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爱

风之魂

<h1></h1><h1> 母亲离开我已经三年多了,每当我想起她,我就反复倾听歌曲《天之大》,这首歌曲诠释了母亲对儿女的大爱,也契合了我对母亲的思念感恩之情。</h1> <h1>  从2018年12月20日开始,我婆婆就因病住进了医院。元旦、小年、大年都是在医院中度过。两个月41天的煎熬,不仅让我们奔波在家和新医院之间,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腊月二十七晚上下了病危通知。婆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亲朋齐聚医院病床前,做好了和她告别的准备。我们熬过了腊月二十八,腊月二十九,腊月三十,大年初一、初五,十三……就这样,我们在抢救室度过了二十六天,终于婆婆的病情得到控制,出院回家。</h1> <h1>  正月十五晚上,大雪纷飞。整个冬天都没下雪,反而在立春过后突降大雪,难道老天也知道正月十六是母亲的祭日?</h1><h1><font face="-webkit-standard"><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大哥写诗一首以纪念:</span></font></h1><h1>慈母仙逝三周年祭</h1><h1>驾遊仙境去不还,</h1><h1>人去楼空云自闲。</h1><h1>往事历历成追忆,</h1><h1>梦归故里是枉然。</h1><h1>骨肉缘份皆天定,</h1><h1>人生转瞬即百年。</h1><h1>侍亲难得堂前孝,</h1><h1>莫待坟头添纸钱。</h1><h1>勤劳节俭先人训,</h1><h1>忠孝礼义家风传。</h1><h1>后人承继无间歇,</h1><h1>先辈欣慰笑九泉。</h1> <h1></h1><h1></h1><h1> &nbsp;毕淑敏说过:“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正月十六,兄妹齐聚一堂。短暂的相聚,短的都不能度过母亲的祭日,就匆匆别离。不知道下一次聚会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h1><h1></h1><h1><br></h1> <h1>  因为婆婆重病的缘故,在母亲三周年的时候我一直惶恐不安,没有留下只言片语。</h1> <h1>  前几日,家里收拾房子,我在衣柜里找到了三十年前母亲送我的陪嫁行李。于是,我打定主意,为了纪念母亲我抽空要把两条窄褥子缝到一起,做成一个大床垫,感受母亲给我的温暖,并以此作为念想保存下来。</h1> <h1>  说干就干,拆洗,晾晒,摘捡旧线头和棉絮,缝合,我终于学着母亲的样子,把褥子的里面整理平整,干净如新。接下来就让我操手做平生以来第一个大件手工。</h1> <h1>  我或单膝跪地,或盘腿而坐,或俯身穿针引线,或平展布面……开始线缝的不太直,我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做被子时的样子,用针划出直线,然后在沿着直线缝,效果果然不错!渐渐地,我由粗针大线变得越来越熟练,针脚也细密起来。</h1> <h1></h1><h1></h1><h1> 说实话,现在条件好了,有钱什么都能买得到,真不用自己做针线活。但是,我就想在辗转腾挪中体会母亲做棉衣棉被的不易,感受母亲为全家人做衣服、做被子、做棉大衣的艰辛。同时,也感受一下母亲送女出嫁时的心情:慈母手中线,嫁女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拳拳皆是情。</h1> <h1>  母亲是否也有龙应台一样的感悟:“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h1><h1> 过去,母亲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子女去他乡读书,不知道她流过多少难舍难离的泪水。她长长的一生里,有数不清的目送子女远离。如今她再也不会在家门口翘首以待儿女归来,也不会目送哪个子女远离家乡。</h1> <h1>  母亲,这样的目送正在你的儿女身上演绎。我们也会如您一样,舍弃自己的小情怀,盼望儿女能早日成人、成才,为家国效力。</h1><h1> 一针一线,缝进的是我对母亲的思念,我深深体会到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养育六个子女的不容易。母亲,您放心吧!我们都会向您一样,克勤克俭,任劳任怨,好好过日子,让您留给我们的美德和精神发扬光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