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印刷厂旧址</h3> <h3>2019年2月24日,我又拉着丈夫刘治国和我一起去搞调查。在东峁村,找到后大禹村的秦清平,丈夫开着车,我们来到后大禹村。</h3> <h3>以前我也来过该村,也是调查光华印刷厂的事,但没有调查完整,好多人不了解,今天有清平这个向导,没有走弯路,径直来到了旧址。</h3> <h3>光华印刷厂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延安创办的,以印制陕甘宁边区货币为主的工厂。1940年,边区政府决定在中央印刷厂石印部的基础上成立光华印刷厂。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党中央决定光华印刷厂随同陕甘宁边区金银库一起向北转移到志丹县。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延安,光华印刷厂接到上级指示,撤离志丹县,向东转移到安塞县的沐浴村,后经子长县到马家坪。后东渡黄河到山西临县,5月转移到后大禹村。1947年11月,党中央决定将陕甘宁和晋绥两个边区银行合并为西北农民银行。1948年4月,延安收复后,光华印刷厂于7、8月间从山西临县返回延安,厂址选在李家渠拐峁村。</h3> <h3>1947年胡宗南进攻延安,光华印刷厂从志丹县转移到临县后大禹村,厂长范耀武于当年6月6日写信给陕甘宁边区银行总行,汇报工作情形:“根据贺(龙)司令员一定要搬到安全地方的意见,选定临县后大禹村。4月29日开始搬迁,30日就将碛口的东西转移到后大禹村,完成组装机器,人员5月1号到达,全厂人员6号到齐。10号印刷厂全部开工。”</h3><h3><br></h3> <h3>印刷厂灶房</h3> <h3>见证人张万启、秦乃旺说:</h3><h3>人家来后,我们都搬出去住,巷口和大门都有岗哨,不让村民接近,人家自己种地,自己养猪。</h3> <h3>印刷厂选址隐蔽,在村子下面根本看不到。</h3> <h3>战争年代,党非常重视印钞厂的安全保卫和保密工作。为了保护工厂的安全,老百姓回忆说:二支队驻扎该村专门保护工厂的安全。</h3><h3><br></h3> <h3>张万启讲,他家和秦乃旺家相邻,当时他在县公安局上班,偶尔回到村里,但不能接近人家。他就爬到自家的枣树上摘枣,听到隆隆的响声,当时也不懂是干啥,现在想那是印刷的机器声,他只看到人们把印好的东西搬到乃旺家院里。</h3> <h3>秦乃旺讲,当时他5岁,他家的窑洞里就是印刷厂,但是他们都搬到别的地方住,人家在山圪垛上挖了圆坑,人跳进去外露半截身体,士兵轮流在两个圪垛上站岗,巷子口和大门外都有站岗的,不让他们接近。</h3><h3>他奶奶给人家(王涵芳)的一个小孩喂奶,人家也很尊重他奶奶。人家走时送给他们九寸长的正尺,上面写的字,后来不慎弄丢了。很遗憾,没有保存下来。</h3><h3>人家撤离后,他们搬回来住,脚底下都是颜料,红色、蓝色、绿色等各种颜色,颜料钵子扔的很多。现在看来,颜料是印钞用的。</h3><h3><br></h3> <h3>光华印刷厂对外宣称是印刷厂,对内是印钞厂。印刷厂下设总务科、会计科、工务科、工会等。科以下设股,有石印股、完成股、号码机股、制版室和压纸房。</h3> <h3>老乡讲,他们走之前,在印刷厂大门外,秦乃勤家脑畔上点火烧了很多票子,但也带走了好多东西,他们也不知道啥时候存放在这里的,只见好多驴驮着重重的东西,据说是秦乃勤家窑洞里的金银。</h3> <h3>秦乃勤讲:印刷厂在他家窑洞里放的金银,之前不知道,走时驴驮着才知道。</h3><h3>老秦手里拿的这把钳子是印刷厂留下的,一直保存至今。</h3> <h3>金银存放在这孔窑洞里,但是谁也不知道。</h3> <h3>印刷厂留下的钳子</h3> <h3>光华印刷厂作为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印钞厂,它在抗日战争中诞生,在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中生长,又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得到不断巩固、扩大,它为中国的革命做出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史、货币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h3> <h3>印刷厂旧址</h3> <h3>当时的蓝球场。</h3> <h3>一天结束了,午饭也没顾上吃,而且还被树枝、圪针划破了手背,确实有点累,但心里很踏实,这一天收获满满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