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家 欢 编辑何平 顾智

何平

<h3> 今年的正月初八,我给我们家三位姐姐姐夫过完八十大寿,吉林农业大学的任老师看了照片就说:“一看何家家族合影照片,就知道是一个大户人家,是和谐之家,文化之家,幸福之家。”任老师的话,深深的触动了我,使我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我就想好好的说说我们的大家庭,利用美篇图文并茂的写一篇回忆录。</h3><h3> </h3> <h3> 我的爸爸出生于一九一三年正月十三,出生在辽阳市辽阳县的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爸爸是家里的老幺,上面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当时爷爷已经有了严重的腿部残疾柱双柺,奶奶也已经四十多岁了,由于当时特别困难缺吃少穿,爸爸从小身体就比较虚弱。爸爸和他的大哥相差了二十多岁。</h3><h3> 爸爸在有残疾的爷爷的私塾里勉强读完了小学。凭着自己聪明好学的精神,来到了辽阳市内,在两个哥哥的支助下,读完了商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举考取了银行襄理(现在叫副经理)的位置。后来当上了沈阳县银行经理。</h3><h3> 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爸爸的工作也不稳定,颠沛流离走了好几个地方。</h3><h3> 我的妈妈出生于一九一四年农历十月初九,出生在比爸爸家条件稍好一些的辽阳市内的一个普通人家。由于姥爷的思想比较开通,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妈妈读到了国高。</h3><h3> 妈妈知书达礼,端庄秀丽,温柔贤惠,爸爸妈妈于一九三四年结婚,开枝散叶,从此才有了我们这一大家子,我们这一支在何家是最茂盛的一家。</h3> <h3> 我的爸爸工作非常出色,打一手好算盘,记忆力超强,很大年龄了,每个孩子的电话号码张嘴就来,打油诗、顺口溜更是他的长项,有一年单位的工作总结他用《歌赋》的文体写的,受到了系统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八十八岁那年由于脑供血不足,在楼下晨练时晕过去了,我急忙打了120,等救护车来了,爸爸也苏醒了。看到大夫还给人家念了一首诗:“老夫今年八十八,耳不聋眼不花,生活只要安排好,从不攀比富贵家。”把大夫都逗笑了,说这老爷子没事。爸爸就是这样一位豁达开朗的人。他这辈子就是工作,也特别喜欢看书,九十多岁了,天天仍然是书不离手。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文笔好都是受到了爸爸的真传。</h3><h3> 爸爸这一辈子为了这个家,从没在外面吃过一次饭,他说我在饭店吃顿饭的钱,还不如买点肉,全家包顿饺子吃呢。在三年困难时期,爸爸每次上农场劳动回来,都用他那瘦弱的肩膀给家里背回好多东西,肩膀勒出深深的一道痕。</h3> <h3>96年在吉林珲春三姐家。</h3> <h3> 2006年在我家,那一年是父亲这辈子最胖的一年。但是又是……</h3> <h3>  我们家绝对是巾帼不让须眉。由于父亲的身体比较软弱,勤俭持家的母亲,家里家外一手操持。 我们家一共有八个孩子,七个女孩,一个男孩,八只嗷嗷待哺的小燕,都是母亲一手喂大。</h3><h3>早年,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母亲,用缝纫机为我们做衣服,无师自通地剪裁出各种时尚的风格。我二姐就是妈妈的小模特。</h3><h3> 由于家里人多,生活困难,都是小的捡大的衣服穿,我上面有四个姐姐,一个哥哥,等轮到我这,衣服都破了,也掉色了,但是妈妈从来就不让我们那么穿,而是把姐姐们的两件、三件衣服拆了,再翻个个,拼凑出一件时兴适样大小合适的衣服,我穿出去就像一件新衣服。现在有的同学还说,你们家那时候挺有钱啊,你穿的那么好!实际那时候我们家非常困难,多少年没穿过 新衣服,都亏了我妈妈的那双巧手。</h3><h3> 那时候我们家每年都是六、七个学生,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有的人劝我妈让姐姐读中专吧,好早点工作补贴家用,但是妈妈说不,只要孩子能考上就让他们念!那个时候,白天妈妈要上班,晚上回来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为了我们这个十口之家。有时还去三五零五厂取点棉大衣,回来给钉扣子、刷棉毛,每件大衣挣一角钱。妈妈的大手指头都累弯了。在我的记忆里妈妈就没有12点以前睡过觉,第二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来升炉子做饭。我们姊妹八人也很争气,个个在班里都名列前茅,文大前出了四个大学生,老何家出大学生在我们家住的小南门一带传为佳话。</h3><h3> 妈妈不仅为家里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单位的表现也非常突出,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还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h3><h3> 妈妈开朗坦荡,乐于助人,由于姑姑去世的早,几个外甥、外甥女都是妈妈给带大的。我们</h3><h3>家走五七,下乡到了昭乌达盟的一个非常贫困的村子,那里非常非常的落后,全村几百口人,只有一个65岁的老太太会赶饺子皮,穿的衣服一茬烂,大人冬天溜墙根晒太阳,孩子不读书。妈妈看到之后非常着急,她说我们不能改变大局,但能帮多少是多少,她向当地农民积极宣传讲卫生的道理,亲自动手帮助他们把棉衣拆洗,改成了套在里面的单衣,又帮助他们做外面穿的新衣,缝纫机发挥了大作用,妈妈起早贪黑帮助老乡连裁带做,做了上百件衣服,没有收过一分钱。爸爸看到大队袁书记的孩子长的聪明伶俐,就和他爸爸多次谈心,讲读书的道理,后来这个孩子终于考出来了,现在赤峰工作。爸爸妈妈到农村之后没有萎靡不振,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的工作,把卫生和文明带到了这个偏僻落后的地方,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队长天天给挑水,老乡帮助种自留地。</h3><h3> 在爸爸妈妈的谆谆教诲和言传身教下,把我们八个儿女都培养成文明、知礼的社会各界有用之人。</h3><h3> 如今二老虽然都已驾鹤西游,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h3><h3><br></h3> <h3>  心灵手巧的妈妈虽然每天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但是仍然掩饰不住她的爱美之心。我记得小时候,有一年大年三十,妈妈包完饺子,给孩子们把过年的衣服都准备完了之后,拿出了一张大图画纸,把上一年的挂历摘下来,把挂历上的蝴蝶都剪下来,再粘贴到大图画纸上,一直忙到大年初一凌晨三、四点钟,一副栩栩如生的“蝶恋花”画终于贴到了墙上。</h3> <h3> 到了老年,妈妈仍然闲不下来。不仅带大了自己的八个孩子,还带大了好几个孙辈。用她那双巧手给孙辈们做各式各样漂亮的衣服。</h3><h3> 妈妈织毛衣、绣花,甚至还用布角拼接窗帘、门帘,更夸张的是一次竟然用布角拼了一个大床罩,还拿到了市里去参加巧手比赛。还用毛线头织了带各种精美图案的片片,拼接到一块,又褂了个李子做成了小夹被。妈妈的这些佳作我至今还保留着。</h3><h3><br></h3><h3><br></h3><h3><br></h3> <h3> 爸爸妈妈在六妹的新居合影。</h3><h3> 一九九四年是爸爸妈妈结婚六十周年!我们给爸爸妈妈举办了“钻石婚”的隆重庆典,远在四川成都的二姐二姐夫都特意赶了回来。遗憾的是当时只录了像,没有照片。</h3> <h3>  一九八五年, 七十多岁的爸爸妈妈到成都二姐家,在二姐一家的陪伴下,登上了四川乐山大佛的山顶。</h3> <h3> 这是我们全家十口人的合影。那是一九五六年,妈妈到沈阳电台讲了“我是怎样教育子女的”得了14元钱的稿费,给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一条漂亮的连衣裙,都是妈妈自裁自做。留下了美好的回忆。</h3><h3>后排左起:哥哥、四姐、三姐、大姐、二姐,前排左起:大妹、妈妈、小妹、爸爸和我。。</h3> <h3> 这是一九五九年大姐大学毕业时,我们兄弟姐妹八人的合影。</h3> <h3>这是我们兄弟姐妹小时候的照片。</h3> <h3>  这是二0一七年五一,我们兄弟姐妹的照片。前排左起:哥哥、二姐、四姐、三姐;后排左起:小妹、我、大妹。唯独缺了大姐。</h3> <h3> 我的大姐端庄秀丽、秀外慧中。她不仅人长的漂亮还非常的聪明,写一手好字、好文章,各科成绩都非常优异。在沈阳三女中高中毕业时,数学老师让她考理科,语文老师让她考文科,后来在二伯父的影响下,她选择了学医,考取了中国医科大学。发榜时,录取的名单刊登在报纸上,许多亲朋好友看到后都跑来祝贺。一九五九年,年仅22岁的大姐就大学毕业,当上了青海医学院的助教。大姐刚毕业,只有46元的工资,再加上点边疆费,每个月也就是50多元钱,但是她自己只留下了一点钱,每个月都给家里邮50元钱,支助弟妹们上学,帮父母分忧。由于大姐做出了榜样,其他兄弟姐妹毕业后都往家里寄钱或直接给弟弟妹妹往大学里寄生活费。</h3><h3> 一九六二年,大姐调到了天津眼科医院工作,她积极专研业务,不仅本职工作做的好,由于她文学好口才好,还经常代表院里出去讲课、作报告。</h3><h3>一九七一年末她们医院组织医疗队,从天津到北京步行野营拉练,一路上共做了32例手术,我大姐自己就做了28例,她已经成为她们医院的业务骨干。</h3><h3>一九七二年末大姐到天津小站做征兵体检,感染了大叶肺炎,由于她坚持把工作做完,贻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仅仅一个星期就离开了我们,英年早逝,年仅36岁。大姐的去世,在我们家犹如晴天霹雳房倒屋塌,爸爸妈妈最喜欢的大女儿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欲绝;我们最崇敬最爱戴的大姐走了,我们失去了靠山和主心骨。</h3> <h3> 我的大姐夫是大姐的大学同学,由于他在家中排行老四,我们都尊称他为四哥。大学毕业后,他们一起分到了青海医学院,六二年又一起被调回天津。他分配到了天津市胸科医院,主治心脏内科,由于医术精湛,在天津很有名气。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现在八十五岁了,每个星期还上一天班。</h3><h3> 他们有两个孩子。大姐去逝时,儿子10岁,女儿只有三岁,当时大姐夫带着儿子在天津,三岁的小女儿被妈妈带回了沈阳。女儿七岁时也被大姐夫接回了天津上学。一个人当爹又当妈的带着两个孩子过了十八年。给两个孩子教育的很好,两个孩子也非常优秀。直到女儿大学三年级了,他才又重新组织了家庭。</h3> <h3> 这是大姐大姐夫大学毕业时全家的合影。中间的是我二伯母。</h3> <h3>  这是一九七二年上半年妈妈到天津和大姐全家的合影。大姐的音容笑貌就永远定格在这张照片上了。</h3> <h3>这是大姐的儿子的结婚照。</h3> <h3> 大姐的儿子结婚之后来看姥姥姥爷。他从一岁半就来到了姥姥家,是姥姥给他带大的,白天姥姥上班就给他送幼儿园,七岁才回天津上学。和姥姥特别亲,寒暑假都要到姥姥家来。</h3> <h3>这是大姐的女儿在美国上大学的留影。博士毕业后就应聘为芝加哥大学的副教授,现在华盛顿卫生部某研究所工作。</h3> <h3>这是大姐女儿的结婚照。大姐看到她的儿子女儿都这么优秀也能含笑九泉了。</h3> <h3>这是二0一七年大姐的女儿带孩子来沈阳,在我们厂留影。</h3> <h3>  这是我的二姐,在那个年代能照婚纱照真是非常不容易。</h3><h3> 二姐是腊月初七生的,寒冷的冬天,她是被妈妈生到地下的孩子,能活过来纯属大命,因此她长的比较瘦小。在大学时绰号叫小嘎。</h3><h3> 二姐非常聪明,但她不像大姐那么勤奋。当时家在北京住,她想和她们班学习最好的几个同学一起去考北师大附小,妈妈不同意,说:人家在学校是排第一第二的,你只排第九,肯定考不上,结果去的三个人中只有二姐考上了。她做题即快又准确。</h3><h3> 二姐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六二年大学毕业后,跟随二姐夫包头、山西、四川等地钻山沟,为我国的核工业事业做出了贡献。她从事安全防护工作三十四年,是高级工程师。</h3> <h3> 我的二姐夫是我们家的老邻居,我们从小就认识,而且两家的关系也非常好。二姐夫学习非常努力,小时候家里困难,他都去卖过糖葫芦,由于品学兼优,一九五四年被国家保送到苏联留学,一九六0年回国,分配到二机部下属的科研机构工作。他是金属物理学专家,曾多次参加并主持全国性学术会议。他研制的测试仪器,测试温度比美国高出400度,获国家发明专利。为我们国家的核工业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的研究所都在大山里,他钻了一 辈子山沟,后来国家为了照顾老科学家在成都建了核动力院家属楼,但是他们搬到成都仅仅三年,二姐夫就患病了,虽然花了五十多万全力抢救,终因医治无效在九八年去逝了,終年只有64岁。</h3> <h3>二姐和二姐夫都比较浪漫有点小资情调。</h3> <h3>二姐幸福的一家人!</h3> <h3>这是八十岁的二姐,她是个能跟上时代步伐的时尚新老人。她们单位对这些老人非常关爱,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和旅游,二姐每次都积极参加,还会赢回来各种奖品。家里的电器设备坏了,她都能找出原因,小来小去的就自己修理,她真是太像妈妈了!现在虽然八十一岁了,但手机玩的特别溜,还教她们院里的人。</h3><h3>因为二姐夫患病,她操劳过度,患上了糖尿病,二十多年来保养的非常好!还经常听养生讲座节目,我们家谁有事都找她咨询,她是我们家的医学顾问。</h3> <h3>这是二姐的大儿子和媳妇,继承了爸爸妈妈的工作,还在四川的大山沟核反应基地里工作,也是高级技师了。</h3> <h3>这是二姐的小儿子来沈阳出差,和姥姥姥爷的合影。</h3> <h3>这是二姐的儿子、孙子给她庆生过八十!大儿子和媳妇特意从山里的基地赶回来,在孙子开的火锅店里。</h3> <h3>这是二姐孙子一家三口。</h3> <h3>这是二姐的重孙女,都见到四辈人了。</h3> <h3>  这是我的三姐和三姐夫,他们是阜新煤矿学院的大学同学。毕业后,他们被分配到吉林营城煤矿,后来又调到了吉林珲春矿务局。三姐由于是女同志,就到矿中当老师,一直教高中物理,被评为高级教师。三姐夫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凭着自己的努力不断进步,当上了高级工程师和机电处处长。</h3> <h3>这是三姐的孩子。</h3> <h3> 三姐三姐夫到到珲春矿务局工作后,单位给分了一套别墅,冬暖夏凉,前后有院,孩子们暑假就爱去三姨家玩,她们家不仅有自己种的小菜,还有草莓和一棵大杏树,熟了的时候能摘下来一大盆。</h3> <h3>这是孩子们在三姐家玩。</h3> <h3>三姐的一家。</h3> <h3>三姐的小儿子结婚。</h3> <h3> 三姐的大孙女,实验中学毕业后,现在美国留学。小学就考取了钢琴十级。</h3> <h3>  这是三姐的小孙女,刚上小学二年级,现在就知道攒钱,等长大了留学用。</h3> <h3>三姐三姐夫今年都已经八十高寿了!</h3> <h3> 这是我的四姐和四姐夫。四姐由于多种原因没上大学,十八岁就参加工作了,从事特教工作。每个月挣的工资都如数的交给妈妈,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有时妈妈叫她直接给二姐往大学寄生活费,二姐每当接到四姐寄的钱,都感到特别的不好意思,大的还让小妹供。到现在二姐仍然念念不忘。我们家就是这样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爸爸曾经说过,我们家是一个经济体系,互相帮助,这就是我们的家风。</h3><h3>四姐夫是从辽中农村走出来的,他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专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也被分配到了特教学校,工作认真,踏实肯干,凭着自己的努力走上了辽宁省教育学院特教办公室主任的领导岗位,并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h3> <h3> 四姐是非常简朴节省的,公公婆婆在农村,我爸爸妈妈从昭乌达盟回来又没有户口,那时定量供应,她除了给孩子做点米饭,把其余的细粮都给了两家老人。我每次上他们家去,总看到他们家做两样饭,孩子吃细粮,四姐和四姐夫吃粗粮。到现在生活好了,四姐和四姐夫仍然非常节省。</h3> <h3>这是四姐家的合影。</h3> <h3>四姐儿子结婚时,全家合影。</h3> <h3>  这是四姐儿子和媳妇还有他们的宝贝孙女出去旅游时的照片。四姐的儿子和媳妇都是中学的高级教师。四姐夫为了这个孙女,天天给儿子买菜做饭,都这么大年纪了仍然乐此不疲。孙女也和爷爷奶奶的感情特别好,也非常愿意吃爷爷做的饭。四姐夫总说能干动就帮他们一把。</h3> <h3>四姐四姐夫金婚留念。</h3> <h3>  今年四姐夫已经八十了。但是仍然精力旺盛,由于四姐的身体不太好,他里里外外一把手,做一手好饭菜,脾气还特别好,能包容我四姐的急脾气。</h3> <h3> 四姐的孙女是她们的骄傲!由于四姐的儿媳妇严格教育,管理得当,孩子教育的非常出色。古筝十级、舞蹈十级,游泳滑冰样样都会。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在小学六年级时获得市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现在就读辽宁省实验学校初二,是校学生会副主席,辩论队的主辩手,大合唱的指挥 ,跳舞的台柱子。</h3> <h3>  这是去年到澳大利亚游学,和她寄宿的家人合影留念。</h3> <h3>  这是我的哥哥和嫂子。哥哥上边四个姐姐,下边三个妹妹,是我们家唯一的男孩。哥哥聪明好学,写一手好字,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一九六四年二十七中只有他一个人考上了北京大学,哥哥是我们家的骄傲!</h3><h3> 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学非所用,一九七O年,哥哥大学毕业后,学习推广六厂二校的经验,被分配到了昌图县大四公社中学当老师,直到一九七八年才调回辽宁中医当老师,由于他课讲的好,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被评为名师,正教授。退休后还被学校返聘了五年,一直到65岁才离开讲台。</h3> <h3>  我的嫂子是哥哥的高中同学,是二十七中的数学老师。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退休后也被二十七中返聘,干到六十岁。</h3> <h3>  哥哥酷爱打乒乓球,是二十七中的校队、北京大学的校队、辽宁中医的校队。小时候在沈阳市的比赛中获得第三名。年年是辽宁中医的冠军,直到他退休了,有一位老师说,何老师退休了,我们也该尝尝冠军的滋味了。现在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每天上午练书法,下午仍然打乒乓球。</h3> <h3> 全家四口合影。一男一女笑嘻嘻,赶快拿来照相机。</h3> <h3>爸爸妈妈和儿子全家合影。</h3> <h3> 爷爷终于盼来了孙子。喜笑颜开,曾做诗一首,前两句记不住了,后两句应该是:孙辈虽已达双五,十是何家传代人。我侄儿在下一辈中排行老十。</h3> <h3>哥哥的儿子在唱歌。</h3> <h3> 这是哥哥的女儿,她可不简单。中药博士毕业后,到辽宁中医药大学工作,评为副教授。后来她又念了两个博士后,现在即在澳门读博士后,还要回辽宁中医上课,两边跑。</h3><h3><br></h3> <h3>这是我和顾智,我们是一个单位的。由于对一些问题的共识,我们走到了一起。顾智为人忠厚老实,敢想敢干,不甘寂寞,现在七十岁了,还在起早贪黑的干,为了我们家的和谐做了不少贡献。</h3> <h3>这是2006年到绍兴参加女儿的婚礼。</h3> <h3>妈妈去逝后,我们就把爸爸接到我家一起生活。顾智对爸爸的照顾也很好。两家的老人一起生活,我即担负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也担当起了组织召集两家人活动的义务,时至今日。</h3> <h3>我的女儿和女婿。我的女婿是绍兴人,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保送研究生,毕业留校,搞科研。一边工作一边读博士学位。</h3> <h3>温馨的三口之家</h3> <h3> 我的外孙子参加了学校的管乐团,吹圆号,虽然只学了一年,但是已经吹的有模有样了。</h3> <h3> 这是我的六妹和六妹夫。他们都是二十七中的学生,妹妹当时是以班级第一的成绩考入二十七中,后来她们又被抽调到一个单位。她们真是文大的受害者,上初一就停课,十六岁就下乡。由于她们自己学的少,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孩子还很小就送她去学书法,孩子能写一手好的墨笔字,孩子也很争气,高中考上了二中,又考上沈阳大学外语系。圆了父母的大学梦。她们现在退休在家,日子过的很潇洒,在沈阳时每天去打乒乓球、游泳,唱歌跳舞,还经常参加社区的演出。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素质。她即爱照相又特别会照相,还爱做美视相册,拥有不少粉丝。她们还酷爱旅游,天南海北走个遍,如今还在海南玩呢,乐不思蜀了!</h3> <h3>我的六妹夫勤奋好学。不仅工作干的好,还学会了好多技能,结婚时的大立柜都是自己打的,前年搬新家,还自己打沙发,打饭桌,打台式床,非常能干。家里一般的活都能干。还做的一手好饭菜,孩子们都愿意吃六姨夫做的菜。他还经常到家里帮妈妈干活。</h3> <h3>这张照的多好啊!哪像六十多岁的人。</h3> <h3>  这是六妹的女儿,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当年她在大学读书时就考取了英语八级,又以全校第一的成绩留校当外语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到英国诺丁汉大学读研究生,又到美国支教一年,使她的外语水平有了迅猛提高。现在是沈阳大学外语学院学历最高、能力最强的青年骨干教师,经常代表学校去参加全国会议。凡是经她给补课的孩子,英语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h3> <h3>小两口</h3> <h3>幸福的三口之家。</h3> <h3>母女情深</h3> <h3>  这是我最小的妹妹,咱们家的老八。她是幸福的,全家都爱护她,但她小的时候也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在她十三岁时,爸爸妈妈走五七,家里只有姥姥和四姐陪伴她。</h3><h3> 那时我们家十口人,分了八个地方。</h3> <h3>  小妹和妹夫是一个单位的,他们在服装厂工作。妹夫专研业务,有一手过硬的裁剪技术,一直在厂里的技术室工作。一九八六年他设计的美旋风衣被市计经委评为一等奖,年仅31岁就获得了如此殊荣。后来到了外贸公司,被派到南通的一个外贸服装公司,担任技术总监,如今已经十年了。他退休之后单位还返聘他,因为现在他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屈指可数,现在仍然在南通工作。</h3> <h3>如今小妹、妹夫也已经六十六了。</h3> <h3> 小妹能歌善舞,又喜欢打乒乓球,是学校乒乓球校队的。参加工作后曾荣获沈阳市服装公司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h3><h3> 现在还经常去打乒乓球,还培养孙子打乒乓球。参加了老年大学的声乐班,晚上还去跳广场舞,生活的有滋有味。</h3> <h3> 小妹的儿子和媳妇都在外企工作,离家远,工作又非常忙。小妹为了陪伴孙子,放弃了到南通的优越生活。今年大年初一他们带着孙子到北京旅游,让孙子见见世面。</h3> <h3>浪漫的小两口</h3> <h3>  这是小妹的儿子和孙子,小胖和小小胖。像不像?</h3> <h3>  这是小妹的儿媳妇聪明伶俐,美丽大方,在单位表现突出。这是在单位接受电视台的采访。</h3> <h3>看兜兜的眼睛瞪多大。</h3> <h3>  兜兜这个孩子特别好,懂事有礼貌!爱说话还敢说话。</h3> <h3> 父母在时,每个星期天我们都回家看看,妈妈平时舍不得,但孩子一回去,每次都做一大桌子的菜。全家其乐融融。</h3> <h3> 父母不在了,我们仍然团聚,每逢年节,我们都团聚在一起,每年都能聚三、四次。前几年都是在我家,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年龄越来越大,都上饭店聚会了,每次都留下美好的回忆。</h3> <h3>  这是四姐金婚,全家合影留念。</h3> <h3>  现在我们的聚会范围又扩大了,把大爷家唯一还在世的八十七岁的老姐全家也扩充了进来。团结向上,健康快乐,这就是我们的家风!</h3><h3> 写了何家的百年家史,感慨万千!我们的父母真是太不容易了。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父母,他们默默的负重前行,挡去了一切风雨,留给孩子一派岁月静好。如今他们的孩子们也已经老了,姐姐们已经踏入耄耋之年,最小的妹妹也已经六十六了。</h3><h3> 何家的第二代第三代有三十多人,他们秉承了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奋战在各行各业,且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愿晚辈们走的更远!</h3><h3> 仅以此文献给我的爸爸妈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