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月23日早上日8点,大水滴偶遇。骑行淮北濉溪,行程:三角洲~古饶~南湖湿地公园~龙圣禅寺~乾隆湖风景区~濉溪石板街~隋唐运河古镇。全程约90公里,休闲骑行。网上约骑,风险自担,护具必备,费用AA,严禁饮酒。我骑单车 健康快乐 57单车 低碳环保!</h3> <h3>早上,骑友陆续来到三角洲大水滴偶遇集合。</h3> <h3>感谢张理事长前来送行,并赠送小礼品,茶杯套。</h3> <h3>骑行第一站,古饶中学,休息,合影照相。</h3> <h3>淮北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淮北市烈山区,是十大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之一,也是全国首个在煤矿开采形成的塌陷区上建设而成的湿地公园。</h3> <h3>淮北南湖湿地公园是一个因采煤塌陷形成的湿地,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南湖是淮北的 "掌上明珠",这里环境宜人,水质良好,是皖北地区规划面积最大的集水上娱乐、旅游、休闲度假景区,是淮北市的城中湖。</h3> <h3>龙圣寺坐落在濉溪乾隆湖怡趣园的东侧。传说雍正四年(1726年),山东蝗灾南袭此地,蝗虫飞动时遮天蔽日,落地时菽禾全无。皇帝派大将刘猛治蝗,刘猛在梦中接受点化,火熬蜜糖,遍涂于树,蝗虫吃糖被粘,层叠树上,刘猛遣兵聚歼之。为纪念刘猛功德,当地人民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集资建庙,取名“叭蜡庙”,俗称“蚂蚱庙”。今改名为“龙圣寺”,由山门、正殿、东西配殿几部分组成。</h3> <h3>山门朝东,门楣上高悬金字朱匾,上有“龙圣寺”3个大字。正殿雄峙台基之上,单檐歇山顶,飞梁崇脊,檐角舒展。正中3间有露台前伸,四周绕以汉白玉栏杆,饰以莲花宝座图案。露台中央设有炉台宝鼎,鼎内终日香烟缭绕,使庙宇平添了宁静、祥和的气氛。殿中高大洁白的须弥座上安奉着释迦牟尼金身佛像,慈眉 善目,神态安详,佛像前侍立着摩诃迦叶和阿难陀两大弟子。两侧供奉着十八罗汉,塑像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东西配殿相呼应,建筑与正殿浑然一体,两殿中间有一尊露天玉佛。东配殿供奉的是刘猛将军,英武刚烈,栩栩如生,殿内刻有对刘猛的赞颂介绍。西殿供奉着武圣关羽,激励后人忠义仁勇。石人石像共有文武2尊,高约3米,重约2.5吨。文者儒雅洒脱,武者英武刚烈,刻功细腻,栩栩如生。经专家考证,这两尊石像系元代文物。</h3> <h3>乾隆湖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城南端,由塌陷复垦的环湖风景区、步行龙图街、老城石板街3块构成,面积约5平方公里。融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商贸购物为一体。目前正在建设中。2017年3月,乾隆湖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启动,规划环湖建设55个单体景观,景区包括文化游赏区、特色游赏林区、亲水活动区、市民休闲区、童趣园区、运动养生区等</h3> <h3>濉溪老街古建筑位于安徽淮北市濉溪县淮海路西段北侧。群该建筑群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总长650米,宽5—7米不等,全青石板平铺错缝,规格不一,东西长0.8米,宽0.4至0.5米,厚0.25至0.3米,路石拱度为3%,路两侧砌有人行路肩石,以排放面积水。东端接老濉河西堤。建国后,该桥移至北侧,通后大街。其两侧为清代-民国时期建筑,青砖灰瓦,重梁起架,除少数房屋用现代材料修葺外,大部分仍保持原貌,对于研究古代建筑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濉溪老城石板街是濉溪历史的缩影,是口子酒文化发祥地见证,对于研究和考证地方史具有重要的实物价值。</h3> <h3>据淮北地方志显示:濉溪,又叫做“口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汴水入濉的入口。元朝时期,口子又成了溪水入濉的入口,名字也随着改为“濉溪口”。明朝时期,本地商人富户多聚居与此,为防匪乱,当地居民在居民区的四周挖壕设栏,濉溪城随之初具雏形。</h3><h3>直至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当地的土豪周俊哲倡导重修,沿街住户筹资,随后用青色瓦子石重铺街面,历经数月才将这条一公里长的街道铺设完成。后来呢,因这次重修,口子集(濉溪老城原称)比原来更繁华了一些,当时这里还流传着一句颇有名气的歇后语叫:“口子不集-常市(事)”。</h3> <h3>中午补充能量,羊肉汤配壮馍。</h3> <h3>丁家壮馍 丁家壮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在濉溪的饮食中堪称一绝,以其“色味纯正,香脆可口”而闻名。其制作工艺非常细致,首先要选用精细面粉,加水和,再用一根长近一米茶杯口粗的压面棍反复压制后,撒上少许芝麻,在平底锅上用文火慢慢炕热,做成的壮馍直径有40公分,厚三公分,浑圆坚硬,厚如手掌,正面焦黄,背面雪白,外酥里香,食之有筋头。壮馍很硬,要慢慢嚼,越嚼越能品出小麦的面香。</h3> <h3>隋唐运河古镇位于淮北市相山区南黎路与长山路交口东南侧,占地面积约960亩,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由五凤三阁景区、水镜戏台、漕仓堰闸景区、茶道石舫、闸口盘车景区、运河天地等部分组成,呈现独特且丰富的隋唐运河古镇文化。</h3> <h3>骑友们尽情照相,经省道101安全归宿,本次骑行活动圆满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