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接上一篇:独行荒漠(一):</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1x4zcam1?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旅行与发现:独行荒漠 - 只身上路</a></p> <h3>这次由西澳纵贯横越澳洲大陆的起点定在北部布如姆镇。提前两天到达为的是行前体力上的调整适应,同时购置路上所需。西澳州与我家所在的东海岸悉尼时差3小时。出行前客栈工作的繁忙与行程安排一应事宜耗心耗力需要休息。<br></h3><h3><br></h3><h3>那晚到达布如姆,已是黄昏时光。网上订下的民居住宿主人Peter来机场接机将我送到他4房一厅的家中,便又去镇上上班了。<br><br></h3> <h3>Peter路上告诉我他开着一家咖啡厅餐馆,每晚8点多到家。家里还住着一对在布如姆镇工作的背包客。我有自己的一间睡房,但与这对年轻人合用卫生间。</h3><h3><br></h3><h3>这只是我行前两天的住宿,价格是一般旅馆的四分之一,有什么可抱怨的? 没想到的是Peter还提供简单的早餐,对饮食随意的我,真是好极了!爱猫的先生常说猫有两种:一种活着是为了吃,另一种则是吃为了活着。旅行中的我绝对是个为了生存而吃的人!</h3> <h3>属于西澳州北部金伯利地区的一部分,布如姆行政上是个郡,土地面积54800公里。在诺大的西澳州,知名度仅次于州府佩斯,居佩斯2240公里,常居人口17000。以旅游为首项工业的布如姆大多数人口主要在布如姆镇上,镇郊外有不少土著原居民社区,人口占全郡28.2%。 </h3><h3><br></h3><h3>这行政郡,旅游旺季之时季节性工作人员与来访者集聚时,人口剧增可达到45000-50000,地域面积8倍于上海的布如姆,与上海24000000的常居人口来比,地广人稀的情形应该可以想象。<br></h3> <h3>布如姆镇中心。<br></h3> <h3>布如姆镇鸟瞰。<br></h3> <h3></h3><h3>之所以为旅游重镇主要是布如姆镇所居地理位置:在西澳州印度洋海岸接近最北点,是北部帝汶海岸金贝利景区的最西端。</h3><h3><br></h3><h3>有人问,想去西澳旅游需要多长时间?下面的这张简图看,这澳洲最大的一个州三面临水:南面南大洋,西面印度洋,北面帝汶海,三面环水,众多港湾,海景自然可以想象,与其他海岸不同的是这莫大的地域与极少的人口,意味着保留完好的自然风景。特别是要走近海岸,就得下公路,走泥土石子道。即使匆匆的走马观花,海岸线看看也得一个月左右吧。 更何况土地面积2倍于西藏的西澳,还有古老的山脉,湖泊与沙漠区域,地貌不同,景观自然别样。</h3> <h3>布如姆著名景点之一的洛布克湾,红石墙橙沙土。</h3> <h3>洛布克湾的鸟群。</h3> <h3>洛布克湾的海龟。</h3> <h3>‘通往月亮的阶梯’ 之奇观。每年有8个月(3月-10月间),每月有三晚在布如姆可见此景。</h3> <h3>‘通往月亮的阶梯’在海水月色的反射中千姿百色。</h3> <h3>如日沉海的金色月亮。<br></h3> <h3>孩童奔月。<br></h3> <h3></h3><h3>这里潮水之大南半球第二。潮汐上下与绕着地球旋转的月亮有关。大洋中的一般高潮与低潮的差别在0.6米。近海岸线的潮汐会受到当地地面与月亮的角度距离影响,还会受到海岸地形影响形成极大的高潮水位或着巨浪。</h3><h3><br></h3><h3>地球另一侧的加拿大锋帝湾为世界之最。最高潮位可达15-16米。布如姆附近的德比镇之潮3-4月间可高达11-12米,而布如姆坎布尔海滩同时期潮水也在10米的高度。</h3><h3><br></h3><h3>记得第一次来这里,最深刻的印象是海边到沙滩尽头的距离特宽,从没见过的宽度。 当时想至少有几十上百米。后来读了些资料,附近的德比镇潮水退下时那宽度不是几十几百米的概念,而是几十公里的概念。一份采访报道提及当地居民形容,下潮时就像退去了一片汪洋大海。这宽度当然与高低潮水位差别有关。</h3><h3><br></h3><h3>10米左右的潮水等于3-4层楼房的高度,每每想到这里,就觉得难以置信,这不是难得一见的洪水泛滥。每年3-4月间满月与新月之日,一天两次9米之潮!但是这里的人却为这他处罕见的潮水而自豪。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也已经学会了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h3><h3><br></h3><h3>与中国的钱塘江巨潮不同的是,这里的潮浪因为海岸开阔并不很高,而是高潮与低潮之间的相差大。这地区近海岸有着长长的大陆架,这使得汹涌而来的深海巨浪在低浅的大陆架海滩处受阻之后产生放大作用,引起水平面方向的激流与连环漩涡。钱塘之浪不过2-3米却有铺天盖地的视觉感是因为狭窄的杭州湾地形激起巨浪。</h3><h3><br></h3><h3>布如姆当地人说来潮如风,水速与人的脚步相差不多。但是几十公里的沙滩污泥,迈步不易,奔跑都不见得可以抢在上涨潮水之前。如果不知当地情况,真是在沙滩处太近低潮水边的话,潮水上涨时就有被淹没的可能。而下潮时,区域里的船舟常常搁置于沙滩污泥中无法进退。</h3><h3><br></h3><h3>下图是常见高潮的水位,周围的树林淹没于水中。</h3> <h3>与高潮对比下常见的低潮水位。</h3> <h3>德比镇高潮时的港口大桥。</h3> <h3>高潮几乎淹没桥面。</h3> <h3>低潮时的港口大桥。</h3> <h3>最低潮位露出桥墩底下的泥土。</h3> <h3>低潮时搁置的船只。<br></h3> <h3>布如姆镇3-4月处于湿季尾声,加上月圆月缺时的高潮,常常会大水泛滥。镇上建筑虽然都处于较高地面位置,仍然有被淹没的日子。<br></h3> <h3>虽然与钱塘巨浪的视觉效果不能相比,但是布如姆激浪冲岸的劲势仍然可见。</h3> <h3>浪潮算不上巨大,但布如姆与德比镇之间因巨潮,大陆架浅滩与海岸地形的相互作用形成独特的水平面激流:美其名誉 ‘水平瀑布’。</h3> <h3><br></h3> <h3>前几年去那参加了一日游团队。海上飞机飞去海中平台,由那上船去冲越水中岩石峡道。那峡道中的水流每六小时倒向变换一次,变向发生的时间很快记得是6-8分钟左右。当时想,不知这汽船碰到峡道激流快速倒向或是在高潮时刻会是什么情景,人在船上,自有一份担忧。 好在可以依赖团游公司可靠的地方知识。</h3> <h3></h3><h3>珍珠采集业与布如姆的历史紧紧相连。</h3><h3><br></h3><h3>下图是当地的一个珍珠场。</h3> <h3>如今这里出产的海珍珠以其出色的质量闻名于世。</h3> <h3>由布如姆镇东行进入金贝利景区还有著名的粉色宝石矿产。</h3> <h3>粉红水晶色泽的钻石格外诱人。</h3> <h3>布如姆镇周遭景区不少,作为镇标的当首推坎布尔海滩。这海滩因为出奇的宽,黄昏退潮时阳光斜照在潮湿的沙滩上泛出多种光色,蓝天白云夕阳晚霞,在经过多种反射,海滩白沙红礁艳丽无比。著名的沙滩驼队夕阳行,万道霞光下走在梦一般的世界里。</h3> <h3>看着迷人,总得试试。</h3> <h3>说起这成为布如姆镇标的海滩骆驼队还有段故事。创始人为赫尔顿。凯斯勒,年轻时在海军呆了段时间,然后因为被发现拥有毒品在马来西亚的监狱里被关了6个多月,随后是毒品上瘾的挣扎。后来总算结婚成家。70年代后期看了当时的一个电视剧,说是在北领地有家牧场有很多骆驼,在那里可以带走骆驼送到到艾利斯。斯布林斯镇,每头可以拿到500澳币,那时可是笔不小的费用。夫妇俩到了牧场才发现那是瞎编的故事。<br></h3><h3><br></h3><h3>从来没有与骆驼打过交道的凯斯勒第一眼就爱上了这沙漠中的‘绵羊’。在北领地呆了个把年后,正值澳洲奇女子罗奔。戴维申出版了她由澳洲中部徒步九个月穿越沙漠到达西海岸的经历一书。</h3><h3><br></h3><h3>凯斯勒受此影响也准备带着全家徒步去西部澳洲。西行前他昄依了伊斯兰教。此行由凯瑟勒的堂兄利奥纳德资金赞助。<br></h3> <h3></h3><h3>这堂兄也是位奇人,因为对西澳洲政府的政策不满,1970年这位农场主在西澳西岸附近的一块土地上成立独立王国。<br></h3> <h3>虽然法律上不被承认,他的私人领地至今仍然自为一体。 自立法律,自印币钞,自定通行语言,自封王子称号。</h3> <h3>还建立了王国边界。</h3> <h3>因没有交纳州税,被政府的税务局送上法庭,罚款多次。他身持王国的护照想要登机出国,被西澳机场海关拒绝。除了这些公众事宜,私人领地奈何他不得,也由他去了。</h3><h3><br></h3><h3>这王子与我家小灰猫同名,也许我们也可以考虑给它一个封位?</h3> <h3>利奥纳德全家照。</h3><h3><br></h3><h3>今年二月中旬,93岁的利奥纳德因病去世,王位据说传给了小儿子。</h3><h3><br></h3> <h3>当年利奥纳德的王国成立了十年左右,他告诉堂弟,这王国领地上也有麦加黑石,凯瑟勒作为穆斯林教徒应该去那里朝圣。<br><br></h3><h3>不幸的是朝圣之行还是夭折了。凯瑟勒一家便去了凯瑟琳地区准备参与正在拍摄一场的电影。不料到达时电影公司已关闭走人了。这时他们面临着要不返回艾利斯。斯布林斯镇,要不向西去布如姆。正直冬季,凯瑟勒愿意去西北温暖之处,于是一家五口牵着8匹骆驼,拉上一辆拖车,戴上干粮与扎营物品,走上了西行之路。</h3><h3><br></h3><h3>这1500公里的路程他们走了5个月。</h3> <h3></h3><h3>到达布如姆后,全家住在坎布尔海滩附近的房车旅馆。</h3><h3><br></h3> <h3>凯瑟勒带着剩下的六头骆驼,做起了骆驼行旅游项目。当时每次出行都是一日游,提供午餐,一人15澳币。</h3> <h3></h3><h3>1987年海滩附近的一家宾馆问他是否可以带着他们的客人在坎布尔海滩来次骆驼行,凯瑟勒一口答应了。就此布如姆著名的海滩骆驼行开始了。</h3><h3><br></h3><h3>坎布尔海滩的夕阳骆驼队名声外传,生意越来越旺,引来了其他商家。</h3> <h3></h3><h3>多家骆驼队的竞争结果是地区政府的介入。从此需要政府许可证书才可经营。</h3><h3><br></h3><h3>政府官僚复杂繁琐的过程与费用终究耗尽了凯瑟勒的耐性,2007年举家离开了布如姆,他称现在的团队失去了灵魂,留下的只是空架子与形式。</h3><h3><br></h3><h3>*******************************************************************************</h3><h3><br></h3><h3>南纬度17的布如姆镇是热带季风区域,如澳洲北部其它地区一样,旅游季节是在干季。十月底到达时此时中南部正值秋冬时节,而布如姆已是干季尾声。水份开始在空气中积聚,闷热日益加剧,旅客开始减少,旅游服务业人员开始络续离开。</h3><h3><br></h3><h3>澳洲很多没有公路的远漠地区,景色惊人,只有四轮驱动的越野车能够到达,中北部尤其如此。在这里可以找到租车公司。四轮驱动越野车租用价格此时因季节将过开始减低,我便是冲着这越野车而来的。 <br></h3> <h3>到达后的第二天习惯了早起,一大早起身后,随意而行往附近的海滩走去。清晨5点多的街上静悄悄的,天已经亮了。棕榈树掩映的民居显示着热带情调。</h3> <h3>居民街转个弯便到了通向坎布尔海滩的大道,两边赤土,提示着荒漠近在咫尺。晨光映上了前方的天空,隐隐地闪现着微红。<br></h3> <h3>街边暗色的树枝顶上朝霞初上。</h3> <h3>追着海浪声而去,远远的看到了海滩。</h3><h3><br></h3><h3>见过无数次的海潮,走过无数次的沙滩, 海浪扑岸的声响依然触动心灵。走近前发现是海潮下退之时,微风迎面而来,身心舒畅。<br></h3> <h3>阳光在海平线上折射着微红。</h3> <h3>在细实的沙地上走着,海边的沙滩已经日色清晰。蓦然回头却见沙滩背对的小山坡遮住了刚刚升起的太阳。旭日在山坡黑色的剪影中升起。</h3><h3><br></h3> <h3>阳光从树隙中射出,山坡前的沙地显出亮色。</h3> <h3>沙地在冉冉上升的阳光下变换着色彩,此刻泛出金色,如丝如纱覆盖着地面。</h3> <h3>沙地与湿润的礁岩显出特异的质地。</h3> <h3>瑰丽中带着神秘。</h3> <h3>转向海面,却是一番清新。站在原地拿着手机转个360度,明亮的海边与背对的暗色山坡,像是阴阳相隔的两个世界。<br></h3> <h3>白沙中的沙石。</h3> <h3>疏密间隔的沙滩岩石。<br></h3> <h3>随着阳光反射着色彩。</h3> <h3>多层片的石块奇特的淡桔色。</h3> <h3>静静地站在沙滩上,身影不协调的延展开去。</h3> <h3>娟娟细水在白沙地面岩石间隙中流淌,向着海边聚入大洋。</h3> <h3>早起的居民牵狗兜着圈。</h3><h3><br></h3><h3>远处散步归来的行人告诉我,前面有海龟洞穴。听说还得走一长段沙滩,便止步转身返归街上。<br></h3> <h3>出得沙滩不远便看见这金属海龟伫立路边公园里。</h3> <h3>返回时经过一家宾馆的露台咖啡馆,坐下歇息。面对着露台下的绿茵草坪,紧连着蓝天下白色的沙滩,近前海鸟滑翔着地,互相追逐觅食,一片祥静。</h3> <h3>放下咖啡杯起身走上公路,一辆四轮驱动越野车从身边驶过。上次来参加过郊外一日游。这21人坐的越野车带去了400公里之外的国家公园。尘土仆仆奔驰于沙土荒漠的印象记忆犹新。</h3> <h3>住处附近迎头撞见这来路不明却遍布西澳州北部的面包树。</h3> <h3>这西澳州北部特有的面包树,有的看起来更像一只大洋葱上插着几只七歪八拐的树枝。说是这树有六个种类,主要生长于非洲,南美也有。在非洲这植物有几百万的历史。而在澳洲只有2万年。它从哪里来的呢?一种说法是飞鸟口衔种子而来,也有说是后到的土著部落带来澳洲的。(土著的历史先今可追述到6-7万年之久,但土著部落众多,习俗语言不同,有人认为他们来到澳洲的时间不同,来源也有可能相异)</h3> <h3>回到住处已是6点半之后,10分钟的步行令人大汗淋漓。今日高温,即将来临的湿季在空气中呈威。</h3><h3><br></h3><h3>稍息后按照Peter留下的资料查询去镇中心的巴士,准备前往购物。</h3> <h3></h3><h3>街上坐等着巴士,不多行人的路上,像上海梅雨天那样的闷热。巴士站上有棚顶遮阳,内有板凳可坐。这多年来学会了在酷日中耐着性子,俗语说心静自然凉。闭息静心的坐着,虽然热气依然逼人如入火炉,却也不觉心烦意乱。</h3><h3><br></h3><h3>远远的马路上园林工人在工作着,动作移动就像电影慢放式的,这么热的天,这样的户外工作也有人做,想来他们已经习惯了。想想人类最大的特点是其适应性。这地球上东南西北的哪里没有人类,就连南北极都有人类的足迹,我看将来大概还要适应星球环境与生活呢。</h3><h3><br></h3><h3>巴士开着空调,不久到达商场,下车时热气迎面而来。忽冷忽热的,感觉不很舒服。如我之类,宇宙之梦就留着下辈子吧!</h3> <h3></h3><h3>家里的睡袋没能随行,必须重新购置。好在各地主要商场都有户外用品供应。</h3><h3><br></h3><h3>此行程方向往南往东走。夏初的荒野白天很热,夜间不会太凉,睡袋等级不需要太厚但也不能太薄。兜了几家商场比较,最后50澳币买了一床晴纶棉的。买了不锈钢户外餐具,最不容易细菌依附生存的质料。切菜刀野外烹调所需,清洗用具保持途中卫生,烧水锅子可以用来烧大杂面。出行前Rod提醒我,西澳州野外卫生间有时候没有手纸必须准备一些。一应俱全的说是不多买,还是大包几个,也花了几小时。后来证明所有物品基本都用上了。手纸因为荒野的卫生间还是到处都有,备用的大多带回了家。无须夹子的凉衣绳却是不实用,荒漠牧场空旷处,风来无遮,这衣绳根本无法固位,一下就被刮掉了。</h3><h3><br></h3><h3>完成购物后吃了顿像样的西餐,也不知下顿会在何时何地。顺便带回外卖亚洲菜,打发晚餐。<br><br><br></h3> <h3></h3><h3>下午返回住宿,整理行装。一切完毕后,时间尚早,便躺着看书。这次带着的是一本关于澳洲的经典之作:距离的暴戾 - 远距离如何塑造了澳洲的历史。</h3><h3><br></h3><h3>这书常常听见提及引用,没有时间阅读。荒漠客栈读了一半,觉得对于理解现今的澳洲与其国民性极有帮助。</h3><h3><br></h3><h3>读着累了便闭眼歇息,醒来后继续阅读。</h3> <h3></h3><h3>傍晚放下书本,平静中的空寂,安宁下的无我,懒散竟是如此享受!</h3><h3><br></h3><h3>期待着明天!<br></h3><h3><br></h3><h3><br></h3> <h3>链接下一篇:独行荒漠(三)</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yab9k1q?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独行荒漠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放飞的心情</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