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周六】</h3><h3> 周六照常完成教学任务后,心血来潮嚷着叫蒋姐姐给我包汤圆吃,距离上次吃汤圆应已经是一年多了,今年元宵节动了吃汤圆的念头,一直到各处的中国商店和日本商店搜罗,无奈只看到各种水饺,竟没有一处售卖汤圆,对于我这种糯米控,心里是一直搁着这个愿望的。每个星期六都会去insa,去跟霏姐睡一晚,去跟她絮絮叨叨说些悄悄话,然后就是轻松地享用霏姐和蒋姐给我张罗的美食了。</h3><h3> 蒋姐是个东北的大姐,她总说我跟她儿子差不多年纪,每次一看到我就一脸宠溺,东北的人儿最吸引人的就是她们率真热情的个性了,蒋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东北姐姐。爱说爱笑还爱做美食,对于面食我天然没有抵抗力,而她尤其擅长这些煎啊炸的,自从上个星期她给我煎了好几个鸡蛋土豆饼,让我大饱口福之后,就彻底俘虏了我这个吃货的心。这个星期我更是主动带饭盒过去装美食,早早做好了吃不了兜着走的准备。两个人在我住的日本街买了些糯米粉和芝麻馅后,转一趟,坐五站地铁便到insa,我和霏姐在能干的蒋姐的带领下,第一次做了汤圆,虽然搓得芝麻馅总流到外面,白胖子总是被我搓成了黑灰白相间的胖花猫,但我们也做得不亦乐乎。尤其是作为南方人的我,不会包饺子,不会擀面皮,不会煎饼子,今日学会包汤圆,我的确乐不可支。习惯了想吃什么东西都花钱去解决,现在倒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本真和朴实。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打着趣,任由面粉团在手心滚动,搓圆搓扁都没人会笑话,偶尔抬头眺望近处由高楼、蓝天、白云组成的美好画面,迎着风,任由发丝在脸庞肆意跳舞,感觉生活对我满是善意。晚间三个人再来一锅重庆火锅,涮些牛肉、红薯、面条、青菜……暂且让我忘了上周说的减肥计划吧。</h3><h3> 圣保罗的天气我是很喜欢的,太阳和大雨总是轮班上岗,而且是无缝对接,谁也不会让谁闲着。无论你早上出门看到的太阳多么闪亮,永远不要觉得今天就会是晴天。我来的这个月里,基本上每天上午晴空万里,一到下班回家,黑云压城,有时候走得慢了点,暴雨将我淋成落汤鸡。这里的雨打伞是没用的,再大的伞都得给你淋个通透,这与我在江南见到的烟雨蒙蒙和北方的梧桐更兼细雨是截然不同的。吃完火锅,刚刚的蓝天白云瞬间被大风吹散,只见屋外的大树摇头晃脑,树叶更是啪啪做响,暴雨要接班了,球场上的人们纷纷收拾行头往家里头跑,大家和这小区的大树一样早已习惯了这样瞬息万变的圣保罗的天。我们三不信这个邪,狂风大作时坚持要趁还没下雨,去楼下快速走个几大圈,为了减轻刚刚那一大火锅犯下的罪。还只走得上百步,冰雹一样沉的大雨点刷刷直击中我的身体,我开玩笑地跟霏姐说,这雨果真不一样,直接穿透我的衣服,击打着我的肉体。在中国,雨滴是直接浸润衣服,却不能穿透衣服之后还能让人感觉到它的力度的。这么有穿透力的雨滴,莫非它也是吃牛肉长大的?</h3><h3>【周日】</h3><h3> 周六接到神父的信息,拜托我周日去天主堂本部帮一位请假的叶老师代一上午的课。于是周日清早就和姐姐们拾掇拾掇出门了。当然还不忘将我们仨做的汤圆从冰箱里拿出来兜上。和我周六在sao bendu不一样,我代课的这个班一共6位学生,三位高中生,两位巴西women,一位台湾老侨,台湾侨胞和巴西女人,是完全听不懂中国话的,所以我上课是需要其他学生翻译,然后她们才能接受吸收的。三位高中生的父母都是中国人,但他们都在巴西土生土长,父母一直让他们上的葡文学校,所以中文仅限于日常口语,写中国字是不会的。“天、地、风、云、雨、雷、电、春、夏、秋、冬”我按照海外版的教材教着这些成年人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而他们也都很努力地跟着我拼读,书写,虽然需要反反复复地纠正,该打结的舌头依旧打结,但大家学得倒是兴趣盎然。不时给他们来点小游戏,小测试,他们也是不亦乐乎。我能理解他们的辛苦,因为我自己也学葡文,尤其在他们这样的年纪去学习一门外语,是需要勇气还需要毅力的。我能做的就是小心地去维护他们的兴趣然后用适合他们的方法去尽可能地教给他们知识。朋友总说我做的是伟大的事业,是星火燎原的事业,甚至将我们的工作与保家卫国的士兵相提并论,我倒没有觉得我有那么重要,但是星火燎原我倒是认同,因为我总觉得,文化的火种本就是星星点点,若隐若现,但它却是最柔软的力量。之前认为自己做的是留根工程,现在觉得留根的同时,还应该撒种。当留根与撒种同时进行,燎原之势定也是指日可待。每每这样想起,就总是会想着法子去调整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尽力做到不辜负每一颗中国心。</h3><h3> 上完课,跟着罗校长去体验了一把纯巴西式的家庭聚会。她朋友的女儿15岁,也就是巴西人成年之前的最隆重的一次生日。巴西的小区和国内的构造不同,任何地方的房子外面都有茂盛的植物、花丛,打理得井井有条。从白漆的大门进来,一楼就是他们小区的公共场所,泳池、球场、阳光聊天室、烧烤区……各种不知名的热带植物在阳光下尽情舒展,各色鲜艳的花在蓝天白云下冲我微笑,虽然一分钟不到就能将人的皮肤灼得生疼,但也不是在家乡夏天那种酷热。难怪那么多前赴后继的华人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定居。巴西的生日聚会不比中国,定个饭店,整个几桌饭菜,每一桌点上一些鸡鸭鱼羊大硬菜,配上十来个大碗,然后吃完去KTV嗨一晚上,这里的聚会透露出更多自由的气息。</h3><h3> 父母家人在小区花上350巴币便能租上小区里的公共区域为孩子办个隆重的生日宴。生日的孩子请上七八上十个要好的朋友在客厅嗨歌嗨舞,唱着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葡文歌,随着旋律在厅里尽情扭动,甩着她们长长的头发,然后肆意地起哄、大笑,旁若无人,四五个小时不停歇。父母则在厨房切水果、做甜点,父母的朋友们在烧烤区帮忙烤着肉肠、牛肉、蒜蓉面包、鸡翅等各式各样的烧烤。富太太们趁此机会围做一桌谈天说地,聊聊近况。这样的聚会从你进门那个时候就已开始了,主人们不断更新着水果、甜点、自制布丁、面包、意面、三文鱼、烤地瓜、烤虾等,客人们只管自由地端着一次性盘子、刀叉去美食区域选择想吃的食物,配着啤酒或者guanana,一轮又一轮,管你吃个够。</h3><h3> 起初我们认为生日宴会该和中国的一样,吃完没什么事,就可以各回各家了。但实则我们从中午十二点半一直吃到了下午六点,用小张的话说就是什么高热量的各类食品今天都吃够了。主人们的热情,舒服的天气,自由的气氛每一样都让我果断想放弃减肥的念头。透过落地窗,外面就是几株高大的热带植物,每一样我都叫不出名字,只觉得别有一番韵味。我迎着刺眼的阳光,贴着窗户,看它们在风中摇曳的样子,竟也觉得前所未有的安宁。孩子们嗨够了,吃够了,便去外边排球场打排球。这样的宴会融入运动元素,在中国也是少有见的。几个好静一点的孩子则围在四方桌打着扑克,每一个笑都透着真实和自由。妈妈们在另一桌,聊着自己的生意,自己的孩子,巴西的房价,聊着她们二十年不曾回的中国。</h3><h3> 阳光房下,太阳已经没了中午的气势,我们仨便也富太太般地挑个沙滩椅坐下来享受着这份短暂的惬意。不免俗套地聊起了人生,聊起了理想。听着大家的故事,然后一并写进我的人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