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有效沟通的40条核心建议

赵天凤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家长群体是个复杂的集合体,不同学习经历、不同职业背景、不同生活阅历、不同性格习惯等,使得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各有差异,与教师的沟通方式也各有特点。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家长类型,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达到和谐、有效沟通。</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本章侧重从性格类型层面探讨如何与不同性格特质的家长和谐沟通。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易。”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定型很难改变,不同性格的人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各异,班主任要学会“因人制宜”的沟通技巧。只要班主任工作得法,家长中的大多数都是好相处、容易沟通的。本章列举的案例偏重于不太好沟通的性格类型,比如“强势型”“冲动型”“盲从型”“自我型”等。</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教师面对这些不同性格特质的的家长,更需要调整心态、多设身处地去考虑家长的一些特殊言行背后的情感和情绪因素,巧妙、积极地给予正面回应,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换位思考,以心换心,靠真诚与个人人格魅力赢得家长的尊重与信任。</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与高知高位家长沟通,切忌简单地就事论事。因为这些家长因自身修养和认知水平都相对高,一般而言,他们提出的问题、罗列的现象自有一定道理,或者说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交流中,教师需要学会保持“空杯心态”,即开始不要带任何偏见也不急于亮出观点,认真倾听家长的话,倾听本身就是良好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听的过程中,梳理思路,找到家长深层需求和目的,再做针对性交流。比如,案例中,当家长提出要进课堂听课时,教师首先虽然有预设,但在家长不说明真实原委下,教师也不急于做判断,而是给予支持的前提下,委婉抛出自己的观点。让家长继续阐述,当家长说到“之前也这样推门听课”时,教师把握住应对契机,表达出对上次家长行为的看法,然后邀请家长一起对此做深入交流,为后续针对性交流做好了情感铺垫,有利于后续双方深入到价值层面的深层交流。</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深层交流的前提是双方感受到对方对自己观点的认同与接纳。因此当家长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做出某些行为时,教师首先要表示出对他(他们)态度的理解,在此基础上,选择时机以协商的口吻亮出自己的观点。</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素养高的家长一定会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相应的选择。比如上述案例中,在谈到家长进课堂听课这一话题时,教师首先肯定家长随堂听课是家长的权利,同时也是家校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问题时如何让这个渠道发挥积极作用而不让双方产生不必要的误会。问题提出来,家长也会站在教师角度考虑当时的感受。案例中,当知道上次“课堂逼哭教师”故事细节后,旭旭爸爸迅速表示自己也不苟同此做法,他也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方式,并能理解我当时的“阻拦”的用心了,让看似“冲突”的局面在沟通中得到化解。</h3>

家长

沟通

教师

性格

听课

交流

不同

案例

方式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