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段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是中国封建时代园林的颠峰之作。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年少时,这里是学校组织春游的必来之地,今天带着孙女再次流览这座美丽的园林,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深刻内涵。</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是乾隆为了孝敬母亲而修建的,在古代,孝敬是评判一个人道德品行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准之一,皇帝更是要以身作则。因此,为了母亲修建的花园,自然是花费了众多银两,几乎是全中国最优美的风景都仿照了过来。从修建一直到现在,已经有255年的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仁寿殿是颐和园的主要行政区域,这里是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临朝理政,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延年井在仁寿堂的北侧,开凿于1903年,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清亡后,多年废弃不用。1984年按原样修复,上面的“延年井”三个字是当代书法家王遐举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十七孔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桥由17孔组成,是园内最大的石桥。状若长虹卧波,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p> <p class="ql-block">昆明湖东堤岸畔,有一头大小与真牛相仿的铜牛,卧在青白石雕造的海浪纹基座上。体态优美,双角高耸,两耳竖立,昂首凝眸,目光炯炯,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惟妙惟肖。传说,古代大禹治水时,铸铁牛沉在江湖底,镇服水患。颐和园铜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镀金铜牛,它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高度的铸造艺术水平,是昆明湖东岸边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和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昆明湖景色非常美丽,人们泛舟湖上,欣赏湖畔的亭台楼阁,纵览全园美景。</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主要有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一,园林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景点建筑百余座,古建3555座。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其中,佛香阁、长廊、石坊、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为代表性建筑。古树木1600余株。</p> <p class="ql-block">远眺玉泉山。北京玉泉在玉泉山上,山因泉得名。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水卷银花,宛如玉虹,明代以前便有“玉泉垂虹”之说,列为燕京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长廊东起邀月门,西到石丈亭,中间建有四座八角秀檐的亭子,留佳代表春天,寄澜代表夏天,秋水代表秋天,清遥代表冬天。几个亭子走一趟就像过了一年。它把前山各个分散的景点连成了一条线。人在廊中游,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处处都是风景。而长廊本身也成为这座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石舫,它仿照江南水乡岸边泊船的习惯,船尾冲外,船头冲岸边。1860年石舫上的舱楼被英法联军烧毁,园林重建时被修复了,改名叫清宴舫,样式也按慈禧的喜好,改成了西式舱楼。</p> <p class="ql-block">智慧海是万寿山最高处一座宗教建筑,建筑外层全部是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门智慧如海,佛法无边。</p> <p class="ql-block">四大部州在万寿山后山中部,是汉藏式的建筑群,因山顺势,就地起阁。</p> <p class="ql-block">万寿山后山有西藏佛教建筑和五彩琉璃多宝塔。在后山的西北方向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塔上有十三层环状“相轮”,塔型别致,造型端庄美观。</p> <p class="ql-block">苏州街又称“买卖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茶楼,金银首饰楼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和宫女妆扮。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于咸丰十年被列强焚毁,于1986年重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