人敢去庄稼地,再没有人敢违反学校纪律。当然这次会后,学校后面的生产路上从此也少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隔一段时间,学校会发电影票,集体去看电影,这在当时来说是最令人激动的事情,于是个别懵懂谈恋爱的男女同学便想办法把两个人的票换成挨座的,如果能换到最后一排那更是求之不得了。学校发的电影票太少,不解渴,便隔三差五自己买票看电影,虽然解渴了,但挎兜也渴了,干了。于是挖空心思动起了脑筋,把平时积攒的电影票来个剪切组合,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有时也竟能以假乱真,蒙混过关,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逃不过检票员的法眼。无聊至极,少吃少喝,继续从牙缝里省出点钱,决定在周六一大早去泰安爬泰山,来个一览众山小,周日下午返回不耽误上课。作为泰安人没爬过泰山感觉到很耻辱,当时学校规定严禁周六周日出远门,外出必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当然批不准的概率接近百分之九十九。只能豁出去了,违反一次,回来再说吧,早晨五点天还未亮蹑手蹑脚起床,东张西望像做贼似的遛出学校,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直奔楼德火车站,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如释重负,打着眼罩望着铁道的尽头,心儿已经飞到了泰山之巅,不经意的回头一看,学生会的四大金刚截住去路,像国民党军统人员似的把手指向学校的方向,严厉且丝毫不容反抗地说:“你俩直接去王老师的办公室,他找你俩谈话,嘿嘿!”随即露出幸灾乐祸的坏笑,前后各两人压着我们两个在中间慢腾腾的走在凹凸不平的马路上。</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丰富,歌咏比赛,书法比赛,美术展览,作文大赛、演讲比赛经常举行。每个班级都有订阅的《中国青年报》《山东青年报》《读者文摘》《祝你幸福》,一个同学看完传给另一个同学,我们的很多消息都来自报纸刊物,那是我们了解世界和中国的窗口。元旦联欢晚会是最令人开心的,下午就把教室装扮的焕然一新,黑板上由美术组的同学设计板面,用彩笔画上花朵、彩带、灯笼和各种小动物,正面写上“XX级X班元旦联欢晚会”,墙壁四周挂满五颜六色的气球和拉花彩纸。节目是同学们自编自演,小品、相声、舞蹈、歌唱、话剧、乐器演奏等等表演虽略显幼稚,却也博得同学们的热烈的掌声和欢快的笑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h3> 水塔</h3> <h3> 教师家属院</h3> <p class="ql-block">  放假是令人开心的事情,回家的心情是迫切和激动的,楼德到新汶或新泰的公共汽车非常少,能坐上车的是幸运的,但你要做好被挤成肉饼的准备。乘务员看着坐车的人多,都挤在车门口乱做一团是上不了车的,便让我们跟在她身后围着车转圈,一圈又一圈,然后猛然打开车门,大声喊到:“上车,快上车,哎~哎~后面的别挤,你挤什么~你挤个屁啊……”确实有人不失时机脆生生来了几个连珠炮,当然不一定是挤出来的。那乘务员的动作像极了老鹰捉小鸡,又好像是击鼓传花,时隔多年,我仍记忆犹新。整个车上人贴人,脸贴脸,前胸贴后背,连一向羞涩和拘谨的女同学也不再顾忌这些,即使这样能坐上已经是万幸的了,汽车车次一天就两次,反正僧多粥少。那就坐火车吧,从楼德火车站买票到新汶火车站,票价多少钱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学生票半价。从楼德站上车途经禹村、宫里、谷里到达新汶,说是火车,走走停停,为了给另一列火车让道在中途停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都屡见不鲜,到宫里站还要往车头加水,那时的火车速度啊,唉……</p><p class="ql-block"> 冬天,很长时间不洗澡,浑身痒痒难受,攒了一身灰便想着洗次澡,新泰师范没有澡堂,要去很远很远的楼德化肥厂。一进大门便飘来刺鼻的化肥和氨水的味道,进去澡堂没有淋浴,只有一个放满了热水的大池子,偌大的澡堂里人头攒动,水面上漂着油乎乎的一层浮灰,池子里泡着一群高矮胖瘦大大小小来自五湖四海兄弟,在蒸汽缭绕下个个像刚刮了毛的白条猪。麻利的脱个精光坐在热水池里泡澡,还要时不时的把水面上那一层令人作呕的油脂浮沫从身旁拨开去,如果谁要自命清高觉得太脏不敢入池,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冬天不洗澡,养一身虱子。</p> <h3> 二排左三张尚富老师,左六丛其森老师,三排左六田承良老师。</h3> <h3>  八七级四班军训合影,后面是原汁原味的教学楼。</h3> <h3> 新泰师范行政办公室</h3> <p class="ql-block">  我颠三倒四,毫无次序的回忆着新泰师范的点点滴滴,回忆着新泰师范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角落旮旯。如今我离开学校已经三十余年了,听说原新泰师范现在也改建成了一所学校,里面依稀还有当年的模样,于是便抽空和同学又去了一次新泰师范旧址,睹物思人,感慨万千,亲爱的新泰师范,我来了,您还好吗?我当年的老师,你们也好吗?如今你们都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与其说我回忆新泰师范这所学校,不如说我回忆的是新泰师范严谨的教风学风和兢兢业业辛勤工作的老师。我深深的爱着新泰师范如同深深的爱着我的故乡,那难以割舍和思念的情愫一直埋藏在我的内心深处,直到永远。即使如今她已经破落和衰败,已经物非人也非,但她厚德博学严谨求真的精神将永远散发出夺目的光辉和顽强的生命力,照亮和激励我前行的道路。新泰师范是一个时代培养教师的摇篮,培养了千千万万优秀的教育人才,可谓是桃李满天下,直到现在还有很多新泰师范的优秀学子仍然奋斗在新泰乃至全省全国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他们大多是教育战线上的中高级教师、教学骨干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为教育事业倾注毕生心血,真正践行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光辉誓言。除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以外,各行各业均有勤劳朴实,奋力拼搏的新泰师范人。他们恪尽职守,履职尽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敢问他们哪个不敬业?哪个不优秀?</p><p class="ql-block"> 在新泰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称谓,新泰师范也被称为“楼师大”,足以看出新泰师范在新泰人心目当中的分量和地位,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问起有人毕业于什么学校时,只要一听说是新泰师范或者楼师大毕业,我顿生亲近之感,或者尊称为学长学姐,或者称之为师弟师妹,无丝毫的陌生和拘谨,因为我们都来自同一个令人骄傲和自豪的学校,那就是——山东省新泰师范学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