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过了个猪的年,真快成了猪了。以至于,老高一见我,第一句就是,“你真胖了,看脸圆的!”我嘴说,“是吗?”心说,长了八斤肉,两个脸都够了。</h3><h3> 那就爬墙减肥吧!歇了一个月了,是该出山啦!其实,是进山,还是京城以北的燕山。</h3><h3> 猪年的第一次户外,还是跟品味长城队,参加北京怀柔的东口楼至西水峪长城穿越。</h3><h3> 行前,鬼砸安排本人收队。这活儿,向来是体格强悍、户外技能超强的老驴干的。第一次受此重用,不免心虚,便拉来孙悟空搭伙。这次可是长城游击队又一次大规模集体加盟,谁让他是队长呢,谁让咱有四十年的交情呢,关键是他经验丰富,在多支队伍里有过客串。</h3><h3> 2月16日,早上七点半准时出发。本次活动爆满,原本座无虚席的,但一位驴友没吱声去买早点了,人就丢在了惠新西街南口,算个小插曲。据说,62座的超级大巴,全北京只有两辆。荣幸吧?其实,更多的是开心,车上的驴友有一半属老相识。心有灵犀的偶遇,必定激起一番欣喜。能够开猪之年首次户外就同行,缘分呵!</h3><h3> 还有一种欣喜,也源于偶遇。京北的大山里,几天前的那两场雪美韵犹存。我恨不得,就近停车,早点上山,直接黄花城长城拍雪景吧!可是,车继续往北开着,一直到了东口楼村,鬼砸带我们到村里的“独眼楼”前合影,这是老规矩。大合影后小合影,也是惯例。</h3><h3><br></h3> <h3> 这个独眼楼饱经沧桑,被不同年代不同规制不同色彩不同材质的民居簇拥着,显得很落寞很落魄。没有票哥和巨蟹兄弟在身边,也不知该如何编号。后查《中国长城遗产》网,知是“九渡河镇二道关村东273号敌台”,也就是驴友俗称的“东口楼”。而且,此楼本为三纵四横式结构,之所以南立面独眼,是因为东侧坍塌,貌似1×4罢了。</h3><h3> 据辛海老哥的博客,怀柔黄花城一带地处京畿门户,元代即设千户所,向为京师锁钥。又有“明成祖建都北京后,将陵寝设于昌平天寿山之阳。”于是,天寿山之北的黄花镇还是护卫明“十三陵”的“皇陵屏障”,从而大修长城,重兵防卫。</h3><h3> 这一修,就是若干年,就修出了怀柔境内的内长城和外长城。从山海关过来的长城主线,在北京结一分为二,向西北经九眼楼奔白河堡、独石口方向的是外长城,向西经黄花城奔八达岭、紫荆关方向的是内长城。如此以来,京师之北,特别“十三陵”一带有着内外长城两道屏障。而且,为重点固守,时任昌平镇总兵杨四畏又在今黄花城主城以北加筑了以二道关和鹞子峪为主的一道副城及简易长城。用孙悟空的话说,“前沿支撑点”。</h3><h3> 于是,“包括从旺泉沟城楼至十八蹬的明长城主线和连接二道关、鹞子峪城堡的干插边墙,构成六关、六堡、十七台、三十三座敌楼组成的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建筑体系”,即“金汤长城”,属昌镇黄花路。并且,派参将、守备率万人重兵把守。由此可见,设防之严。</h3><h3> 我们此行的线路,就是这条简易长城,从黄花城北面的东口楼开始,经二道关、鹞子峪至西水峪。严格讲,也只是这条简易长城的部分地段,没有包括东接主线的南山段和西接主线的桃洼峪段。</h3><h3> 东口楼的第二台,在村北山梁上。但要上去,还需向东绕行。由于地面积雪,加之荆棘纵横,还有陡坡小断崖,行进出乎意料地艰难,队伍走走停停,甚至出现拥堵现象。为保险起见,带来冰爪的驴友不免得意地把冰爪戴上。</h3><h3><br></h3> <h3> 随着逐步攀升,可以高瞻远瞩,一幅北国风情水墨画卷全景展开,悦目又赏心。但是,险情也隐藏其中。</h3> <h3> 第一个险情:一处巨石裸露,坡度60左右,再好的登山鞋踩上去也会下滑。还好,咱有冰爪,从容而过。但没走几步,后面惊叫,一驴友从石面滑坠,还好被树丛接住,“这可危险!”。为安全计,本收队开始履行职责。回到巨石面跟前,踩牢石板下缘,“老夫充当保护伞吧!”</h3><h3> 伸手接过几位,平安无事。没想到,莫名过来,一滑即倒,直接砸在我的腿上,我随之趔趄。还没扶起莫名,后面的曹老师又滑坠下来,砸在莫名的身上,“连续冲击波呀!”扶起她们过去,我发现树丛中可以钻行到我的脚下,钻比滑总要安全些,于是指引后面的驴友绕行。</h3><h3> 终于上到第二敌台,只余台基,已然废墟,但看得出条石规整,台基宽大。这是“九渡河镇二道关村东272号敌台”,也就是轨迹上标注的“东口楼北山楼”。从此,开始有了城墙,尽管是“干插边”。</h3> <h3> 队伍逐渐拉开阵线,前面人影忽隐忽现,能在我视界的该是中队,前队已早已踪影不见。看这架势,“三上三下”不容乐观。</h3> <h3> 第二个险情:第二敌台北侧,一处存雪的陡坡处,前面有位驴友在我眼皮底下滑落下来,差点滚坡。于是,我插到前面领路,以防再次发生类似意外。于是,越走越快,我逐渐超越队形。</h3> <p> 这条残雪标注的线路上,有个明显的拐点,从东南转向西南。参照11路军的资料,此处该有个烽燧。</p> <p> 尽管干插边的毛石缺乏粘合,很是松散,走来难以平衡,容易崴脚,但驴友们还有兴致不时拍照,留下我们与自然和谐而美好的影像。这是眼前的,也是今后的,享受。</p> <h3> 又一处断崖到了,上去的我探下身子拉了几位驴友,便有男士接替。听姜姜大喊崖下她的几位同伴,“你们快点走,宁肃大哥拉你们上来。”于是,已上到山顶的我折返回来,再次跪探崖头伸下手,直到把后面所有驴友全部拉上来 。“咱这收队当的,辛苦!”</h3> <p> 以此山顶为界,东口楼的“一上”结束,下面开始二道关东山的“一下”。没想到,这“一下”开始就是狗牙山,犹如在山尖尖儿上颤颤地跳舞。于是,心里暗骂鬼砸,“这路线没法变,干嘛不反着穿呀。”</p> <p> 下山途中,经第三台,即“九渡河镇二道关村东271号敌台”。由于门口很高,很难上去,我便放弃。看驴友拍得的相片,里面墙体完好,应为3x4的规制,中室回廊式结构。只是顶部有坍塌,东向那石柱砖拱的券门及一个箭窗严重破损。</p> <p> 从此楼拐向南一小段,下墙钻林继续下行,绕过左侧山体后才又上得城墙。这下好走多了,墙体相对宽厚且牢固,走来惬意,但有残雪,尚需小心谨慎。</p> <h3> 前面就是二道关,残雪遮覆的民居铺满了河道,有长城从村中穿过,爬上了对面山麓。</h3> <h3> 据《长城关堡录》载,“……二道关,在县北一百二十里,有石堡,嘉靖十七年(1538)建,北通四海冶,来骑由三道关往西南,道路宽漫,通众骑,极冲。”由此可见,此乃军事要地。</h3><h3> 所谓二道关,相对于黄花城的一道关而言。长城主线之外有外线,长城主城之外有副城。一道关,二道关,三道关,雄关漫道真如铁呀!</h3><h3> 可以想见,这里的当年有多么壁垒森严。现如今,河道西侧那纵贯南北、穿城而出的古道已然泯灭于稠密的民居之中,而在东侧新辟的安四路则车来人往。虽然,东岸敌楼及城墙毁了一半,西岸关口也已废弃,但镇河楼保存了下来,我们还可以在桥上赏得两座敌楼的对峙奇观。这就是“九渡河镇二道关村东270号敌台”和“九渡河镇二道关村269号敌台”,但都成色较新,应为复建。</h3><h3><br></h3> <h3> 在二道关吃过午餐,已经一点半。不少驴友经过了“一上一下”已然心惊胆战、四肢疲惫,于是萌生退意,想直接沿公路去集合地点。我这收队还得接着收呀,于是跟着游击队员们开始二道关长城西段的“二上”。</h3><h3> 讲实话,这“二上”一开始是大段的水泥路,接着有简易的台阶,直到接近二道关长城西一台的地方,地形才变得恶劣,人不得不在密林中钻行。</h3><h3> 算上二道关村的东西两座敌楼,这西一台该是此行我们经过的第6台,即“九渡河镇二道关村西267号敌台”。此台规格够大,居然东西长16米以上,而且是南北三券室、东西五通道的3x5规制,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够震撼。如此超级配置,可见二道关的军事价值。</h3><h3><br></h3> <p> 如此超级配置,该是当年指挥机构所在。可是门口高居4米之上,无梯该无从上下。这又是地处偏塞的敌台一个特点:由于城墙简易,于是强调“独立作战”能力,平时据梯上下,战时撤梯封闭据守。眼下无梯,但驴友心有不甘,于是变身蜘蛛人,硬生生攀爬了上去,看得俺服服滴。</p><p> 在此疑问,“268号敌台”呢?后来查资料,知二道关村内有座“九渡河镇二道关村西北268号峰火台”,看图片为规整条石台基,显然敌台嘛,而且当地人称“镇北台”。我以为,此台该为268号敌台。</p> <p> 过此敌台往西,直上山顶,视野开阔,一览无余。雪野莽莽,群山肃寂,雄关挟持,敌台伟岸,又有冬日暖阳,和风吹拂,即使冷凛,纵有疲倦及伤疼,一切都不失为享受。“喂,宅在家的,你不懂!”</p> <p> 下一个敌台,也赫然在目。只是,要下一个可怕的陡坡。委实太陡了,且土质疏松、落叶混杂、积雪湿滑,弄不好可要滚坡的。我这十来个人的后队小分队,以原游击队员为主,咱这收队变前队吧,先行探路。于是,能抓的抓,不能抓的只好降低身段,一低再低,恨不得钻进土里生根扒地,实在不行只得臀滑,性命总比屁股重要,安全比裤子更重要。于是,我那跟我转战了小十年的冲锋裤哟,一下子绷了线。左裤腿开了一个五公分左右的口子,右裤腿开得更大,十倍左右吧。掏出俺的魔术巾套上应应急,这可丢人现眼了。有人还趁机拍照笑话俺,太不厚道吧?</p><p> 第七台是个3x4的楼子,即“九渡河镇二道关村西266号敌台”,也是门槛高高,里面内容就免观啦。从此下山,开始“二下”。</p><p><br></p> <p> 此时听到手台里领队通知,“由于时间关系,活动行程改动,取消第三上,从鹞子峪下长城,改道撞道口。”</p> <p> 其实,第三上的线路就在眼前,但不知到西水峪还有多远。也好,已经快五点了,太阳西下,光线愈发温柔,有股迷离而诗意的味道,正好拍拍照。</p> <h3> 不过,鹞子峪关和鹞子峪堡总是要看的。据《四镇三关志》载,“鹞子峪口,……正关一道,城楼一间,水道二空,挡墙二道,敌台二座。明嘉靖二十三年(1595年)建,宽漫,通众骑,极冲。”据说,当年水道和正关早被洪水冲垮。</h3> <h3> 鹞子峪堡,两年前来过,也是跟老高、老曹、孙悟空等老友,有关情况已在专题博客叙述,此处略去。</h3> <h3> 由鹞子峪去往撞道口,其实也有一上一下,只是和缓得多。此时,夕阳给撞道口敌楼涂上了一层金色,凯特大姐和老哥正奋力攀上,他们有幸坐落城楼看夕阳,享受!其实,俺要是再快半小时,也能赶上。这收队收滴,心疼哟!</h3><h3> 不过,此行俺观了七座敌台和两座城堡,拍了不少带雪的美片,还赏了那长城明月松间照,也都算收获吧。</h3> <h3> 不过,俺赏了那长城明月松间照,也算此行最后的收获吧。</h3> <h3> 第一次收队,还算圆满。当然,要感谢孙悟空,后半段咱光顾拍照了,是他一直在照应大家。</h3><h3> 我如果说,“兄弟,谢谢啊!”他肯定会说,“少来!”</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