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1日,在太白县去往黄柏源途中,大约行驶45公里到达海拨2400多米大岭子山顶,在不太宽敞的停车场下车,可以看到太洋公路边的草丛中竖着一块“神仙居住的地方太白县”的牌子,俯瞰山下,流云美景尽收眼底,或壮阔如海,或蜿蜒若龙,或奔涌如瀑;眺望远方,座座山峰露出云端,大岭云海美得让人沉醉。联想到曾经看过的神话小说、电影、电视,“神仙居住的地方”大抵是远离尘嚣,寂静清幽,环境优美,山水秀丽,居高临下,观星揽月,云遮雾罩,仙气飘飘。眼前的大岭子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还能有什么地方可供神仙居住呢?让我想起了此前经过地方,多处山岭风景都像大岭子一样美轮美奂。</p> <h3> 我不相信世间有神仙,倘若世间真有神仙,秦岭深处的重山复岭大概天生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自从看到“神仙居住的地方太白县”这块牌子后,我这样一个无神论者,却对神仙住过的地方经久难忘,借助有神论的思维方式推演着一个个的神仙故事,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那些世外高人的神话传说以及真实可信的历史故事。</h3><h3></h3> 2018年10月29日游览“大散关遗址公园”时,一进山门迎面便是一座二层纪念老子的大殿,当时觉得挺怪异的,上层匾额是“天下雄关”,下层匾额是“道德真源”,进得大殿,正中塑有老子骑着青牛的塑像。传统说法是老子在函谷关著书立说,并从函谷关出关西行成仙。由于受定势思维的影响,对景区的“老子西出散关”的图片,老子在大散关写成《道德经》等,内心极不认同。当时还在想,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道德经》出自大散关,是学者的观点受到了“古大散关遗址公园”宣传的影响?还是“大散关遗址公园”有关老子的说法受到了学者观点的影响?人们不得而知。“大散关遗址公园”对老子西去还勾勒出了完整的线路图,对《史记》的记述进行了延伸,即:老子出关的大致线路为出洛阳,过函谷关,经天台山,过玄关,出大散关,由宝鸡向西南入甘肃,经天水、临洮、兰州、酒泉、昆仑山等地,又回到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羽化成仙,其子嗣在此繁衍。<br><h3></h3> <h3> 老子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老子在中国早已是迷一样的神话传说,关于有无老子这个人也是众说纷纭,作为宗教化了的老子与真实的老子没有太大关系了,有没有老子这个人早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神化后的老子要符合人们的宗教情趣。相传,商朝阳甲年,玄妙王之女理氏在河边洗衣服,看到上游漂来一个梨子,便吃了下去,理氏怀胎81年,生下一个男孩,白眉,白发,白胡子,理氏给他取名“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指着院子的一颗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仅此,就足以说明老子是神化了的历史人物。还相传,老子骑着青牛在天上行飞千日以后,地下已过去了千年,唐高祖李渊曾梦一老者骑着青牛对其说,他是李氏老祖,李渊称帝后,尊李耳为李唐王朝的先祖。唐初曾把道教定为国教,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置崇玄馆,把《道德经》和《庄子》、《列子》定为士子必读之书。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称: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从此有了“天下李氏出陇西之说 。”</h3><h3></h3> <h3> 现在想来,老子在大散关著书立说、出关西行按照宗教逻辑思维道是完全讲的过去。西边人烟稀少,仙境般的秦岭,昆仑山又远在天际,适合道家隐居修炼,老子西行是为了远离尘世,修道飞升,老子西行一说本身带有浓厚的宗教神话色彩。因此,老子在大散关出关,经秦岭崇山峻岭而西行,更符合老子的道祖身份,更符合道教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其实,人们对老子著书《道德经》具体地方和具体出关地址大可不必当真,你可以想想:一头老牛走得比人还慢,倒骑在青牛背上的老子就是走上十年八年也走不出多远,无论是函谷关出关还是大散关出关,走完那么漫长的道路是不可能的,专家学者描绘的路线图都是把神话当事实来进行论证,拋开宗教思维,无疑都是荒诞不经的。站在宗教神话的角度,我现在反而理解了老子在大散关的各种说法,也希望老子是大散关出关西行成仙的。作为道教的开山鼻祖,道教第一高人,第一位神仙,不是倒骑青牛去了北方、去了南方、去了东方,而是从大散关沿着西南方向走入秦岭深处折转去了西方,又从另一侧面反映出陕甘川交界之处的秦岭是成就神仙的理想之地。几千年过去了,神化了的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一直活跃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整个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大韩民族直至今日还将太极图作为国旗图案,可见其影响深远。 </h3><h3></h3> <h3> 凤县县城距甘肃两当县城35公理,灵官峡两头连通两县县城。相传道教最大的护法神王灵官曾在临江古道作法消灾,民众为纪念王灵官的善举,将临江古道的这一段峡谷称为灵官峡。灵官峡无处不是洞天福地,大小道观林立,充满着神仙的传说。凤县城出发,沿着316国道向两当方向行进大约3公里就到了一条狭窄的山谷,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灵官峡,再行走3公里左右至凤县两河口(嘉陵江和红崖河交汇处),灵官峡的走向分两条峡谷:一条向西北沿红崖河延伸,316国道沿着红崖河谷;另一条向西南延伸,宝成铁路、两当两温路大体沿着嘉陵江河谷。 从两河口继续沿着316国道行驶五六公里,在凤县张家尧西北不远处就是两县交界地带,县界的两头各建有一座横亘316国道的漂亮的牌楼;凤县一方则更为气派,牌楼旁建有广场,挨着山体建有红军战斗的浮雕,广场中间塑有看上去像是开会的四个年轻人,我猜想可能是习仲勋等同志研究策动两当兵变。<br></h3><h3></h3> <h3> 灵官峡集雄、险、幽、秀于一身,沿路绝崖峭壁,高愈千仞,石崖对峙,江水从中流过,最窄处仅十余米;峡谷两侧碧峰众岭拱卫,满目古松苍藤、文物古迹、亭台楼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成辉,大有超凡脱俗,飘飘欲仙之感。凤县、两当县均在靠近本县的灵官峡建有灵官峡森林公园。凤县灵官峡景区位于县城西南5公里,毗邻古羌文化示范园,在原有宝成铁路隧道遗址遗迹的基础上,打造了以三线建设、宝成铁路文化、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为主题的综合性景区。两当县灵官峡景区位于县城东南测,代表景观有“镜峰捧日”“果老登真洞”“故道松涛”“ 鸑鷟仙山”等。灵官峡让人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神仙不住这里还能住哪里?!其实,你能想到的,古代神仙们早就想到了。</h3><h3></h3> <h3> 2018年10月30日,原计划游览完凤县灵官峡景区后直奔两当追寻两当兵变红色记忆,没想到与“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不期而遇。从凤县进入两当境内不远就是杨店乡,看到一个规模不算小的文化广场,这种情况在农村小乡镇较为罕见。张果老倒骑毛驴憨态可掬,雕塑书刻有杨店乡历史简介,中间文化墙上是张果老的浮雕,两边各有一首七律,分别是陆游和张果的诗。陆游的诗现在想不起来了,张果老诗是《题登真洞》。尽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但此前我并不知道张果老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姓张名果,两当县人,因年纪谁也说不清楚,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上加一个"老"字,表示对他的尊敬;也不知道张果老是唐朝著名的炼丹家、养生家、哲学家,还留有唐诗53首,与武则天、唐玄宗还有那么多真实的故事。看来留心处处皆学问。</h3><h3></h3> <h3> 凤县关底下村至杨店乡姚庄村,316国道沿着红崖河谷由东南而西北,道路两侧相对开阔、平直。316国道在姚庄村西南处转向正西方向的鸑鷟山,道路坡度变大,汽车爬行两公里左右,眼前出现了一道峡谷,道路旁竖有一块第七届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书写的“灵官峡”石牌,向前方抬头望去,一座仿枯藤老树的“渡仙桥”横跨316国道,过了渡仙桥,316国道右侧就是灵官峡张果老登真洞风景区停车场和景区入口处。停车场下了车,正是中午时分,风和日丽,艳阳高照,真是天随人愿,诺大的停车场和整个景区空无一人,景区异常清幽寂静,仿佛整个世界一下子变得安宁惬意,让人身心聚集着一种无以名状的神秘快感。</h3><h3></h3> <h3> 张果老洞是两当著名的文物景点,凤州也有张果老洞,传说张果老冬居梁泉(凤州),夏居两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凤州果老洞的“铁棋仙迹”是张果老下棋的地方,“铁棋仙迹”是凤县八景之一。灵官峡张果老登真洞风景区是依托张果老登真洞、灵官殿等名胜古迹而新近开发的旅游景区,增加了不少楼台观宇,古朴典雅,是我见过的少有的现代建筑与古建筑、与大自然、与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停车场位于景区中心,停车场正北方向不远处是新建的众多道教建筑,可惜大门紧锁,只能在大门前的广场徘徊许久,仔细端详揣摩脚底下弄不明白的巨大图案,猜想大门里面到底有什么景致。停车场西侧是灵官殿,里边敬奉着道教护法神王灵官,这里村名灵官村源自灵官殿。 </h3><h3></h3> <h3> 张果老登真洞位于灵宫殿东南100余米处,316国道南侧。在停车场东北方向建有登真洞入口门楼,门楼极具特色,看上去似石非石,似木非木。进入门楼后,向南从渡仙桥上面跨过公路对岸,攀阶梯而上走一会就到了张果老登真洞,登真洞由三洞一阁相嵌而成,其中二洞与三洞皆幽深莫测,内塑果老倚塌、八仙聚会与董真人造访等群塑,形象逼真,谈笑风趣,各具姿态,意趣盎然;洞顶“三清阁”有张果老的宗师元始天尊、灵官天尊和太上老君三位天尊;还有一观一庙,即集休观、樵夫庙,其毁于战乱,遗迹尚存;洞内还保存着唐、宋以来各代记述张果老在此修仙悟道、造楼建阁的记述碑文和历代文人墨客为登真洞题写的诗碑。如果不过渡仙桥,也可以沿着之字型的石阶路直通另一山顶,山顶有一个金色的雕塑,似树叶又如一个人挥舞着手臂站立,我怎也没搞明白这个雕塑的喻意。</h3><h3></h3> <h3> 徜徉在无人游玩的著名景区,是现代人极难得到的宁静回归,毫无干扰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让人身心放松到极致,在细柔的清风里独享着尘世的孤独之美。在静心亭休息时,我反复捉摸着亭子两边的对联:人前无意逐虚名,亭中悠然观紫水。我在想,神话中的张果老,无意虚名,在此隐居,能谢绝唐朝皇帝的多次邀请,若无强大的避世精神境界,是无法拒绝如此巨大的外界诱惑和远离尘世的孤独,体现了道教无为顺心理念的深奥玄乎,那像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割舍不下太多太多不值得守候的人间纷绕;现实中的张果老,就是一个云游四海的江湖术士,自称活了三百岁,在皇帝面前故弄玄虚,骗吃骗喝骗待遇,骗的唐玄宗神魂颠倒,不问苍生问鬼神,赐号通玄先生,享有三品高官虚职。</h3><h3></h3> <h3> 游逛完张果老登真洞景区后,车辆沿着蜿蜓连绵、风景如画的鸑鷟山行驶十二三公里就到了群山环抱的两当县城,两当河从县城中间穿过,老城位于两当河的西岸,两当县城是一座美丽的山区小城。两当县享有“中国深呼吸小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园林县城”“中国绿色名县”等殊荣。10月30日下午,由于心急火燎的赶路,来不及细品慢赏小城,匆匆忙忙游览了老城的仿古一条街——老南街和位于县城的“两当兵变纪念馆”“两当兵变遗址”,当天赶往距离两当县城110公里的留坝县城。 </h3><h3></h3> <h3> 两当返至凤县县城时,天幕渐渐退去了余晖。从凤县县城东南的牌楼垭至留坝县城68公里的316国道,要么是逶迤不绝的长坡,要么是峰回路转的山脊悬崖,要么是崎岖弯曲的河谷沟壑。316国道上没有多少来往的车辆,自驾仿佛成了游乐场的过山车,妙不可言的是,或宛如行走在天际瑶台,或犹似坠落在云山雾海,在惊悚中享受着回归自然的松弛。过了凤县留凤关镇所在地连云寺村,已是日暮黄昏,万物朦胧,秦岭愈发清幽、神秘、高深,远离尘嚣,途经紫柏山森林公园、柴关岭门楼、张良庙等景区门口,尽管计划次日再游玩这些地方,但还是按奈不住先睹为快的冲动,在这些地方均作了短暂停留。夜幕下静静一个人站在这些景区空旷的广场上,屏住呼吸,似乎可以听到历史的回音,让人胸襟开阔,怀古思远。</h3><h3></h3> <h3> 留坝让你看一眼就会爱上的地方。深秋的夜晚,留坝已是寒气袭人,八点左右来到留坝老街,街上就不见了行人。一盏盏印有“留坝老街”的华灯,相间交错地闪烁着昏暗光晕,老街宁静而别有一番韵味,古朴、幽长的让人产生一种恍若隔世的幻觉,让人仿佛穿越在时空邃道中。下榻在老街西口不远处书房客栈,在房间和楼道里,都有丰富的书籍;推开房门就看到远山,颇有胸怀群山之气概。客栈纯朴自然,大拙至美,又流露出现代时尚,可以品茶、看书、喝咖啡。我本粗鲁之人,偏偏喜欢这里的安静、儒雅气息。别人喝咖啡,一杯咖啡拿着小勺一喝就是大半天,我也爱喝咖啡,一杯咖啡端在手里三五口就喝完了;别人喝茶,品的津津有味,我也酷爱喝茶,别人可以沏一壶,我不够泡一杯,苦的难以下咽,我却觉得喝着过瘾。对于读书,我也算是一个野路子读书人,喜欢博览群书,但不求甚解,总是后面没看完,前面就忘得差不多了。</h3><h3></h3> <h3> 留坝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说到留坝,不能不提到“汉初三杰”之一、人称英雄神仙的张良。张良因辅佐汉高祖刘邦有功而被封为“留侯”,张良功成身退后曾隐居于留坝县紫柏山一带,留坝一名便由此而来。对张良庙我是仰慕已久。探古访幽,尽可能避开喧嚣的人流,天刚放亮,我就来到了位于秦岭柴关岭南麓、紫柏山东南脚下、距县城17公里庙台子的张良庙,川陕公路从其门首横越而过。由于去的太早,张良庙还未到开门时间。一个人在张良庙四周徘徊了半个多小时,紫柏山清雾缭绕,透出张良的高深;留侯祠幽静肃穆,尽显张良的神秘。八点第一个买到门票,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谒慕名已久的留侯祠,慢慢体会神仙英雄张良的人生境界、旷世情怀。<br></h3><h3></h3> <h3> 张良庙属于庭院建筑风格,涓涓褒河溪流从祠前淌过,祠院正好座落于紫柏山之怀。院子里还没有其他游人,环顾四周,便见庙宇玲珑,楼台迭现,院落重重,院内林木参天,曲径婉转,一片幽静肃穆之色。整个建筑称不上高堂宏宇,反显得精巧内敛,犹如绝佳的江南幽居镶嵌深山。相传,张良庙初建于东汉末年,由张良的第10代玄孙张鲁修建。张鲁自封为“汉中王”,五斗米教创史人,为了尊崇先祖的功德,祭祀大汉开国谋士,在风景优美的紫柏山下修建了这座祠庙。历经一千八百余年,原祠已无从考证,现在看到的这座“汉张留侯祠”俗称张良庙,系明清建筑。如果不是那么多的石刻、古碑、楹联把你引入那久远的历史当中,很难让人把这样清静的庭院与漫长历史尘烟联系起来。 </h3><h3></h3> <h3> 庙内保存有九个古建筑院落,156间房舍,摩崖题记、石刻、匾额、楹联不胜枚举。驻足在那些石碑、楹联面前,读过往评说,让人感慨万千。若说祠院深厚的历史神韵,胸无点墨的布衣将军冯玉祥所撰碑文恰如其分:“豪杰今安在,看青山不老,紫柏长存,想那志士名臣,千载空余凭吊处;神仙古来稀,设黄石重逢,赤松再遇,得此洞天福地,一生愿作消遥游” ;若说张良的非凡历程,陕南镇守使管金聚的一通“英雄神仙”石碑,道尽了张良由一位撼动历史的英雄,功成不居、激流勇退的人生境界。历代文人雅士、官僚政客、社会贤达,甚至赳赳武夫,对张良评说如云,如“明哲风高”“帝王之师”“急流勇退”“机谏得宜”“智勇深沉”等等,不一而举。明朝文渊阁大学士赵祯吉,清朝兵部尚书于成龙,当代周恩来、蒋介石、于右任、冯玉祥、白崇禧、何应钦、杨虎城等均到张良庙凭吊先贤,留下无数吟咏佳话。</h3><h3></h3> <h3> 穿过“相国神仙”大殿,进入游入休闲花园,竹林环绕石径,竹枝攀天交映,使得荫翳满地,苍苔清晰。从北花园西南出去,沿着两行历史的脚印,地势升高,登上层层石阶,可见阶旁的摩崖石刻,石刻上留有明代赵文渊、清代林则徐,以及当代冯玉祥、杨虎城将军的诗文。登上山顶,就是紫柏山的中峰。山顶上的亭子叫“授书楼”,取黄石山向张良授书之意。这座重檐飞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南阳玉砌筑而成,显得高雅别致。登楼远眺,峰峦起伏,林海苍茫,山风轻拂,仙气飘渺。此刻此景,我似乎与这位“半是神仙半是人,半是英雄半是臣”的汉初人杰,有了心灵的接通;似乎读懂了“秦世无双国士,汉廷第一名臣”由英雄到神仙的漫漫心路历程,更加景仰“英雄神仙”的结庐而居,“辟谷”隐化,退去荣耀,辉煌永驻的况世大智大勇。人生茫茫,天地悠悠,岁月匆匆,汉庭第一名臣尚能抛却功名利禄,我们还有什么不可弃守的呢?我们成不了神仙,也难过上神仙的日子,但完全可以活出神仙的精神世界😊</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