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好习惯成就幸福人生!

美友51031303

<h3>  寒假即将画上休止符,新学期在万物生长的季节里也将拉开帷幕。<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为了响应区教委2019春开学工作会议精神,做好我校行知品质幸福5十1课堂改革,培养学生当下和未来必备关键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我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重庆市</span>合川区濮湖小学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和同学在新学期注意以下几点,养成好的习惯,才能更幸福高效的学习。</h3> <h3>  一、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h3><h3> 1.课前阅读自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可以是开课前,也可以是开课后)开展学科阅读自学。阅读的内容可以是当堂课要学的(预习),也可以是已经学过的(复习);可以是学科教材上的,也可以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它学习材料;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也可以是教师安排指定的。对学生开展课前阅读自学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指导、检查、评价,确保取得实效,形成习惯。 </h3><h3> 2.课堂自主学习。学生必须学会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师的要求开展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开展自主学习(独学、合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60%-80%的学习内容,学生是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的,只有少数内容才需要老师教(讲)。课堂是学生的“学堂”,不是教师的“讲堂”。如果教师“独霸”课堂,学生就不会拥有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主要场所。凡课堂会自主学习的学生,也一定会坚持课外自主学习。</h3><h3> 3.课外自主学习。课外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养。没有课外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学生,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因为学生在校外的时间远多于在学校的时间,光靠在学校(课堂)的学习要取得好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课外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学生,也不能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学生必须要利用课后(回家)时间、周末、节假日开展自主学习,天天坚持,就会形成习惯和能力。对于课外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教师要高度重视并给予充分指导培养。</h3> <h3>  二、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h3><h3> 1.弄清楚学习目标。每节课都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如果学生不清楚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听课必定茫然,无法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必然不佳。所以,学生在每节课听课前,首先要弄清楚学习目标是什么,这是一种课堂学习的正确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每节课上课前,教师引导学生把握目标,要有意识地训练培养学生带着目标听课的习惯。</h3><h3> 2.学会生成问题。一是学生将“学习目标”分解成多个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听课学习状态,边听课(学习)边思考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二是在听课(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将自己头脑中产生的疑惑或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表达出来(不能闷在心头),寻求教师或同学帮助,要养成提问的习惯。</h3><h3> 3.学会笔记和勾画。就是要养成带着纸笔听课的习惯。可以用专门的课堂听课笔记本做笔记,把最主要内容记录下来;也可以在课文空白处做标记与批注,边听课边在课文上画着重号、波浪线,提问题,写注释,写感悟,把听、读、写结合起来,做到五官并用。</h3><h3> 4.学会主动发言。在听课的过程中主动发言,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行为,是质疑问难的过程,是获得帮助的过程,也是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主动发言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素养——是态度、自信、勇气、技巧、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学生的“主动”是这种素养形成的基础,教师的引导培养是主要途径。</h3><h3> 5.整理、总结和巩固。听课结束后,学生要充分利用一节课最后几分钟或课间时间,整理(补充完善)听课笔记,梳理(总结)听课内容,复习巩固学习内容。</h3> <h3>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h3><h3> 1.带着问题阅读。首先是阅读课文(教材)要带着问题阅读,问题来源于三个,一是教师为学生拟定的问题,二是“书后练习题”,三是学生自己拟定的问题。其次,在课外阅读中要自己提出问题,学会带着问题读书,学会用问题来总结归纳阅读内容。 第三,要学会利用“工具”和请教同学、老师帮助解决阅读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h3><h3> 2.带着五官阅读。研究证实,“五官并用”对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学生在阅读时尽量要多动用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阅读时要动口—最好是嘴唇动而不必出声响或小声朗读;动手—重要内容用笔帮助记忆;动脑——用问题式、比较式、归纳式、图表式、顺口溜等多种形式把问题简化,把书读薄。 </h3><h3> 3.带着纸笔阅读。开展课外阅读一定要讲方法——要准备专门的纸(本)和笔,阅读时要对重要的词、句、段勾划,摘抄,还可以写阅读心得。“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古代读书人的读书经验。是否带纸笔读书,是衡量学生是否学会阅读的重要标志。没有带笔的阅读,其效果比带笔阅读差得多。教师要从第一节课开始培养学生带着纸笔阅读的习惯,并作为常规要求,课内课外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必有成效。  </h3> <h3>  四、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h3><h3> 这里所谓的“作业”是指学生回家后和住校生在晚自习独立完成的课外作业。教师要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完成课外作业的习惯。</h3><h3> 1.按步骤完成作业。完成作业坚持三个步骤:阅读教材——仔细审题——认真检查。学生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先认真阅读教材:至少将全部课文(当天的学习内容)、例题、课堂笔记阅读一遍,掌握解题规范与思路之后再动手;在动手前要仔细审题:养成认真阅读题目、仔细审题的习惯,全面领会题目的要求和包含的所有信息;作业做完后一定要认真检查: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不断减少作业的差错,提高自我监控、修改的能力。 </h3><h3> 2.按时限完成作业。课外作业,时间相对比较宽松,时间观念不强的学生往往会拖拉。但作业的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知识的练习,具有及时性。原则上,当天的作业要当天完成。学生应该养成回家后及时做作业的习惯,作业完成后再安排其它的活动,作业未完成,可以适当休息,但绝不开展其它的活动。如果教师有完成作业的时间规定,则应严格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如果教师没有完成作业的时间规定,学生也应该给自己规定一个完成作业的时间。及时完成作业,及时上交作业,决不拖拉,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h3><h3> 3.按规范完成作业。作业规范除了“步骤规范”、“时间规范”、“书写规范”外,还要坚持“三要三不要”:字迹要工整,格式要规范,表达要准确;不要抄袭,不要应付,不要粗心。对于规范的作业,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对于不规范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指导纠正,要把“按规范完成作业”作为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h3><h3> 4.按需要自主作业。一是开展课外自主学习,要自加“压力”,自己给自己安排作业(包括自己命题),自己评判、修改。 二是要养成“典型试题”反复做,“错题”重做并收集整理“错题集”的习惯。三是养成总结“难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习惯。</h3> <h3>  五、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h3><h3> 1.工整书写的习惯。字迹工整、不潦草、不乱画、大小适中,是书写的基本要求。工整书写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素养。教师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学生工整书写的习惯的培养。首先,教师要以身示范,练好“内功”,写好规范字;其次,要对学生“书写问题”予以及时发现、指出、纠正;第三,要将书写是否工整作为学习(作业、考试)评价的重要指标。工整书写习惯的培养是所有学科教师的共同责任。</h3><h3> 2.先“规划”后书写的习惯。做作业或考试,在答题书写前一定要先规划好版面,思考好书写的起始、终结、字体大小、字间距、行间距,不要随意书写,确保卷面规范。教师要通过板书的空间科学安排入手,示范引领学生在作业与考试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h3><h3> 3.良好的修改习惯。首先是不要或尽量减少书写改动。第二,书写中如有错误,如字、词、句,甚至段的错误,肯定需要改,但要注意修改的方法,如在错误的字、词、句下面标个小x,加括号在注上文字说明等,绝不乱涂乱画,让修改尽可能不影响卷面的整洁美观。良好的修改习惯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引导才能形成。</h3> <h3>  六、培养合作互助的习惯</h3><h3> 1.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课堂教学新常态,是新课程要求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对学生个体而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合作素养的培养,学习效益的提升,学习成绩的提高。对班级整体而言,全班所有学生都成了老师的“助教”(小先生),能促进班级整体成绩提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素养——积极的态度、合作的精神、责任担当、方法与技能。</h3><h3> 2.把同学当做老师。 在学习中,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好先不问老师,而是问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所有同学是你的老师,全班同学都是你的老师。一定要摒弃“ 有问题问老师”的传统学习观念和方式,养成有问题“先问同学、后问老师”的好习惯。</h3><h3> 3.学会分享与交流。现代中小学生,必须学会并善于分享与交流,这是一种良好的“合作素养”。所谓分享,就是不要把同学当作“竞争对手”事事“保密”,要把“好东西”分享出来,如好的经验、方法、资料等。“分享”会让他人获得提升发展,更会促进自己获得更大提升发展。所谓交流,就是要积极主动地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想法、问题讲给老师和同学听,换一种说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发言,不要有任何顾虑,不要害怕别人笑话、批评。分享与交流,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素养,也是一种良好习惯,教师要积极引导并坚持培养。</h3> <h3>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希望新的学期,同学们能用好习惯成就好未来!</h3>

学习

习惯

学生

作业

教师

听课

阅读

培养

书写

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