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正月初十那天,母亲七十三岁生日平安度过。</h3><h3> 后来,母亲和我们闲聊起来说,过了七十三,我应该就可以多活几年了吧,七十三八十四,或许我还能活个十多年咧!我要把你爸爸没活过的年龄帮他活过来。</h3><h3> “您尽管活,开开心心的活,活一天就是赚一天,活一天我们就陪您一天!”我笑说。</h3><h3> 母亲命苦,三岁就没了亲娘,小时候受尽了苦难。虽然有个当教书先生的父亲,但为了带后来的弟弟妹妹,就读了个小学二年级,母亲说,不是不想读书,是没法去读书,上学也要背着妹妹,只有辍学在家带娃做家务,因为年纪小个头小受过大人的不少打骂,当然这个现象也是那个年代所造成的,岁月已过不想再去责怪谁。母亲虽然说读了二年级,但自己的名字也写的不是很熟练,我记得母亲后来被父亲带到街上工厂来做工,因为领工资要签上自己的名字,母亲在家里都悄悄的练了好久才能一笔一划的完成。母亲一生节俭,最看不惯的就是我们有浪费粮食的行为,就是现在不差吃的年代也是一样,每每有些剩菜剩饭我们要求她倒掉,她就会说,你看这剩菜都是些鸡肉啊羊肉啊猪肉啊我怎么倒的下去,我是经历过五九年的人,那个时候怎么想的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你们还要浪费!是啊,从那个岁月走过来的人,怎么能忘掉那刻骨铭心的年代!饿肚子没有吃的时候,路边的黄荆树叶,地里的苦菜子都是食物,只要能填饱肚子的东西都是好的。母亲以前吃过的苦受过的难,因为我们没有经历和体验过,所以也无法想象。母亲曾经轻描淡写的告诉过我她的一些经历,一九五八年上半年,住在烂船坪的母亲一家因为修水库需要移民,外公他们带着除母亲以外的孩子们都移民走了,他们以还有一头猪带不走要喂的理由丢下了十二岁的母亲一人,而且没有给她留下一粒米,还好当时有修水库的民工住在他们家,民工们见母亲可怜,每到吃饭的时候就给母亲留一份,或者带上她去吃,就这样撑了一段时日,五八年下半年,水库逐渐形成模式,民工也开始搬家,母亲养的猪也病死了,母亲没办法只好也搬了出来继续和外公他们一家住在一起,五九年遇到大饥荒,本来就不被家人重视的母亲又要带弟妹又吃不饱,实在是撑不下去了,母亲说,那真是饿的走都走不稳了,才找了一个棍子杵着,毅然的离开了外公一家,逃荒到移民到六泉的外曾祖父家,我想这应该是我母亲在那个年代最正确的反抗与选择,也就是从那次离开的开始,我的母亲这才有了比较安定的生活。</h3><h3> 我哥常常跟我说,我们的外曾祖父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一生以赶牲口来谋生,移民后和外曾祖母单独在六泉村生活,没有和儿子们住在一起。因为赶牲口做些小生意,也还没有缺过吃,他经常救济周围的贫苦村民,谁家要找他借点米额油额只要他有从不拒绝,也不催别人还,就用一个本子记着。我还记得他老人家走的那年我已经九岁,我看见我妈找到他的一个记账本,密密麻麻的记满了这些帐,记的都是这家借了几升米,那家借了几两油,很少看到账单后面有打钩的,也就是说还账的并不多,那时村里方圆二十里都知道这里有个好心肠的宝大爹。母亲说,从未见到外曾祖父和谁因为这个而发生过争执,所以说,在曾外祖父家里这个环境下生活,母亲也算是结束了饥荒过上了好日子。成家后的母亲也因为父亲家里家境不好后来被外曾祖父把我们一家子都接了过来,直到后来给他们两老养老送终。</h3> <h3> 曾经私下认为,母亲和父亲将近五十年的婚姻生活并不是很幸福。母亲是那种典型的农村家庭妇女,没读什么书,而我的父亲,在那个年代,还读过一年半载的师范,只因家庭过于贫困才中途辍学。我曾经听我父亲说,他最后一次准备去学校时,我奶奶递给他一元钱,并告诉他说,这是卖了家里唯一的一个咸菜坛子的钱,而且家里再也找不出能变卖出钱的东西了。父亲当时很难过,也没有接这一元钱,就决定不上学了。父亲并没有因为这次辍学而颓废和伤心,父亲勤奋、聪明好学,在乡下学过椅匠木匠,空余时间喜欢画画,最终通过自己的优秀和努力跃出了农门,成为镇供销社一门正式职工。也许是因为文化差异和生活圈子的不同,父母亲并没有多少的共同语言,但是几十年的婚姻生活磕磕跘跘的一起走过来也没有大的感情纠葛,虽然偶尔也有些摩擦,但是无论怎么生气,怎么斗嘴,母亲最终是以谦让和妥协而告终,并依然是一丝不苟的关心着父亲的衣食住行,生怕因为自己的一丝疏漏而引起父亲的不快。在母亲的心中一直是仰慕着父亲,挚爱着父亲,父亲在她心中是最神圣的人物,一生至爱,从不后悔。</h3><h3> 母亲的一生都是善良的,对身边任何人都用心对待,能帮上忙的一定会去帮,对待亲人更是如此。父亲唯一的哥哥也就是我伯伯,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们家的家运也实在是不好,伯伯留下唯一的儿子,也就是我亲堂哥三十三岁的时候又生重病离开了人世。我堂哥又留下一个不满七岁的女儿。在我堂哥重病期间,因为家里几乎是一贫如洗了,嫂子看着无望,骑了家里唯一一辆值钱的自行车伤心的离开了这个家没有再回来。那时我们家里也仅仅只能填个肚子,我们家出钱给大哥看病,给他们家里送吃的送穿的,但这些也只能是解决燃眉之急,母亲为了他们家,拖着瘦小的身子跑乡里跑大队,请求当地政府给予帮助,一遍遍的跑,终于跑来了他们家的救济粮食,还有学校照顾孩子免费上小学的资格。本来也有心把侄女接来和我们一起住供她读书的,无奈家中还有一个伯母,也就是我堂哥的母亲,她说孩子是她的伴,不能离开,最后我母亲只好隔三岔五的跑来跑去给她们俩奶奶送吃的送穿的,那条路上,看的最多的是我母亲的身影。虽然我那个伯母有时并不知道好歹,对去去来来的母亲没有多少好的言语,但我母亲还是不厌其烦的去送些她们的必需品。母亲说,她们是你爸爸最亲的亲人,我们有责任对她们好,不能让她们挨饿挨冻啊!我的母亲就是这样的善良。</h3><h3> 母亲一生最爱的就是我们兄妹,最无私的心也是给了我们兄妹,一生最骄傲的作品也应该就是我们这两兄妹了。骄傲之一应该是我们兄妹的身高,我母亲个头矮,才一米四,母亲说,我最害怕的就是怕你们兄妹像了我的身高,那可就完了,还好你们都随了你爸爸,虽然算不是很高,但也是中等个,这个我就满足了。骄傲之二应该是我们兄妹工作都还比较努力,至少没有给社会造成什么麻烦,我们兄妹的成长包含了母亲一生的辛劳与期盼。母亲平时最害怕的就是我们吃不饱穿不暖,就是现在也是如此。我常常笑话我母亲说,妈,我们也是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在您心中还是不是只有两三岁啊?母亲依然故我,每每都是一样嘘寒问暖,时间长了,我们也就习惯了,怕她生气,就顺着她说,百顺孝为先嘛!顺就是子女的第一孝。每次到我店里来,如果发现我老公有事出去了,就问我有没有午饭吃,没有的话就给我送,多半的时候我会拒绝,因为我担心我母亲跑这么远的路给我送来身子吃不消,但她执意要送,有时我看天气还好路比较好走的时候也就偶尔不拒绝,要她送给一回两回,她会兴高采烈。或者我有事不在家的时候她也担心我家老公的吃饭问题,她也是一样对待。如果我们拒绝多了她会生气,并且会觉得她已经在我们心中很无用,其实我们是心疼她。哥嫂一家她也是时时牵挂,每天都要在我这打听他们的动静和消息,如果哥哥他们电话说要回家,那高兴劲就别提了,早晨刚亮就开出门买菜,准备他们回来的吃喝,我哥嫂也心疼她,有时怕她准备太多过于劳累,往往都是快到家的时候才给她电话,或者自己买些菜回来自己帮忙做,免得母亲过于辛苦。哥哥对母亲也极为孝顺,和我一样并不太擅长做家务的哥哥只要一回到母亲家,也会非常勤快,帮母亲做这个那个从不拒绝母亲的要求。哥跟我说,妹,等我退休了,我就搬回来陪妈一起住,服侍她老人家。</h3><h3> 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有一个一直深爱着我们的母亲,不离不弃。我们的母亲也是幸运的,因为有一双挚爱着她的孩子。在外人的眼中,母亲个头矮,不起眼,可在我们的眼中,母亲是天底下最美丽的女人,母亲赐予了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母亲给我们的爱犹如一往情深的大海,有着千年不变的永恒,有着滴水穿石的力量。无私的母爱,包容了我们的任性与骄横,包容了我们年少无知时的轻狂。坚强而平凡的母爱,像缕缕阳光,沐浴着我们的成长,在我们伤心时给予关爱,在我们孤独时给予温暖,在我们迷茫时给予方向。</h3><h3> 母爱,是无私的爱,母爱,是平凡的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h3><h3> 母亲,我们永远爱着您!</h3><h3> 母亲,愿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