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爱映像》摄影学堂钟彦老师佳作欣赏

凸凹

<h3>  《钟爱映像》摄影学堂~【每日一图】辅导群创建于2019年1月25日,每期90天的时间。钟彦老师会陆续发表40篇佳作供学员交流学习共同进步!敬请爱好摄影的朋友关注并进群学习!</h3> <h3>【佳作欣赏1】作品名称:《地坑院夜色》 作 者: 钟 彦 拍摄地点: 山西平陆 拍摄器材: 尼康D4s+12mm 2.8 拍摄体会: 千方百计找到了一家原汁原味的地坑院,一位83岁的老人和女儿、儿子住在这里。这个地坑院是60年前老人与丈夫用了半年功夫挖出来的。丈夫63岁那年在暴雨中看护苹果园,由于房屋浸水倒塌,不幸遇难。儿媳妇罹患癌症40多岁去世。地坑院的形成就是因为贫穷盖不起房子,如今这户家庭依旧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是,他们的质朴厚道丝毫没有因为贫困而改变。所以,我用了90分钟记录了500多张影像,后期图层蒙版制作出这幅作品。我会把作品精美制作,春节期间带上问候送过去……</h3> <h3>抛砖引玉,上面两幅是商业化的地坑院。</h3> <h3>【佳作欣赏2】《骏马奔腾》这是2010拍摄于坝上草原的一幅作品。当时的摆拍还不严重,我和几个影友恰好碰到一队马群奔腾而来,我用24-70镜头冒着被马群踢飞的危险拍下这个镜头,由于距离太近,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当然,伙伴们的呼叫声伴随着我相机的连拍快门声完成了作品拍摄。我要告诉大家的是:马群不踢人,只要别动,都会随你擦身而过,除非马群惊了。后期制作黑白灰效果,是因为逆光形成的炫光很难消除。再有就是本来就是黑白灰。</h3> <h3>【佳作欣赏3】这是一幅手机摄影作品。在单反相机的三脚架上,我安装上手机万能夹,将华为m20pro架上,用夜景模式拍摄。夜景模式是华为手机的专有亮点,其实拍摄的时候天已经亮了起来,为什么还要用夜景模式呢?是为了记录更多细节,同时在架子上通常夜景模式的曝光要比手持夜景拍摄的时间长8-15秒。这样慢门拍摄的云彩会有流动的感觉。当然,大家不难看出,图片质量一般,是因为华为手机从p20开始的算法出现重大失误,把所有特殊功能都设定微1000万像素,导致夜景模式、流光快门模式等拍摄的图片只有1M左右,远不如p10系列。作品2019.1.20拍摄于安徽黄山。</h3> <h3>【佳作欣赏4】作品《远古的呼唤》拍摄于王莽岭北大门。夕阳下,云海弥漫中,具有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北大门以神秘的景象呈现我的面前。用超广角镜头加上ND滤镜慢门拍摄了一组延时。后期压暗天空,强化山体和云海的质感,让伙伴儿出现在画面中以增添人文氛围。色彩运用复古色调来渲染画面氛围。 2017.10月份拍摄于王莽岭。</h3> <h3>【佳作欣赏5】《今夜无眠》拍摄于焦作龙源湖的大年初六,采用多张图层蒙版技术后期制作。拍摄城市夜景,最大的困难就是有彩云的时候没有城市风光,有城市风光了周边漆黑一团。这幅作品存在许多问题,请大家参与讨论。</h3> <h3>【佳作欣赏6】《精灵》这是昨天下午拍摄于焦作白鹭湿地公园的一幅作品。白鹭是飞翔姿态最优美的鸟类,我尝试用长焦镜头慢门白鹭追随拍摄,因为白鹭的飞行速度较慢,比较容易抓住动漫灵动的瞬间。注意多运用暗背景拍摄有利于突出白鹭姿态。个人感觉阴雨雪天是慢门白鹭拍摄的最好时机。拍摄参数:尼康D4s+80-400 400mm f 8 iso 100 s 1/5秒</h3> <h3>【佳作欣赏7】《厨师摄影家》拍摄于昨天晚上的王莽岭景区职工食堂。我们一行吃完晚饭,伙伴新乡的影友看到了厨师小李的三脚架和相机,灵机一动用手机记录了这个瞬间。这幅作品让我想起了拍摄长城的金山岭周万萍,想起坝上农民老张,想起黄山厨师老姚,他们都不是职业摄影师,但是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在摄影的道路上有所成就,谁敢说十年以后王莽岭的厨师小李不会成为王莽岭摄影第一人呢?摄影,不需要理由,您只要喜欢。 限于条件,我用手机后期,供大家参考。钟彦第109次于王莽岭。</h3> <h3>【佳作欣赏8】《江山如画》2019年2月17日拍摄于山西晋城王莽岭。无人机在海拔1700米的王莽岭飞高320米拍摄王莽岭主景区全貌,这是延时拍摄96张中的一张。由于拍摄于傍晚时分,且天气阴沉,后期制作选择高调黑白影调,力图使画面氛围简洁明了,适当强化主要景点的质感。拍摄时增加曝光EV+0.7。</h3> <h3>【佳作欣赏9】《元宵节的舞者》拍摄于2月19日晚上八点的焦作市人民广场。一对专业的国标舞爱好者优美的舞姿引来许多游人的围观。华为手机夜景模式4秒拍摄,后期snapseed双重曝光模式制作月亮。</h3> <h3>【佳作欣赏10】《数码后期班的一天》2009年5月,我报名参加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数码摄影后期培训班。不要说花费,作为耳鼻喉科主任的我,要请假离开岗位都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报名以后,我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去找院长请假的理由。于是,干脆就实话实说:为了更好地记录工作,宣传医院,自费去学习摄影后期。应该说,老师是认真的,同学们是刻苦的,可是我在整整一个星期里几乎是尽了最大努力却收获甚微。为什么?后期要从零开始,一步一步的来,我却好像被掉在半空中……</h3><h3> 这幅照片我一直保存着,不时拿出来看看,告诫我自己:认真做好每一节课!</h3> <h3>【佳作欣赏11】《太行人家》拍摄于山西省阳城蟒河一个小山村。阴雨绵绵的天气,往往在山区出现云雾缭绕的景色,我架好相机,取景构图,调整曝光参数,过曝两档。将小山村放置在画面的左下角黄金处,从下午四点半开始,每间隔20秒拍摄一张(Nikon相机自带的间隔拍摄),一直拍摄到接近七点。中间调整曝光参数一次。夜幕降临,我在当地人带领下开车到小山村用车灯补光把山村照亮。后期从近400张素材中选出六幅图层蒙版技术叠加完成作品。作品层次丰富,结构细腻,色彩丰富,影调自然。比较完美演绎了大山深处有人家的意境。这就是钟氏曝光的方法之一,摄影是时间艺术。</h3> <h3>【佳作欣赏12】《穿山楂的大娘》摄影:田忠&nbsp;&nbsp; 后期:钟彦 这幅作品是田忠老师用超广角镜头拍摄的一位老大娘制作山楂葫芦的场景。大娘的表情神态自然,场面生动朴实,低机位近距离的抓拍让画面神形兼备,富有故事性和艺术感染力。后期应用ACR制作。 &nbsp;&nbsp;&nbsp;&nbsp; 首先应用变换工具矫正畸变、剪裁工具4:3比例剪裁,让大娘接近黄金处、基本面板调整曝光,降低金属反光,提高暗部细节、降低自然饱和度、细节锐化+40使得面部更加显得沧桑。画笔工具减低曝光,压暗人物周边,进一步调整人物面部色彩影调。 这幅作品的原图JPEG格式与后期一并发上来,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大家根据后期课程,多多练习,制作不拘一格。<br></h3> <h3>【佳作欣赏13】作品《冬之梦》被《大众摄影》选为《弱光摄影与钟氏曝光》一文的开篇弱光作品,今天我把《冬之梦》的拍摄过程介绍给大家。</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2010年1月23日17点左右,我在焦作市锁蟒河(白墙水库)支上三脚架,把焦点聚焦在水面中的太阳上,用一棵姿态优美的柳树作为前景放置在画面的右侧焦外。固定机位后,等待着大雁成群结队从远处飞回来的从天而降,我拿着快门线,看着大雁的降落,一口气连续拍摄了八十多张。《冬之梦》这幅是17点18分按下的快门,一队大雁在天空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仿佛一首优美的圆舞曲,与当时的色景融为一体,画面中央的四只大雁和柳树右侧的两只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后期去掉了几只位置不理想的)。</h3><h3> 《冬之梦》拍摄于2010年1月23日,被“束之高阁”了近两年。直到2011年11月的一天晚上,我在喝蒙的情况下,才拿出来后期处理,(原图RAW格式灰突突不能看)开始了我摄影生涯的第一次真正投稿: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举办的“我眼中的河南”首届全国摄影大赛。2011年12月18日,《冬之梦》荣获银奖,奖金5000元。</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之后,《冬之梦》获奖无数,且都是大奖,它也是我弱光摄影的开篇之作。</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0年起,我就在探索在一个机位上,连续不断拍摄成百张相同构图的作品,不同的是内容的不断变化,期待丰富理想的画面被更多的记录。因为,在2010年1月23日这个傍晚,没有比《冬之梦》这幅作品更精彩的画面。</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冷暖对比、远近对比、动静对比、虚实对比都有了,不是吗?</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有机会,我会把《冬之梦》原图和后期的全部过程分享给大家。摄影,是积累与思考的过程,我怎么会知道大雁在傍晚会成群结队,源源不断从远处从天而降呢?那是因为每年的冬天我都在白墙水库,从2004年到2014年不下于100次!</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可惜,如今的白墙水库大雁没有了,柳树死光了,一切都消失了,荡然无存。《冬之梦》也成为绝版……</h3> <h3>【佳作欣赏14】《秋水如歌》是用华为p9手机特有的流光快门中的丝绢流水模式拍摄的。假如我们用单反相机拍摄流水,需要加用中灰渐变滤镜(ND镜)将光线压暗,再根据水流速度和想要的水流效果将曝光时间控制在1~3秒之间。而华为手机的丝绢流水模式可以非常轻松地完成流水的拍摄,曝光时间完全可以在手机屏幕上把控。一般曝光要在25秒钟左右。拍摄流水,需要注重小景的选择,注意前景和色彩的搭配,更要注意主体的表达。再好的流水没有主题毫无意义。这幅作品的拍摄是用手机三脚架支在水里取景,手机距离水面五公分,石头上和水里的红叶是远处找来的。拍摄流水在阴雨的秋天画面最富有质感,色彩最丰富,影调最柔和。当然,构图上主体与陪体的搭配,画面的透视关系至关重要。</h3> <h3>【佳作欣赏15】《西海情歌》是华为m20pro于2019年1月20日清晨拍摄于黄山西海的一幅弱光摄影作品,运用夜景模式,手持4秒拍摄。弱光场景下,手机拍摄由于噪点较大,尤其暗部细节表现不足,往往画质较差。即便才用专业模式,将感光度降到ISO也不尽如人意。华为手机的夜景模式(p10以前版本为超级夜景模式)拍摄时,请在手机屏幕上点击最高光区域测光,点击拍摄后,手机会从最高光开始曝光,然后中间调,最后是暗部细节曝光。这样经过手机计算呈现出一幅曝光“均衡”的低反差照片。相当于单反相机HDR(高动态范围)影像合成效果。当然,由于是手持多张合成的图片,清晰度和画质相对较弱。能在三脚架上使用夜景模式拍摄效果会更好!后期使用snapseed调整,渲染画面冷暖对比和明暗反差的微调,从而获得清晨静谧温馨的家感觉。画幅做了16:9剪裁,较少天空的面积。以上供华为手机摄影爱好者参考。</h3> <h3>【佳作欣赏16】《夕照永兴岛》华为手机拍摄于三沙市首府永兴岛的老人头。这里是全岛海拔最高的石岛。极目望去,海浪跟随着夕阳西下的节拍时而激烈时而舒缓;落日的余晖把原本湛蓝的大海裹上了金色,像绵柔的丝带在海风中向着远方飘去……。</h3><h3> 礁石边上的两位美女,全神贯注地从取景器里捕捉着精彩的瞬间,我聆听着清脆的快门声,用23秒钟记录下来这个难忘的画面。</h3><h3> 应该说,图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我精心的安排,大家不妨找找毛病,拍摄时,两位美女浑然不知。</h3> <h3>【佳作欣赏17】《小伙伴儿》华为手机拍摄于山西王莽岭。这是一个寒冷的初冬的清晨,阴冷的天气让人没有半点儿拍摄欲望。我独自一人围着山村转悠,来到了一户正在做饭的人家。我先拍了山村大嫂做饭的镜头,来到院子里,看到他们家几个玩耍的孩子在嬉戏打闹,现场感非常真实。我就提出给大家拍个合影,姐姐抱着弟弟和另外两个妹妹蹲在家门口的空地上,我和摄影伙伴们举起了手里的家伙(有相机有手机)。正在这时,他们家的狗狗摇着尾巴走了过来,恰好蹲在姐姐左边的空位置上,我拿起手机连续拍摄了N张。后期制作考虑了油画效果,用手机软件snapseed和MIX完成作品。阴雨天气,是拍摄人文和人像的绝佳天气。光线柔和,色彩饱满,质感细腻。</h3> <h3>【佳作欣赏18】《巍巍太行》无人机航拍于王莽岭。我们经常习惯于在景区安排的观景台看风景,拍风光。毫无疑问,无人机为我们全方位观景提供了便利。这幅作品是在王莽岭观日台向东南方向飞出去2000米在200米高空向着观日台拍摄的,也是王莽岭少有的摄影作品。摄影,就要与众不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