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场雪落在元宵节的前夜,纷飞的雪花犹如一只只洁白的蝴蝶为节日送来吉祥和温馨。雪是这个萧条季里的精灵,扬扬洒洒,落在了树梢,落在了草丛,落在了红红的灯笼上,灯映着雪,雪衬着灯,漫天而来,一片雪花便是一段记忆,勾起我对儿时元宵节的深深怀念。</h3> <h3>农家人常说,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正月十五无疑是年的延续,是春节后第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更是孩子们继过年后的又一个期盼。对那时孩子来说对十五的期盼是餐桌上的一碗肉,是饭后的电视晚会,是手中那一把星星闪闪的滴滴筋(一种小烟花,纸包成十厘米左右长的条型,点上发出星星闪闪的火花),如此而已,简单且快乐。</h3> <h3>而于乡村农家,元宵节则意味着,对春节的一个结尾,是春节后的一次团圆小聚,十五过后春节算是过完,也意味着农闲结束,梳理一下心情,投入到春耕春忙里。</h3> <h3>小时正月十五这天早早就盼着天赶快黑下来,因为天黑了,就会有丰盛的酒席,漂亮的烟花。晚餐家家都会做一桌的好菜,暖暖的炕上摆上桌子,一家人围桌面坐,吃着酒菜,看着睌会,好不热闹。等到周围鞭炮声响起,小孩子总是匆匆的吃饱喝足便一溜烟的跑了,约着玩伴一起去看烟花。那个年代烟花并不是家家都放的,村里只有那么几家舍得,孩子们人人手里提着滴滴斤,看到哪里烟花升空便往哪里跑,等烟花放完了仍依依不舍。孩子们玩耍的同时,大人们都在忙着上香,点灯。一厚片萝卜,插上蘸了豆油的棉棒,便做成了灯。点上以后放在井台上,窗户上,鸡窝旁,灶底下……具体什么讲究也未可知。有时奶奶会先用灯先照照孩子耳朵,似乎是预示不生耳病,耳聪目明之类。</h3> <h3>小时侯的元宵节总是有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一代代传承着古老的民俗。若是遇到元宵节下雪便更有了节日气氛,厚厚的雪映着烛影摇红,焰花满天,欢乐过后,小村在一片祥和里归于沉寂,烟花销散,深巷犬吠,雪打灯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