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正定隆兴寺及四古塔

东张西望

<h3>正定,古称东垣( Yuan)、常山(常山赵子龙)、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公元前,秦设东垣县;汉高祖刘邦在此地平定叛乱,改名“真定“;后因回避清雍正皇帝名字“胤禛“用字,1723年改名“正定“,沿用至今。自北魏到清朝中叶,正定一直都是河北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h3><h3><br></h3><h3>正定的古迹占河北古迹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之说。现拥有国保单位9处,1994年被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h3> <h3>这次我们跟着正定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张永波老师,行走隆兴寺及四座古塔。</h3><h3><br></h3><h3>张老师对正定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了解,充满热爱和感情,让我们一天收获满满。</h3> <h3>首先用一上午时间看了隆兴寺,这个正定名寺在1961年就被定为第一批国保单位,</h3><h3>仅宋朝建筑就有4大木作,1个小木作。</h3> <h3>门外有二龙戏珠照壁👇</h3> <h3>三座无孔石桥👇</h3><h3><br></h3> <h3>拱形窗上雕饰壁虎和灵珠草纹样,取避火之意。👇</h3> <h3>第一重大殿:天王殿,建筑木构既能看到北宋《营造法式》的做法,也有清代《工程营造则例》的影子。匾额系康熙御笔。</h3><h3><br></h3><h3>天王殿里的四大天王是新塑的,乏善可陈。不过木雕弥勒佛是金代的佳作。</h3> <h3>金代木雕大肚弥勒佛</h3> <h3>摩尼殿,宋代建筑。建于1052年。四面出抱厦,俯视看是十字型建筑。硕大的斗拱,逐步升起的角柱,宽大平缓的出檐,完全符合宋代《营造法式》造法,如诗经描述“如翚斯飞,如鸟斯革“,是隆兴寺内建筑价值最高的一座,全国仅此一例。70-80年代曾大修过,努力做到修旧如旧。</h3><h3><br></h3><h3>由于补间铺作大量使用斜栱,对建筑年代是北宋还是金代有争议,直到找到1052年的题记,才确定是宋代建筑。重修时做碳14测定,发现有隋代的木料。殿内68根柱子,经历多次地震不倒。</h3><h3></h3> <h3>明代藻井。正殿里原本有五尊北宋泥塑佛像,90年代贴金后丑得没法看了。</h3> <h3>明代壁画,内容是佛传故事。77年大修时,揭取壁画用的是永乐宫壁画迁移班底,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准,但揭取时造成的留缝还是清晰可见</h3> <h3>殿背后的山墙是宋代五彩悬塑,有着被鲁迅称之为“东方美神”的中国最美倒坐自在观音。明朝时曾加色<br></h3> <h3>普陀山题材的悬塑,观音像左右是十八罗汉和天龙八部的天神</h3> <h3>戒坛,僧人受戒处👇</h3> <h3>戒壇内供奉密教双面佛像(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为明代铜塑</h3> <h3>寺内另一个重要建筑是大悲阁,建于北宋971年,供奉铜制千手观音,是世界上铜铸佛像中最高大、最古老的观音像。</h3> <h3>千手观音像高达22米</h3> <h3>观音像下是2.2米高的教科书级的汉白玉须弥座,须弥座束腰上的伎乐天石雕非常珍贵,可以看到古时的各种乐器。观音像下面地基做法也非常独特而坚固。</h3> <h3>须弥座上的力士石雕,肌肉显得孔武有力</h3> <h3>转轮藏,是寺内另一个宝物,宋代小木作,功能是藏经和诵经</h3> <h3>慈氏阁,建于宋代的阁楼式建筑,为了增强阁楼建筑的支撑和稳固性,用了“永定柱“造法(檐外用双柱),是目前中国仅存的唐宋永定柱实例。</h3> <h3>慈氏阁里供奉木雕弥勒菩萨,用一根独木雕成,因弥勒意译“慈士”,故命名“慈氏阁”</h3> <h3>寺内的另外一宝,是立于隋朝公元586年的《龙藏寺碑》,为国内现存楷书碑刻的鼻祖,是从魏碑到唐碑过渡的代表作。字体虽是楷书,但保留隶书意味,在书法史上很有地位。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研究点评过此碑。</h3> <h3>近看龙藏寺碑,可见碑额上“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字样。</h3> <h3>宋碑,行书,记叙了大悲阁巨大千手观音像的铸造过程。大手笔!</h3> <h3>御书楼和虹桥</h3> <h3>毗卢殿,明万历建筑,供奉四面毗卢遮那佛,施无上菩提手印,佛冠上有五方佛:东(东方阿閦佛),南(南方宝生佛),西(西方阿弥陀佛)北(北方不空成就佛),和中央大日如来佛。上下方圆相间,像一座立体壇城。</h3> <h3>“毗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的法身佛。佛教中经常会提到“三身佛”,即法身“毗卢遮那佛”,应身“释迦牟尼佛”,报身“卢舍那佛”,可以理解为:明月、月光和月影。</h3> <h3>隆兴寺始建于隋代,叫龙藏寺,唐朝时叫龙兴寺,清朝改隆兴寺,由于供奉的千手观音巨大铜像,当地百姓也称之为大佛寺。无论是古代建筑还是古代艺术都很有历史价值。营造学社梁林先生和刘敦桢先生在三十年代曾来此做过考察和测绘。寺内有“六绝”,可以自行脑补。</h3> <h3>下午看古塔。第一个看天宁寺凌霄塔。是一个 砖木混合塔,高达41米,凌霄塔得名于塔的高度,地宫里有不少好东西。</h3><h3>塔的下部是宋代的砖底,上部是金代的木构。82年9月做过大的维修。有地宫,发现北宋和金代文物。南、东、西门贯通,北门专门用于登塔。</h3><h3>三国之前中国文献里没有塔这个字,塔是外来语,就是释迦摩尼佛的坟。只有中国塔才有地宫,体现中国入土为安的思想。</h3><h3><br></h3><h3>塔层数是单数,边数偶数。<br></h3> <h3>元代石狮子</h3> <h3>明代石狮子</h3> <h3>清代石狮子</h3> <h3>第二个看的是开元寺的须弥塔,这个塔的外观与西安大雁塔极为相像,但看着有点新,有说是清代重修,但至少是按照唐塔的样子复建的。更有意思的是与塔对称的钟楼。直接落在柱头上的硕大斗拱,一眼看去很有唐风,但上半部据说也是按照下面围墙的年代重修过。林徽因先生有张著名的身穿旗袍爬上古建测量的照片,据说是在这个钟楼上拍的。这个钟楼被认为算目前存世的三个半唐构建筑的半个。</h3><h3></h3> <h3>须弥塔,塔刹里曾发现4000多件金银饰物。</h3><h3>“须弥峭立”,42.5米,比凌霄塔还高,唐太宗时期建。</h3> <h3>四面底座上,八个形态各异的力士</h3> <h3>算半个唐构的钟楼</h3> <h3>这个大门确定是唐代的</h3> <h3>院子里还放着一个巨大的赑屃</h3> <h3>一堆萌萌的石狮子</h3> <h3>第三个看的是临济寺的澄灵塔</h3><h3>这个寺在禅宗里具有很高的地位,是禅宗临济宗祖庭。晚唐高僧逸轩避难到正定,造临济禅院,禅宗六祖慧能再往下五代,就是造临济寺的高僧。砖仿木结构密檐式塔,建于金大定23年。正定唯一有僧人的寺院。</h3> <h3>最后看的是最美的广惠寺华塔,由于上部远看有如莲花绽放,也被称为花塔。下部是金刚宝座塔的形制,四角上有四个小塔。由于金刚宝座塔和华塔两种古塔形制的完美结合,被梁思成先生称作“海内孤例“。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历史地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