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中国有名的雪山很多,像甘肃的祁连山雪山、四川的岷山雪山、台湾的浊水溪雪山……这些雪山都是以广袤或常年积雪而出名,但仅仅积雪而已。天门山雪山则不然,来这里不但能欣赏到高山积雪的美色,还能惊见一个美丽的冰晶奇观。游过“天门积雪”的人无不啧啧称美,叹为奇迹。这里,正是因为它的奇观,自古就被列入了太原外八景。</h3><h3> 天门关位于太原北郊东关口村北一华里许。清道光《阳曲县志》载,“二山回合如门,在县之乾方,故曰天门。”天门关始建年代不洋。明末山西巡抚陈纯德所建的“全民堡”,现已无迹,关垣版筑土城,今乃断续残存。从现存的遗址可大概看出当时的规模。关门的础石30年前尚在,60年代因修筑公路时被破坏。关上的“六郎庙”于1947年被阎锡山军队拆毁,修了碉堡。现存遗迹仅剩庙前门阶一段,侧石一对。</h3><h3> 天门关西北山峰,现存六个土石混筑的基台,直径每约二米,相传是杨家将插旗的旗墩,关之西南山麓,有一爿背风朝阳土凹,传为杨家将练武场地,现在已辟为良田。关南二百米处原有“观音庵”一座,而今已成一片废墟,只留一匾修庵碑石,诉说着当年修庵的缘由。</h3><h3> 天门关东南二公里处的“杨家井”又称马刨泉,泉眼口径约三米,深约五米。俚传此泉乃杨家将战马马蹄踢刨而成,故名“马刨泉”,天门关北去11公里是西凌井村,历史上叫做“凌井驿”。再北25公里为“两岭关”,史称“婆娑隘”又称“凌井口”,是为兵家驻防要隘。在这里隘口附近,现存老爷庙,古道桥和茶房(一名寮房)等遗迹。从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两岭关桥,路碑石中,可窥其演变之一斑。</h3><h3> 天门关凌井口一道相连,互为首尾,山势险要,沟谷曲深,史称“乾烛谷”。谷的东侧崖间,旧有栈道一条,俗呼“羊肠坂”,又名“杨广道”,是隋炀帝杨广做晋王时所筑。当年,他由此栈道北出巡游所经之“天栈”,“好汉坡”等栈道险段,至今仍寻觅可见。相传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时,曾跨天门关,行经乾烛谷。传统戏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便是暮出凌井驿,夜闯乾烛谷,而与母佘太君相会于天门关内的向阳店。</h3><h3> 天门关曾是太原通往静乐,宁武等晋西北八县的古道咽喉。明代山西巡抚苏惟霖的律诗《天门关》:</h3><h3> 天门关里锦屏分,</h3><h3> 峭壁参天乱斗文。</h3><h3> 怪石斜飞全欲坠,</h3><h3> 野花倒挂暗来熏。</h3><h3> 湾湾泉响非关雨,</h3><h3> 曲曲峦封不借云。</h3><h3> 千里登临游颇倦,</h3><h3> 到来忽觉跟眸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