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编辑、整理:清塘荷韵</h3><h3>图 片:网 络</h3><h3>资 料 来 源:朱子南,李兆基《红楼流韵》 网络</h3><h3>音 乐:《枉凝眉》</h3><h3><br></h3><h3>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一部《石头记》,一生《红楼梦》。曹公雪芹的这部巨作,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和婚姻悲剧为主线,并在各种各样的人物活动中,构建了一幅众生百态的生活图,真实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社会环境的状貌。</h3> <h3>在曹先生这样一部体察人性与人权平等的憧憬是如何被抹杀的小说里,透露着黑暗的封建社会现实,但贾宝玉和林黛玉对爱情自由的向往也透露着那个社会中的一线曙光。曹先生借助情节的发展和场景的不同变化以及细节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古代豪门之间的恩恩怨怨,同时也在细节的勾勒中写出了众多和姑苏有关的内容。<br></h3> <h3>历史的记载里,通行的说法是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清王朝玄烨的伴读与御前侍卫。后外放苏州织造。曹寅之子曹颙、曹頫也先后继任此位。雍正年间,因统治集团内部纷争,曹頫被革职,抄家,从此曹家败落。而曹雪芹是否在苏州待过,虽然历史并无定论,但从《红楼梦》中有关苏州的景、物、事的描写来看,不难发现他应该是久居过苏州的,至于什么时间,大多红学家的研究也是在一种不确定的因素中,但在《红楼梦》一书里里一些细节的书写中能如此符合苏州的地理与生活实际,说明了曹雪芹在苏州的这一段时间里是对苏州有相当了解的。比如《红楼梦》里开头写甄士隐弄丢英莲的那一段提到的:“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如此这般明确方位及地理名称,如无实地考察,恐怕难以凭空作如此想象。所以,对于《红楼梦》中所提及的一切苏州元素应该是作者到过这里考察一番后的结果。</h3> <h3> <font color="#010101"> <b> 人物</b></font><font color="#ed2308"> </font> </h3><h3>林黛玉、林如海</h3><h3>贾雨村作为《红楼梦》里一个串联人物,在第二回中写到他到了淮扬地界,于此听说“今岁盐政点约是林如海”,于是便引出林如海的出身:“乃前科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一方有馀。”同时也介绍了林如海“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这一字一句里,既引出了主人公幼年时的林黛玉,也同时带出了林氏父女和贾府之间的关系。</h3><h3><br></h3><h3>作为《红楼梦》中主角之一的林黛玉便这样出现在了读者面前。这位苏州小娘鱼在出身“钟鼎之家”和“书香之族”的父亲影响之下,聪慧、孤傲而有才情。但又劳心伤神于父亲以耿介的性格周旋在官场的不易,所以颇有小心思,也善使小性子。这位姑娘以孤傲心性独善其身的性格,就像《咏白海棠》里所说:“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诗里的白海棠,或许正是她“质本洁来还洁去”的一生真实写照。不知道是不是曹公以黛玉的心性来写自己与世俗不同的品性呢?但此时曹公把黛玉写作苏州姑娘倒是有一番探究了。曹公或许是在苏州呆久了,有了苏州情缘,那么作为苏州织造曹寅之孙,自然不会忘了书中林如海的贯上及其妻和贾府之间的关系。这样一理解,书中的叙写就与现实的人和事完全结合在一起了。</h3> <h3>甄士隐、贾雨村、娇杏、甄英莲</h3><h3>《红楼梦》最先出场的现实中的人物是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人同为读书之人,甄士隐是一位品行高洁、淡泊名利、一心向善、眼力过人的儒家推崇的博学之士。他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却屡遭不幸,投人不着,以至于贫病攻,在尘世难以立足,最终选择避世出家。贾雨村则是生性狡猾、趋炎附势、唯利是图、道貌岸然的品行低劣之人。他却屡有贵人相助,能飞黄腾达,即使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被革职还能东山再起。这两个的交集之处便是在姑苏葫芦庙。甄士隐乃姑苏本地人氏,在贾雨村落魄之时救济过她,只可惜贾雨村是个唯利是图之人 在起火之后竟不肯去瞧瞧这位过去的恩公,还不如他后娶的苏州老婆也就是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念旧,以至于甄家的小女英莲在这场变故中和家人失散最后流落到贾府成了香菱。</h3> <h3>妙玉</h3><h3>“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官宦之家。因自幼体弱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这姑娘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的妙玉姑娘在《红楼梦》第十七回里借林之孝之口做的介绍,然后又在第六十三回里借邢岫烟之口说出,原先在苏州玄墓山蟠香寺修炼。虽然此处远离尘嚣,缺依然逃脱不了权势的欺凌。《红楼梦》通过写妙玉逃不了尘世重新入世后被贾府礼聘栊翠庵主持的情节,反应了这位官家小姐孤独、寂寞的一生以及封建制度社会对人性的残酷压迫。</h3> <h3> <b>古迹</b> </h3><h3>阊门:</h3><h3>这一处地方《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里就提到了。这一段写的是18世纪中叶苏州市貌的一角。“……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富贵风流”足以说明当时苏州的繁华景象。而历史上,阊门一带的繁荣则是被和曹雪芹同时代的苏州画派的画家徐扬的一幅《盛世滋生图》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一幅工笔精细刻画了乾隆时的姑苏,尤其是阊门、山塘一带的盛世繁华。《红楼梦》中元春省亲时提到过贾府为了建省亲别墅,筹备用品,“贾蔷已动身往姑苏去了”,这往姑苏去便是“置办乐器行头”等等,这可以看出当时苏州工艺品生产的兴旺发达。</h3><h3><br></h3> <h3>苏州织造署:</h3><h3>《红楼梦》中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服饰百象。写这些个关于服饰的文字,大概源于曹公的家庭出身以及他对这方面的耳染目濡,驾轻就熟吧!历史资料记载中,作者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伯父和舅祖父均担任过苏州织造,而苏州织造自南宋以来一直是全国的织造中心之一,早有府署进行管理。而今,织造署遗址仍在,就在今苏州第十中学内。先存头门、仪门等建筑。江宁和杭州两处的织造府业已不复存在,所以大多红学家们大约是因为此处旧址和《红楼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多来此参观,遂苏州织造府便成为苏州一景。</h3><h3><br></h3> <h3>七里山塘:</h3><h3>此古迹在《红楼梦》中实际上是一个推断和考量出来的地方。第一回中,除了阊门是真实存在的,那“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等都是虚的。红学家们也是在摸索中探究着,姑苏何处是这样的地方呢?“十里街”虽无明指,但大体可以推断能紧贴阊门的街也只有这七里山塘了,即使不足书中的十里,却是一条极富苏州特色的历史风情街。它闹中取静,很适合甄士隐这般“秉性恬淡”之人居住,亦有“大隐隐于市”之意。既不失城市中心的热闹,也为他“观花养竹,酌酒吟诗”提供了清静的条件。对于令几处地名的出处要样样坐实不大可能,我们也只能看看一笑而过了。</h3> <h3>园林:</h3><h3>“一梦红楼二百秋,大观园址费难求”。对于大观园的原型一直是红学家探讨的问题。现在能让人们认知的也是最大的当属上海淀山湖畔的、已成一处风光旅游之地的大观园。这座荣、宁二府的后花园是为了元春省亲而建的私家园林。它兼具着北方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和南方园林的精致典雅,似乎和咋办苏州搭不上关系,但是这座园林的建造依悉的是苏州造园的法则。苏州园林建造一向以一溪贯穿为主题,而在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认知中,大观园建造就是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它的主题和“灵魂”是一条宛若游龙的“沁芳溪”,亭、桥、泉、闸皆以此为名。一切景观以溪为镜。这就可以从主题的方向见证了大观园和苏州园林之间的渊源了。同时此园在造型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借鉴了苏州园林的地方,比如蘅芜馆之于苏州狮子林的假山;潇湘馆之于诸园林的漏窗等手法。通过这些足以看出苏州园林在《红楼梦》的影子。</h3> <h3>玄墓山:</h3><h3>在《红楼梦》里有两处提及苏州的这座山。第第四十一回写宝玉、黛玉和宝钗在妙玉处品茶。先前妙玉用“旧年蠲的雨水”招待贾母,现在,黛玉不明就里问及着泡茶之水时,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山上的雪……总舍不得持,埋于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清醇。”妙玉所指的梅花山就是如今光福邓尉山香雪海。还有一次提及便是第六十三会饿,邢岫烟对宝玉介绍妙玉时说她和妙玉做过十年邻居,可想而知,邢也在玄墓山待过,一待便是十年。</h3> <h3> 饮食</h3><h3>菱、藕和鸡头米:</h3><h3>这三样是盛产在咱苏州的水八仙之一。在《红楼梦》中第三十七回中,宝玉交代袭人给湘云送东西,袭人着老妈子于两小掐丝盒子,一盒桂花糖蒸新栗粉糕,一盒就是这菱和鸡头米这两样时鲜果子,还特意交代是这园子里“新结的果子”。从曹雪芹祖上历任苏州织造不难发现他对苏州的熟悉程度,所以文中出现这么多苏州人文风物就说明了曹公待在苏州时间很长,对苏州的偏爱。这不秋风起,红菱和鸡头米的问世就令宝玉、湘云这些贵族公子小姐们闻风欲动起来,便要来尝苏州的时鲜了。藕是在第二十六回里薛蟠请宝玉参加其生日宴时提及的。有朋友送了薛蟠又粗又长粉脆可生吃的藕作生日礼物。对于北方人来说这样一件礼物不是能送的出去的东西,因为北方的藕只能做菜,也只有咱苏州娄葑一带盛产的“荡藕”有这样的资格。</h3> <h3>螃蟹宴:</h3><h3>书中写这宴会场面从第三十七回写到第三十九回。这是贾府享受美食及享乐人生的一个高潮。这些叙述的生活场景把荣国府吃吃喝喝,一派喜乐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h3> <h3>这宴席上的一只只螃蟹不仅个大,肉香且蟹黄多。以贾母为首,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作陪,匆公子小姐到丫环,吃蟹作诗,好不热闹。这些豪门公子、贵族小姐不仅作诗,还真是吃货一枚。当场作的字里行间尽显吃蟹要注意的问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贾府奢靡的吃货生活。</h3> <h3>虾丸鸡皮汤:</h3><h3>这是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所书。“柳家果遣人送了一个食盒来,春燕揭开看时,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碗碟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瓤酥卷,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绿畦香稻米饭。”这食盒里,除奶油酥卷是北方食物外,其余全是苏州口味的菜系。而柳嫂子送给之人芳官本为从苏州买来学唱戏的女孩子,戏班子散后被宝玉收做丫头,颇得宝二爷赏识。这芳官灵巧也会来事,觉得在宝玉生日宴上没有喝到酒,使着厨房柳嫂子为自己“做一碗汤,盛半碗梗米饭来”,而柳嫂子则是为了女儿能进怡红院,就极力讨好宝二爷身前比较红的这位苏州丫环,她是使劲了浑身解数,做出这一款符合芳官口味的美食来。</h3> <h3> 工艺</h3><h3>丝绸:</h3><h3>苏州一直是中国丝绸的重要产地之一。当年作为丝织品重要原材料的蚕丝的养蚕基地大部分都在我们这个浒墅小镇上。丝绸纺织作为苏州一个服装产业,其技艺的精湛在某些方面是冠盖全国的。拍摄《红楼梦》的大多服装工艺都来自于苏州。从主人到丫环,衣饰品种繁多,,不同材质、不同款式表现着书中人物身份的高低贵贱。那些雍容华贵的皮毛、羽毛、棉及丝绸中尤以丝绸曹雪芹描写得最为细致,这大概因缘际会于曹公祖上长期担任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的缘故吧!书中虽然没有明说贾府众人穿的丝绸面料衣服皆来源于苏州,但从贾府和苏州的渊源及面料上精致绣边、盘扣、腰带等服装工艺的细节来看,特别是绣品的特色足以证明丝绸服装在当时的盛行。比如北静王穿的“江牙海水五爪龙白蟒袍”,就极显富贵。</h3><h3><br></h3> <h3>慧绣:</h3><h3>苏绣是全国四大名绣之一,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它讲究平、齐、细、密、习、薄、和、顺、光和神,这便是苏绣的特色。</h3> <h3>《红楼梦》中第五十三回介绍了一位绣艺高超的姑苏绣娘慧娘。只是曹公在书中感叹慧娘的早亡,而绣品存世无几。“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休”。寥寥几句便说明里慧娘苏绣作品的珍贵。</h3> <h3>缂丝:</h3><h3>那时候也叫“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的精华。它是永丝平织成花纹图案的纺织品,因在织品图案和素滴衔接处略显高低,呈现一丝刻痕,似镂刻而成,故名。如今在苏州平江路有一处缂丝技艺的小店。在《红楼梦》种第三回描绘王熙凤打扮时曹雪芹这样描写到:“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第十七回提到贾蔷从苏州采买回来“妆蟒休堆,刻丝弹墨。”这充分说明了曹公描写的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家庭是过着怎样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的。</h3><h3><br></h3> <h3>扇子:</h3><h3>“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耽暑,相忆莫相忘”。一首东晋桃叶的《团扇歌》道出了一把扇子的情意。而《红楼梦》中,“宝钗扑蝶”和“晴雯撕扇”则是巧妙地扇子敷衍出有声有色的小说情节来,显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来。她们手里的扇子无论是团扇还是折扇,都是扇中精品,其重要产地就是苏州。明、清时期,苏州扇子就以精良的制作工艺,丰富的扇面以及明快的色彩闻名于世。《红楼梦》里多处提及的这些扇子因为曹公的描述而显得格外出彩。按曹公堆苏州的偏爱以及他堆苏州的了解都不难解析出这些个扇子都来自于苏州。</h3> <h3> 文艺</h3><h3>吴门画派:</h3><h3>作者曹公雪芹不仅擅长诗文,且工于书画。其好友敦敏有诗题其画诗曰:“卖画钱来付酒家。”这便是明证。《红楼梦》中第二回,曹公借贾雨村之口赞苏州著名书画家唐伯虎、祝枝山;第四十二回又借宝钗之口谈画理、画技,从中可见曹公的论画主张与吴门画派是相近的。而吴门画派则是明代山水画主要流派之一。这一画派的创始人便是当时苏州的沈周与文徵明、唐伯虎、仇十洲这“明四家”。《红楼梦》中宝钗指点惜春画大观园全景的技法主张便是和吴门画派的重于写神,致力表现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特点相符的,这也便从侧面反映了《红楼梦》与苏州之间的渊源所在。</h3> <h3>昆曲:</h3><h3>《红楼梦》中第十六回提到贾府派贾蔷“下姑苏请耶聘教习,采买女孩子”,其实就是要组织一个家庭戏班子供贾府赏乐。那时着戏班子学的就是昆曲。昆曲是苏州的非物质遗产,唱出来的清音婉转动听。那些个被卖到贾府的女孩子包括芳官在内都是因为迫于生活的无奈和家庭生活贫困的原因来此学戏。这充分说明了封建制度下穷苦人的命运,但昆曲的音律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人们都被这音色的而陶醉。</h3><h3>那时京师中,人们以习唱昆曲为常事,以至于有“多少北京人,乱学姑苏浜”一说,便也作证了昆曲这样的吴腔艺术在《红楼梦》中颇是吸引人的。</h3> <h3>牡丹亭:</h3><h3>《牡丹亭》是昆曲的代表作之一。《红楼梦》中多次提及。第二十三回的回目下联即为“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这一回中写了很多《牡丹亭》的唱词,黛玉听得这些唱,“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想那心高气傲的林妹妹也被这幽幽昆曲唱词吸引,汤显祖的创作固然重要,但也不得不提给这些词谱曲的苏州人——叶堂了。自此戏问世,谱曲之人甚多,然影响最大者就是苏州一代名医叶天士之孙叶堂谱的曲。叶堂虽为名医之后,但传到他这一代已是舍医习文,尤精音律。《牡丹亭·游目》一折曲调哀伤,诉说着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悲剧。也难怪林妹妹听了这唱调后为之感伤而“眼中有泪”了。</h3> <h3>洋洋洒洒用自己的感受根据所读之书和网络编辑整理了《红楼梦》与苏州的不解之缘,让我们得以在这样一部宏伟巨著中感受作者曹公雪芹先生对苏州的厚爱。从他的出身背景到《红楼梦》中所有有关苏州的印迹,无不显示出一种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作者对于细节刻画的成功。这就是一种文学创作的严谨和细致,从而使得我们这些后辈再这些文字和细枝末节中感受书中故事的欣赏性、象征性和历史行为,从而达到一种读好书,好读书,品经典,悟人生的目的来,也更使我们认知读书的真正意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