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望天</b></h1><h3><br></h3><p style="text-align: right;"> 文‖一禾</h3><h3> </h3><h3> 抬起僵硬好久的头,望着蓝天上飘着云,像棉花揉出它的形状。三人行的世界,总有一条独行的影子,拉长在初生的太阳,最后在那个树荫下消失。云在变幻、分散、消失,最后在天边化为赤色,带着远方的鸟寻找归宿。</h3> <h3> 男孩跟着在青海湖盘旋的风筝,跟着它去找那个下午。静谧、安详是最好的代名词,轻拂着被风吹散的头发。灵魂碰撞着掉进漩涡,在浮沉中带着涟漪挣扎。又如故乡的河聚起来水草与树叶,油油的游向远方。</h3> <h3> 轻捻着草籽,吹着蒲公英的伞,试着去抓远去的那一丝光芒。山顶上的草被吹动,松树带着松子散发松脂的味道。母亲带着男孩和他的表妹去邻村看社戏,蹦蹦跳跳的走在黄土的沟壑里,黄土散发着远方质朴的味道。“前面是坡,注意喽,去的早了可以吃好的”。朝圣般的踏上每年的征途,爬上这个山梁气喘吁吁的吆喝着“还有下面这个沟底,快到了”。孩子的世界充满了快乐,即使是看起来性情稳重的男孩也跟着表妹冲向对面的山沟,心中向往的地方终究还是到了。趴在戏台幕布后,看着戏子抹着浓浓的妆,惊奇的指着捂着嘴巴,谈着每年都会谈的话题。戏台前面是一大群搬着凳子的老人们,用黄土浇灌的人们吃着油糕,小孩子拿着风车撒着脚丫子跑着。秦腔怒吼着,诉说着几千年来变迁的历史。对于戏段的了解,只读过初中的母亲是行家,耐心的解释着那些典故。也许只有那些老人才是真正的戏本,望着窑洞中飞出的燕子,飞向自由的蓝天。试着跳着去追,却总是离的那么远。</h3> <h3> 归途总是那么轻松,笑着跳着便不知不觉得走了一半,轻手告别那拆装的戏台子。也许这是最后一次来这里,我要去远方,去看那边故乡的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