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向往红色(游记)</h3><h3> 2019年,春节刚刚度过,元宵尚未到来,选择这个时间差,我们开始了一次南方远行。</h3><h3> </h3> <h3>
大巴车缓缓启动,它像一头憋足劲的老牛,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由着自己的性子,狂野飙车般奔驰,可谓海阔凭鱼跃,路遥任马飞。
五十名游人的心,随车的速度,日夜兼程,风驰电掣,向着目的地——韶山急速挺进。
<br></h3> <h3><br></h3><h3> 韶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既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也是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国家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更是享誉中外的景色秀丽的旅游胜地,属于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h3> <h3><br></h3><h3> 有多少人朝思暮想,又有多少人心驰神往,能一睹韶山的旧貌新颜,能领略革命先辈坎坷路上的风云苍桑,能欣赏那里的风景名胜,能走进那个梦寐以求的地方。</h3><h3> 天公不作美,遭罪怨自己,一路雨雪伴,晕车又少衣。快车道转省道,省道又变京港澳,途中跨越了四省十八市,行程约一千三百公里,次日中午时分,终于赶到了——</h3><h3> </h3> <h3><br></h3><h3> 毛氏酒店就餐</h3><h3> 风尘仆仆到韶山,马不停蹄奔得欢,千里迢迢风雨路,毛氏酒店齐聚餐。</h3><h3> 一下车‘毛氏酒店’四个大字便映入眼帘,门楣匾牌锃亮而显眼。</h3><h3> </h3> <h3><br></h3><h3> 十人一大桌,八菜加一汤,米饭虽管吃,只是太硬朗。饭菜不对口味,来碗拉面最顺畅,服务人员不浪鼓似的搖着头,看来道士丟了令牌——没办法了。</h3><h3><br></h3> <h3><br></h3><h3> 大概意思基夲明白,面食别想,馍馍难寻,除了硬大米,还是大米硬,再无其他主食可选择。</h3><h3> 只好匆匆品尝了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毛主席喜欢吃的红烧肉,以及绵甜可口,软糯鲜嫩的南瓜菜后,便奔向韶山冲——</h3><h3> </h3> <h3><br></h3><h3> 毛主席铜像广场</h3><h3> 广场上每日数以万计的游人如云,川流不息,接踵而至,人山人海且秩序井然,鲜花簇拥着毛主席铜像,人们在瞻仰和缅怀。</h3><h3> 我们在当地导游的主持下,与众多游人一样,举行了敬献花蓝仪式。</h3><h3> </h3> <h3><br></h3><h3> 有俩个气质不凡女子高抬花蓝在前,我们紧跟其后,拾阶而上,慢步向铜像走近。</h3><h3> 场面肃穆而壮观,花蓝摆放平稳后,我们向主席铜像鞠躬、默哀,并顺时针方向绕铜像一周,同时行注目礼,以示敬仰之情。</h3><h3> </h3> <h3><br></h3><h3> 仪式刚刚结束,人们纷纷摄像,调換不同角度,都在争分夺秒,抢先和争取最佳镜头,每个人都不愿不放过这个难忘的时刻。</h3><h3> 摄录了这里的山水树木和花草,以及非常上讲究的,绝佳山形地貌。时间显的很紧张,重要的是还要抓紧到下一个参观地点——</h3><h3> </h3> <h3><br></h3><h3> 毛泽东故居</h3><h3> 韶山,是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土地冲上屋场,坐北朝南,系土木结构的呈“凹”型建筑,三面环大山,门前临池塘。</h3><h3> </h3> <h3><br></h3><h3> 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十七岁时到湘潭师范上学,并投身革命生涯。</h3><h3> </h3> <h3><br></h3><h3> 右手边是毛主席少年时代,在这里读过书的私塾旧址——南岸</h3><h3> 门前对联气势独特,上联:湘堤南岸重关锁,下联:虎踞龙盤气浩然。</h3><h3> </h3> <h3><br></h3><h3> 毛主席在这里读书六年,追求革命真理,从小就有了舍小家顾大家,舍自己为人民的理想,引导亲人走上革命道路。</h3><h3> </h3> <h3><br></h3><h3> 在这里多次召开小型会议,发展和壮大农运骨干,1921年6月,在故居阁楼上建立了韶山支部,领导开展了农民运动。</h3><h3> </h3> <h3>.韶山之参观,敬意更肃然,主席六亲人,卫国保家园,献身何所惧,后人敬可赞。</h3><h3> </h3> <h3><br></h3><h3> 所有参观的人,脸色凝重,心情沉重,无比敬重,见证了毛氏家人的革命精神,见证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和輝煌人生。</h3><h3> </h3> <h3><br></h3><h3></h3><h3> 他不愧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