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书:填坑之注水篇——《大林和小林》

兰老师

<h3>  童书果然不禁读,早上拿到书,晚饭后才有空读,九点前,读完了,读完了,完了,了~<br></h3><h3> 回头看看床头,寒假时,千里迢迢背回老家一本砖头《水浒传》,开学了,才读了四回。</h3><h3> 嗯么,果然不是真爱!</h3> <h3>  当当速度还是不错的,上周五拍,周日就到了,今天早上到校,大课间书发到学生手上,有孩子迫不及待撕了包装膜,趴桌子上开始翻起来,有没买的,眼巴巴地蹭到同桌身边,斜着身子瞄很久,也有炫耀般地拿过去,连书名都没看,藏到书包里了——希望是藏起来留着晚上回家看。</h3><h3></h3> <h3>  关于“一起读书”。缘起“悠久”,终于实施了,其实就是给自己挖的坑(详情见《我给自己挖了一个坑》)</h3><h3></h3> <h3>  关于选书,因多年没好好读纸质书,还真不知道怎么选,参考网上“教育部推荐小学生必读书目”,本着读一本是一本的原则,选择了三年级下册推荐书目第一本《大林和小林》。</h3><h3> 起初看了书名,以为是一本关于父与子的温情故事,拿到书才知道是一对双胞胎的不同人生:大林被富人收养,最后死在钱堆上;小林被强迫工作,成功反抗。</h3><h3></h3> <h3>  关于读书,现在读书会先读前言和各种序,这样的阅读习惯还是离开校园后很多年才有的,读也不是很认真地读,大多数时候是有选择地看看与内容或作者有关的信息,至于“系列书籍的地位和意义”之类的,就当是插播的广告,凭我花了钱(买书)的VIP资格,选择跳过。</h3> <h3>  这一读,特别惭愧。</h3><h3> 作者“张天翼”,与叶圣陶齐名的中国现代童话领域的杰出代表,作为孩子王,我竟听都没听说过。</h3><h3></h3> <h3>  再一读,特别心虚。</h3><h3> “’叶圣陶的《稻草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童话的现实主义道路,张天翼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同时又在这条路上呈现了别样的风景,他成功地将我国的童话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h3><h3> 什么是“童话的现实主义道路”?什么又是“中国童话自己的路”??这一虚,差点没勇气翻开书去读。</h3><h3></h3> <h3>  但经典就是经典,一读下去就不可自拔了,埋在书里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左右就过去了。开始还一边读一边想着哪里可以跟学生交流交流,边用笔写写画画,后来,就忘了,以一颗沧桑的老妈妈心沉浸在奇趣的想象中。</h3><h3></h3> <h3>  关于我的小心机。一起买书时,害怕不会指导学生读书,害怕就算不指导,如果孩子有话说,我却什么都说不出来,买了一本跟他们不一样的版本:无障碍精读版。翻开书看着书的旁边小字批注的“语言描写,写出了巴拉巴拉”“心里描写体现了巴拉巴拉”“动作描写表达了巴拉巴拉”,突然很倒胃口,庆幸没给孩子们选这个版本。阅读当然是有目的的,但也只是为了爱上阅读,养成习惯,具体到学习描写方法,体会表达作用这样的目的,真的很累,还是留给课堂吧。</h3><h3></h3> <h3>  读完书,关于“中国童话自己的现实主义之路”,在导读批注中倒是得到了很多提示,比如包包警官凭自己的好恶惩罚小林他们,可见官场的黑暗;小林习惯了挨打,侧面写出受压迫人们对刑罚的麻木;小林工作的辛苦反映了老板对工人的剥削;统治阶级的自私;法律只为小部分人服务,只对穷苦人有约束等等,跟以前读的“公主王子”的童话相比,真的有很大差别,这些与这篇童话写成时的时代背景是相关的。</h3><h3></h3> <h3>  本书写于1932年,中国推翻君主专制二十年,却没有彻底推翻封建制度,人民的民主意识觉醒,却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日本侵华战争刚刚爆发……《大林和小林》虽是童话,没有给孩子们一味地虚构美好却飘渺的世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现实的残酷,荒诞冲淡了血腥,保护着孩子们单纯幼小的神经,却又努力启迪着他们的思想,毕竟现实不是童话,现状不是乌托邦,认识现实,思考人生才是真正的成长。</h3> <h3>  跟孩子们交流什么?这是我最终想要做的事,不知道能不能做成,因为真不知道该交流什么,暂时想着,就聊聊“有趣的地方吧”,读读有趣的句子,感受奇特的想象。毕竟时代离他们有点遥远(我自己也只是从书上感受到的),再聊聊他们自己想聊的内容,期待他们的新视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