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秘境 (二)

志杰

<h3>摄影: 志杰</h3><h3>文字: 志杰</h3> <h3>不丹是个山地国家,山地的面积占到95%,北面高,南面低,喜马拉雅山的支脉承北南走向。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雨水丰沛,森林茂盛, 覆盖率达72%,名列世界第一。</h3> <h3>在不丹的中部地区形成了多个河谷地带,气候温和,水源充足,是不丹民族主要的生息地。我们此行亲历了廷布、普那卡、帕罗三地,处于美丽富饶的廷布谷地、普那卡谷地和帕罗谷地。时间虽然短暂,感受颇丰,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印象和想象的空间。</h3> <h3>有多大的谷地自然就会形成多繁华的城镇,一切都像是老天爷的安排。旅友下榻的华丽的艾美酒店坐落在廷布的市中心,出酒店就可逛街。</h3> <h3>街上的建筑都透着藏式元素,这种延续千年的元素是自古以来人们与环境融合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在这样的自然和环境条件下,还能有更好更美的建筑元素来彰显吗?</h3> <h3>我们下榻在帕罗的艾美酒店也是坐落于谷地。</h3> <h3>尽管是在冬季,百花仍在睡眠,可是这山是静的,这水的秀的,我们依然忍不住跑出来与山水亲近,拍张照把身影留下,尽情宣泄心中的爱恋。</h3> <h3>出发前我找不到一张比较详细的不丹地图。家里有西藏和印度的地图册,反复地研读,后来又找到了一册亚洲地图,表出的不丹还是太简单了。仅仅知道约有4万6千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与西藏一个大县的面积相当,以为走一圈花不了多少天。到了不丹才发现我的想法是无知、可笑的,把一个山地的交通理解为平原了。从廷布到普那卡,地图上的直线距离是很近的,可是,实际上是分处两个谷地,驱车要翻山越岭,路况好也要近3个小时。我曾经问过邬金,如果从西部前往东部车行多少时间?回答是至少2天。听后倒吸了一口冷气。</h3> <h3>自古以来,生活在谷地的不丹先民,谷地与谷地之间的往来是十分不易的。西部与东部的先民要见面必须翻山越岭,尤其要翻过险峻的大黑山是十分艰辛的。所以,古时候西部与东部的交往很难密切,长期的隔绝连使用的语言也不同。不丹公路的修建是近几十年的事,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不丹历史上第一次迎接的一位国家元首印度总理尼赫鲁是骑着马和骡前往廷布,那张照片都陈列在国家博物馆里。真去不丹周游,要准备足够多的时间。我们这次旅行只是在西北部的一隅绕圈子。</h3> <h3>我们有机会闲逛的城镇,除了廷布就是帕罗镇了。在群山环绕中有一条溪水汇聚成的河淌过,一条公路沿水流的岸边而筑,镇上的商业街就建在路的两旁。</h3> <h3>逛街是了解一地文化的途径。不丹的雕塑与雕刻是有很高的造诣,那里陈列的工艺品亦能可见一斑。我从书上了解,不丹的雕塑与雕刻艺术大约是在公元7世纪初由早期翻山越岭进入的藏民随着佛教的传播带来的。</h3> <h3>不丹的雕塑一般采用金属、泥石、木料和糍粑、酥油、贝壳等材料来塑造各种佛、法王、金刚和度母像。不丹的能工巧匠还能用金、银、铜制作漂亮的装饰物,如灯具、茶具、喇叭、米盒、刀把、刀鞘、腰带和家具等。</h3> <h3>不丹的雕刻艺术多见于寺庙的建筑,在街上的工艺品店里可见木刻的佛像、各种面具以及与宗教有关的用品,还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的用品和小饰物。</h3> <h3>不丹妇女有纺织的传统,在农村每家每户都有一间用于纺织棉制品、羊毛、蚕丝及地毯、卡垫的房间。图案设计和式样有很高的水平。竹编工艺也很突出,生产的编织品出口到印度等国家。</h3> <h3>我比较欣赏的还是精美的唐卡。毋庸置疑不丹的唐卡是从西藏传入的。它是一种刺绣或者是绘在布、绸和纸上的彩色画轴。制作唐卡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不丹唐卡艺术已经是先祖的遗产,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鼓励。在邬金的安排下参观了两家有名的制作和展示室,因为不让拍照,没有留下珍贵的影像。 记得第一次去西藏是2004年的夏天,在拉萨由老朋友刘伟陪同(原校长办公室的同事,后去拉萨发展)于八廓街的一家唐卡工作室请画师为我画了一幅唐卡,我说家住普陀区就请观音菩萨护佑吧。那是一尊藏传佛教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像,应该属于密宗的,主尊居中,化身围绕在周边。</h3> <h3>后来一位青海的朋友赠予我一幅精美的唐卡,我一直珍藏着。曾有一段时间对唐卡有兴趣,买了几本书来读,唐卡的艺术很丰富太精深,魅力无穷。在不丹我所见到的唐卡大多是描绘六道轮回和度母的画像,尤其是度母面部表情的刻画真是一丝不苟、维妙维肖,度母的微笑里盈含慈悲,绘画水平极高。 好的唐卡所用的颜料都是原矿的,金色是纯金粉、银色是纯银粉、红色是红珊瑚粉等调制的,色彩的鲜艳可长期保持。大凡宗教都有地狱的描绘,警示世间凡人做个好人。佛教有个专管地狱的菩萨,那就是地藏王菩萨。我们看到一些崇拜男性阳具的壁画甚是不堪,然而在不丹是很普遍的,他们当神来崇拜,也许是受喇嘛教性力派的影响,视其为力量和生命的延续。</h3> <h3>不丹民族是很看重自己的传统文化,虽然是个内陆山地国家夹在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之间,北面有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相对比较封闭。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不丹政府还是采取了种种措施像保护自然的原生态一样守护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展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影响深远的、不惜付出沉重代价的“振兴传统文化”运动。</h3> <h3>邬金的一个不经意介绍让我体会到这个“世外桃源”的国度在维护传统文化上的决心是不含糊的。他说,在不丹政府部门和有关涉外有影响的单位工作,必须身着不丹的民族服,只有休息日在家才允许自由着装。我们也试装一回,感觉真不错。</h3> <h3>穿上不丹服,夫妻秀恩爱,满满幸福感。</h3> <h3>嫁个不丹郎,衣食无忧有保障。</h3> <h3>爱美就裹不丹装,徐娘变成大姑娘。</h3> <h3>射箭是不丹民众的一项传统项目,对它的喜爱程度已体现在日常生活和歌舞曲目中。我们也体验了一下,拉弓、瞄准、放箭都不简单。</h3> <h3>其实,各个民族都在现代化的发展中竭力保持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有一句话说得好,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的多样化是基于地域和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多彩。</h3> <h3>此行不丹有机会步入一户大家庭的聚会是很有意味的。那是一个大户人家,那天是他们家的新年聚会。户主人据说担任过不丹的警察局长。在下车的村口就受到家属代表的迎接。入门就感觉到十分的热闹,小孩子都聚在一起,守望着远到而来的宾客。</h3> <h3>我们被迎进二楼的客厅,受到主人的礼遇。会客厅正中的墙上悬挂着主人觐见国王时的照片,这是家族最荣耀的事了。入内,我们分别与这位曾经的警察局长握手、合影。</h3> <h3>然后席地而坐,受到盛情款待。</h3> <h3>敬上酥油茶和各式点心。</h3> <h3>以当地的习俗,端上来的是不同种类的爆米花和类似我国新疆地区的羊肉抓饭等。虽然素不相识,不丹民族是好客的,对于远到而来的客人敬为上宾。</h3> <h3>一个大家庭的新年聚会是件隆重的事。为此,这户人家请来了僧侣念经祈福。</h3> <h3>我平生第一次在异国他乡近距离体验了喇嘛教的祈愿法会。觉得他们念经的声音是喉咙里发出来的有很强的磁性,甚是悦耳。喇嘛教用藏语调念经好听。</h3> <h3>他们家设有经堂专事供佛。家人早、晚来此祈祷,拜访的客人通常都会来此叩拜,并在供桌上敬一点香火钱。</h3> <h3>之后,我们下楼来到院子里,今天他们安排了一台节目演出。舞蹈的动作和伴奏与我国的西藏地区相似。面具舞、弓箭舞是不丹民族舞中的代表作。</h3> <h3>邬金在后台指挥,像是舞台总监。</h3> <h3>蓓蓓说,她来了好多次,第一次遇见这大家庭的主人。最后,我们加入其中手拉手共舞同乐。夜幕降临时,结束了活动乘车返回。</h3> <h3>不丹的主流民族其血脉和文脉是源自西藏。在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时是西藏的一部分,到了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因内乱瓦解后,不丹渐渐独立。然而,受西藏的影响和往来长达千年之久,直至近代英国殖民者来到南亚次大陆后,这一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影响至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