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洱海公園

马湘衡

<h3><br></h3><h3>位於洱海南端的洱海公園,是遊覽蒼山洱海風景區的第一站。公園內有一座橢圓珙的小山,因山的形狀而被當地人叫做「團山」。</h3><h3><br></h3><h3>1976年12月,這裡被辟為洱海公園,它北臨碧波萬頃的洱海,西與蒼山南端的斜陽峰相對。南詔國時,這裡是國王的鹿苑。佔地約864畝,水域面積1065畝,山上有動物園和苗圃花壇,廣植大理地區的各種名花異卉,山上山下林木繁茂,亭、台、樓、 榭相互呼應,是一個很好的休憩遊覽之地,已成為大理市面上市面上內規模最大、設施較為完善的大型綜合公園。</h3><h3><br></h3><h3>洱海水溫即使在冬夏最泠的時候也在7°C左右,特別適宜冬泳。如今,洱海公園已成為滇西重要的花卉培育基地。</h3><h3><br></h3> <h3><br></h3><h3>地理位置: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濱海大道洱河南路</h3><h3><br></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抗美援朝功勳戰機簡介</h3><h3><br></h3><h3>為增強青少年國防科技知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激發青少年的愛國好學熱情,1992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31師將已退役的一架烏米格[出廠號碼為117037]戰鬥機贈送給大理市、由第十航空學校運到洱海公園內。烏米格戰鬥機具有光榮的歷史、在戰爭年代參加過抗美援朝戰役,為保家衛國作出了卓越的功勳。在和平年代,為我們國家培養過許多飛行學員,也為亞洲友好鄰國培養過多批飛機學員,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積極貢獻。</h3><h3><br></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問松</h3><h3><br></h3> <h3></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梅竹園簡介</h3><div><br></div><h3>梅竹園園位於洱海公園辦公區北側,佔地面積20001㎡(30畝),2006年由大理市政府投資,大理市園林綠化局實施。梅竹園種植有紅梅、綠萼梅、美人梅、細葉珍珠梅等共計600余棵,種植梅亭3個,梅牌坊2個;種植有金竹、佛肚竹、慈竹、紫竹、風尾竹等竹子品種,並點綴各種喬木和灌木,全園共有植物20多種,喬木有1021株。梅花盛開時節,滿園溢香,千姿百態的梅花,獨具特色的梅亭、梅牌坊更是讓人沈醉,令人忘返。</h3><h3><br></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攬月</h3><h3><br></h3> <h3><br></h3><h3>洱海公園由海心亭長廓、游泳場、望海樓長廊、動物園、植物園、花圃、釣魚台、遊樂場等部分組成。</h3><h3><br></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二山河<br></h3><h3><br class="Apple-interchange-newline"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 <h3><br></h3><h3>望海樓的南邊,是奼紫嫣紅的百花園。各種大理名花山茶、杜鵑、梅花、百合……應時鬥媚,好不熱鬧。一年四季、朝朝暮暮,令遊人流連忘返。</h3><div><br></div><h3>望海樓是領略玉洱銀蒼的佳境,「玉洱銀蒼」匾,黑底金字,蒼勁古雅,是著名畫家吳作人的手筆。憑欄遠眺:東邊洱海浩瀚,一碧萬頃,西邊蒼山綿延,莽莽蒼蒼。</h3><h3><br></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映雪</h3><h3><br></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理電視塔</h3><h3><br></h3> <h3></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山茶園簡介</h3><div><br></div><h3>山茶園是2005年由大理市政府投資,大理市園林局實施的洱海公園九個植物專類園建設項目之一,於2009年完工。山茶園位於公園梅竹園西側,佔地面積23334.5㎡(35畝),山茶園是洱海公園九大植物專類園中的精品園,主要種有大理地區精品山茶花以及為山茶花生存提供背風、遮蔭環境而種植的喬木和灌木。園內有40余種植物,合計有600多株(叢)。</h3><h3><br></h3> <h3></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盆景園簡介</h3><div><br></div><h3>盆景園位於山茶園西側,佔地面積約7畝 建築面積500㎡。道路面積223㎡,水景面積為300㎡。2005年由大理市人民政府投資,市園林綠化局實施項目建設,園內有黑松、銀杏、五針松等各類樹樁盆景和山石盆景,各種盆景造型美觀,多姿多彩,園內共有植物有30多種,合計300多株。</h3><h3><br></h3> <h3><br></h3><h3>在公元8世紀,這裡曾是南詔王的養鹿場,稱為息龍山。三五成群的馬鹿在山上嚙草,呦呦的鹿鳴遠近可聞。唐人樊綽在《蠻書》中有「龍足鹿白晝三十五十,群行嚙草」的描述。這裡為什麼成為南詔王族養鹿的地方呢?古代的洱海,水域比現在寬廣得多,可稱得上「煙波浩淼」,團山曾經是洱海南端的一個小島。山周圍的海水是天然的柵欄,馬鹿自然得到最有效的監護。據史書記載,南詔王族當時還有很多其他的專業養殖場,如養馬場、養雞場等等,產品專業供皇宮亨用。隨著自然環境的改變,洱海的水域逐漸縮小(但願不要再縮小了吧)過去的小島變成了這座緊靠海邊平地突起的孤山。整個團山山脈東西長3000余米,志北窄處僅400米,成東西走向,與點蒼山成垂直方向。山頂最高處海拔2049米,山下海面海拔1971米。</h3><h3><br></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理人民英雄紀念廣場</h3><h3><br></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植樹碑</h3><h3><br></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蒼洱景區簡介</h3><div><br></div><h3>蒼山位於洱海之西,又稱點蒼山。</h3><div><br></div><h3>蒼山是世界地質公園,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天生橋,有十九座山峰及十八條溪,長約50千米,如一道綠色屏障雄峙於洱海西岸,每座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馬龍峰海拔為4122米。每兩峰之間,都有一條溪水,下瀉東流,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北向南,排列為:霞移、萬花、陽溪、芒湧、錦溪、靈泉、白石、雙鴛、隱仙、梅溪、桃溪、中溪、綠玉、龍溪、清碧、莫殘、葶蓂、陽南。</h3><h3><br></h3><h3>根據清代康熙《大理府志》中的蒼山洱海圖,和1932年繪制的《十九峰、十八溪圖》,以及1956年解放軍總參測繪局繪出的海拔高度。蒼山十九峰從北向南的峰名和高度依次為:雲弄峰3600米、滄浪峰3546米、五台峰3755米、蓮花峰3958米、白雲峰3790米、鶴雲峰3920米、三陽峰4034米、蘭峰3955米、雪人峰3944米、應樂峰4011米、小岑峰4092米、中和峰4092米、龍泉峰4088米、玉局峰4097米、馬龍峰4122米、聖應峰3666米、佛頂峰3615米、馬耳峰3285米、斜陽峰3074米。&nbsp;</h3><h3><br></h3><h3>蒼山十九峰的名稱,為了便於記憶,前人曾按從北向南的順序,編了一首七言詩,茲抄錄如下:&nbsp;</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九峰名詩 宋錫昌(民國)</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雲弄滄浪接五台,蓮花白雲鶴雲排;(蓮花白鶴雙雲排)三陽蘭峰雪人古,應樂小岑中和開;龍泉玉局馬龍續,聖應先從佛頂來;馬耳斜陽光返照,雄關百二古今推。</h3><h3><br></h3><h3>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屬瀾滄江——湄公河水系,是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理市主要飲用水源地,是大理人民的「母親湖」。流域面積2565平方公里,湖面積252平方公里,蓄水量29.59億方。洱海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3至9公里,最大水深213米,平均水深108米。</h3><h3><br></h3> <h3><br></h3><h3>觀海長廊的北邊是300級、闊3丈余的青石台階,猶如瀑布奔瀉而下,直通公園中部的海灘。海濱的噴泉水池中,婷立著的白族漁家姑娘擔著大鯉魚的塑像,反映著女性的颯爽英姿。</h3><h3><br></h3>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紅雨隨心翻作浪 青山著意化為橋</h3><h3><br></h3> <h3><br></h3><h3>資料來源:洱海公園 互聯網</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