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过大年时看电影,我这是第一次。</h3> <h3> 我所居住的环境中,过年的氛围很浓烈。从腊月初八以后,家里家外的年事诸多,天天都在都在过年倒计时。年前的购年货、打扫房屋、浆洗、蒸馍煮肉,年三十的贴对联、看春晚,初一的饺子初二的娘家,破五之后点灯笼,穿插其间走亲访友,不觉尽兴的出门旅游,贺岁大片锦上添花。</h3><h3> 以前我过年不看电影。最早过年盼吃盼喝盼新衣。年长些过年要帮着大人拉风箱、大扫除,被领着走亲戚说客套话。成家后除了忙着准备过年,还要带孩子走更多的亲戚教孩子说礼貌话。熬到孩子大了,过年的准备简单些了,可又忙着走完亲戚在家做饭款待亲戚。我的生活,不仅仅是过年忙。</h3> <h3><br></h3><h3> 今年被孩子拉着过年看电影,直奔票房第一的《流浪地球》。第一遍看罢我有些惊诧,看中国科幻电影我竟然眩晕,顾得了画面就顾不得情节,看在眼里,乱在心理。幸好雅友相约再次走进影院。</h3><h3> 影片带我走进“刹车时代”的地球,万物凋零,天地灰白,人类曲卷在地下城内,看不见潮涨日落,不闻花香草青,不觉春夏秋冬,没有了鸡鸣狗跳。眼见的是钢筋铁塔,鸿沟绝壁。置身地球“刹车世代”。未来不再是四季更替、万物生长,而是凶机四伏。目力所及不再是碧海蓝天,而是毫无生机的地表和铜墙铁壁的地下城。人们被零下82度的冰雪包裹着、被突发的地震恐吓着,被爆炸后的巨石直逼着……</h3><h3> 走出电影院我暗自庆幸,我生活在地球鼎盛的年代,人类和平,科技发达,环境没有恶化,自然灾害没有频发。</h3> <h3> 想起电影人说的一句话,演绎电影角色,就是经历一种人生,一个人的生命有限,通过演绎不同的电影角色,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从而丰富有限的生命历程。演绎角色是体验,那么观看电影又是什么呢?</h3><h3> 为什么一向不喜欢科幻电影的我却被一部有着“缺憾”的中国电影所震撼?</h3> <h3> 年轻时无所不惧,有用不完的力气、吃不饱的肚子、花不完的时间。步入半百之年,对生命、生活有了更多的感受。《流浪地球》为我提供了思考的维度,让我重新回顾我现在拥有、期盼的一切。</h3><h3> 面对生活,什么最重要?</h3><h3> 尊重生活还是尊重生存?</h3><h3> 当下重要还是未来重要?</h3><h3> 这些人生的哲学现在就要需要好好思考,不要等着极端的事情发生,才手忙脚乱地应付,失去了原本顺应时势的打开方式。</h3><h3> 科幻电影的意义不是解说科学道理,而是通过未来的预测,令我们自省自悟。</h3><h3> 感谢雅友相邀再次观影,又得益于雅友督促思考,才有了这样的思想收获。既为雅友,就优雅地老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