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直欠滕王阁一张门票,欠王勃一次现场的膜拜。今天下午,终于仓促成行,了却夙愿。</b></p> <p class="ql-block"><b> 文以阁名,阁以文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每到深秋时节都会跃上中国人的心头。实际上大多数的中国名胜风景都有着名篇佳作的照耀,到了苏州寒山寺,总有张继的夜半钟声在耳边回荡,登上泰山,又想体味少陵的荡胸生层云之感,浪游西湖,便幻想坡仙的“山色空蒙雨亦奇”,行至黄河、塞北、大漠、江南……无不会有一行行一篇篇或激昂或豪迈或深情或婉转的文字萦绕耳际,回荡脑海。</b></p> <p class="ql-block"><b> 那是1300多年前深秋的一个午后,南昌迎来了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客人。鲜衣怒马,年少成名,在新修建的滕王阁上,凭栏远眺,沉吟片刻,绣口微吐,挥毫落纸,洋洋洒洒,中国文学史上最富才情的名篇诞生了。“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全部宾客马上路转粉,一个对文采推崇备至的时代,这个年轻人运气真的不错。如果不是后来那场海难,也许李白的天才还要再被埋没几年,唐朝的文坛还要延续王勃的时代,中国的文学宝库还要再添几朵奇葩。</b></p> <p class="ql-block"><b> 从广场拾级而上,一楼金色四字草书匾额“瑰伟绝特”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进入大厅,乘电梯直达顶楼,游人甚众,是否每个人都在默诵那些句子?到江边一侧阑干,凭栏远眺,落霞孤鹜秋水长天难觅踪影,东引瓯越西控蛮荆全凭想象,层峦耸翠飞阁流丹已成幻境,高楼大厦已经环绕四周。天寒水瘦,江水一弯北去,几条挖沙船横在江边,江心沙渚萧条突兀,看尽这千年沧桑,物换星移。</b></p> <p class="ql-block"><b> 厅里的滕王乐宴实景还原了一些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的盛况,佩玉鸣銮、珠帘画栋依稀可见,凝神静思、泼墨挥毫跃然其间,王勃,从未走远。</b></p> <p class="ql-block"><b> 大厅另一侧的苏轼手书滕王阁序给了我意外的惊喜,以苏轼之尊,对王勃如此推崇,可以想见滕王阁一文在坡仙心中的地位。两个文坛巨擘通过书写,完成了跨越时空的握手,或许正是有了滕王阁序,才给了苏子《前后赤壁赋》的灵感。王勃,启迪了苏轼,苏轼,反哺了后世。西下和北去的江水里,每朵浪花都有巨星的吟唱。而祝允明的草书木刻版滕王阁序悄悄立于一侧,字体细小难辨。在这个文人巨星的殿堂,明朝草书一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一字千金的枝山先生也只能敬陪末座,做小弟状。惜哉!</b></p> <p class="ql-block"><b> 然而,我一直在找文征明,几层楼四处寻觅始终没发现,到纪念品店打听,也没有复制品。文征明的那一版手抄滕王阁序是我心中的神品,居然在这个楼台找不到位置。文征明当年在吴中的家里,西望滕阁,遥想王勃,饱蘸浓墨,挥毫落纸,文征明行书代表作诞生。后来,其子文彭继承其衣钵,又有一版行草滕王阁序问世。我曾膜拜对临文征明版滕王阁序多次,想来都是后人对王勃的景仰,锦上添花罢了。带着一丝怅惘,准备离开时,仰见东门“胜友如云”四个字,正是文征明的笔迹!赶紧激动地给孩子讲解。想来后世修建者还是给文公留了一个位置,怅惘顿时烟消。</b></p> <p class="ql-block"><b> 出来大门,回望高阁,耸立云霄,旁边飞过来孩子吹出的一个肥皂泡,随手拍了下来。南浦之云,西山之雨,就此别过。秋水长天,落霞孤鹜,他日再来!</b></p><p class="ql-block"><br></p><h1><b> 三尺微命叹王勃,</b></h1><h1><b> 海内一篇惊四座。</b></h1><h1><b> 俯暢遥襟登临处,</b></h1><h1><b> 秋水长天滕王阁。</b></h1><h1><b> </b></h1><h1><b> </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