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仔古街一小时之游

张晋生(晋•荒野拾贝)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引 子</font></b></h1> <h3> 从一位朋友的短诗中知道了在琼海市区、万泉河边有一条七百余年的古街,名叫溪仔古街。</h3><h3> 每年的正月十五政府有关部门会在这里举办具有热烈、喜庆、祥和节日气氛的元宵灯会,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h3> <h3> 我怀着好奇之心,于正月十六早晨八点骑着自行车从所在从小区出发,沿着万泉河边行边问,于九点左右到达目的地: 琼海市文物保护的旧址……溪仔古街旧址,实际上是古街新村。</h3> <h3> 我在这条弯弯曲曲、西低东高的古街上边走边拍,偶然能看到一两位行人或居民。</h3><h3> 从东往西返时,游客就渐渐多起来了。</h3><h3>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或一人独游,或三三两两,或一群一群的,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两大群着旗袍,持彩伞🌂的“美女”们,扭扭捏捏从西往东而来。</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溪仔古街</font></b></h1> <h3> 溪仔古街,其实就是一条青石板路。整条古街全长约300米,窄窄的巷子,大部分宽度在2~3米之间,最宽处不过6~7米。</h3><h3> 只有一个地方比较宽阔些,但面积也就50~60平米。</h3><h3> 青石板铺就的溪仔古街宛若一条刚刚吃饱喝足躺着休眠的小蟒蛇。</h3> <h3> 历史记载:溪仔古街见证了七百年的沧桑。<br></h3><h3> 而溪仔古街的石板路,据考证,是清朝嘉庆年间铺砌的,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h3> <h3> 在这条古街上住户总共有70余户。 </h3><h3> 其居民的先辈绝大多数都是明、清时期迁移来的,多是靠万泉河水运讨生活的苦力。</h3><h3> 随着历史的变迁,原有的码头早已消失。</h3><h3></h3> <h3> 有资料说,溪仔古道是嘉积镇形成的摇篮,是嘉积镇发展成为繁华商埠的发祥地。</h3><h3> 据史载,自清嘉庆年起,经由万泉河运来的外埠商品货物,到达溪仔港码头,再由附近居民充当的脚夫搬运至码头到市井的首条路——溪仔街。</h3> <h3><b><font color="#ed2308"> 我个人认为:溪仔古街,原来并不是一条什么商业街,而是一群靠出卖苦力为生的纤夫或脚夫群居的地方……从万泉河上航运来的货物需要卸载、离岸运输,且过去的万泉河没有现在治理的整洁,可能有不少一小支流……溪!</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这些小支流……溪,有的适合微型船与竹筏运输部分货物,这样就出现了纤夫与脚夫。</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 这些纤夫与脚夫就选择方便出入离河边不远处的半坡上安营扎寨了。</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溪与仔</font></b></h3><h3> 1.溪,一般来说窄于五米的水流被称为溪流,宽于五米的被称为河流。</h3><h3> 溪:泛指小河流。</h3><h3> 2. 仔[ zǎi ]</h3><h3> ①.〈方〉具有某种特征或从事一定职业的年轻男子:肥~。打工~。</h3><h3> ② .同“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胡侃溪仔街的来历</font></b></h3><h3> 这样“溪仔”就是在小河边从事某种职业的年轻男子……根据实际情况,就是在万泉河的一支流上有一群从事拉纤或挑脚的年轻人。</h3><h3> 这些年轻人临溪就高且在可避风的这个地方就地取材,一个挨一个地搭起了茅草棚……即所谓的家。</h3><h3> <b><font color="#ed2308">应该是</font></b><b><font color="#ed2308">当地居民按照这个群体所居区域与年龄给予了一个很好记忆的地名……溪仔街!</font></b></h3><h3> 古人虽然文化程度很低,但起名比我们现在讲究。</h3><h3> 从现在的角度看,连街也不算,甚至还不能称之为巷,顶多是煤矿里面的巷道。</h3><h3><br></h3><h3> 应该说现在的溪仔古街当时并不是商业街,从现在看,它也不具备从事商业活动的条件……窄而陡。最多可算作临时性的货物储存地。</h3><h3> 可能后来有人看好临时性储存这一点,就将其作为货物周转地,就慢慢地有了商业集散地的雏形。这应该是后来的事情了!</h3><h3><br></h3><h3> 有人说“溪仔”——是老嘉积对万泉河中游(嘉积地段)的称呼。我不这样认为……万泉河宽而深,“溪”不能与之相提并论。</h3> <h3> 据说这里的居民大多是400~700年前靠万泉河水运讨生活的苦力的后代。</h3><h3> 从他们现在的建筑物来看……他们祖先的安居之地彼此紧相连,因为现在他们所占有的地盘也是紧密相连的,之间没任何空隙,虽然有的朝上发展了,但宽度绝对发展不了。</h3><h3> 大家可以从后面的照片中可看出。</h3> <h3> 现在虽然是一个文物保护的古街,但是,古街两边的房屋绝大部分是现代的钢筋水泥建筑物,只有青石板可以见证一下历史的沧桑,古街也慢慢失去了原来的味道。</h3><h3> 石板路和高高的现代建筑搭配起来显的有些别扭,好像我国部分身穿西服而脚穿着解放鞋或拖鞋一样的别扭。</h3> <h3>具有古韵味的艺术品</h3> <h3>由溪仔古街通向新民街的古门楼</h3> <h3>是古艺术品还是仿制品 不得而知</h3> <h3>上下两图是通向新民商业街的石台阶</h3> <h3>绿盆门口栽 灯笼门楣挂</h3> <h3>具有浓厚气氛的正月十五 灯笼</h3> <h3>与我一样的候鸟游人</h3> <h3>花无处不在</h3> <h3>吉祥小猪🐷</h3> <h3>古老而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h3> <h3>整条路都是由这样的青石板铺成 有400多年的历史了</h3> <h3>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位居民</h3><h3>琼海人过着悠闲自在的慢调生活 做什么事都是慢悠悠的</h3><h3><br></h3><h3>在这里依稀看到赤脚的男人们辛劳忙碌后的小憩</h3> <h3>这是遇到的第二居民 是第一位老妇人</h3><h3><br></h3><h3>仿佛可以听到妇女们穿着木屐踏在青石板上的嘀嗒声</h3> <h3>在街上零零散散放着显得比较古老石具……石柱基石</h3> <h3>下面是仅有一米宽的偏街巷</h3><h3>真够逼仄的!</h3> <h3>这里比较宽 有5米吧</h3> <h3> 这就是比较宽阔一点的地方,放着一辆人力车,免费供游人自行拍照。</h3><h3> 很多“窈窕淑女”(绝大部分已不是了)在这里又娇又妖!</h3><h3> 这位男士是陪夫人游玩的,可在这里为不认识的一位女士主动的当起了车夫。</h3> <h3>古巷深深 民宅无缝隙相连</h3><h3><br></h3><h3>发现这里是没有院门的 </h3><h3>看到临街的门实际是厅堂门 </h3><h3>过厅堂门 进去有的有一小天井 很多没有</h3><h3></h3> <h3>老街新屋 只有青石板记忆着逝去的曾经</h3> <h3>那木质的门和半掩的窗</h3><h3>门里的生活形态依旧散发着旧时光的气息</h3> <h3>相对老一点的建筑</h3> <h3>这小门 是正儿八经的大门</h3><h3>胖一点的人进门可能需要侧身才能进去 好在海南人身材绝大部分小巧玲珑</h3> <h3>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正在给其母亲拍照</h3> <h3>一座小庙 不知供着哪位神仙 </h3><h3>这里的居民始终崇尚文化,敬奉神明,注重传统。</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文化与艺术交相辉映</font></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整条街有四处彰显文化气息的地方</font></b></h3> <p class="ql-block">一是 溪仔书屋 </p><p class="ql-block"> 门上的对联反映出这条小街的历史文化底蕴。</p> <h3>二是 溪仔小屋</h3><h3> 据说“溪仔小屋”是一家咖啡屋。</h3><h3> 我去时,门紧闭,不知里面是怎样的一个世界。</h3><h3> 门口可是游人留影的好地方!</h3> <h3>三是 一处老屋子</h3><h3> 这是古街上能够看到的比较古老的痕迹之一。</h3><h3> 这位老妇人也是我拍到的仅有的几位老街居民之一,是第二位老妇人……已九十高龄,耳不聋、眼不花。</h3><h3> 老婆婆坐在老屋前审视着来来往往的过客。</h3> <h3>四是 河影</h3><h3> 与“溪仔小屋”紧为邻的又一家咖啡屋……“河影”。</h3><h3> 这家咖啡屋从外表上一点都不起眼,甚至可以说好多人没感到它的存在。</h3><h3> 其门面是特别的低调到感人。</h3><h3> 我也是等别人在“溪仔小屋”拍照时,无意一转身发现“河影”二字而才引起的好奇,就随便进去看看,恰发现别有洞天。</h3><h3> 在征得两位主人的同意后……对其内部的前后、上下进行了近似疯狂的拍照。</h3> <h3> 从门口往里看,窄而暗,认为不值得进去,但门内及过道间的东西古色古香吸引你不得不进去。</h3> <h3> 进入门里,一股淡淡的咖啡☕的香气与清新脱俗之气迎面拂来。</h3> <h3> 古旧的木椅、木桌,泛着旧时光的石磨、石凳,种在石罐中的花草、灰黑砖的墙壁,它们都像溪仔古街上的青板砖路、幽长而蜿蜒的巷子一样,生长在喧闹的世俗之外,在过往的记忆里抚摸自己,惊艳世人。</h3> <h3> 通过窄小的楼梯 拾级而上 是一温馨的小咖啡屋</h3> <h3>从小咖啡☕屋开始俯视进出口</h3> <h3>书香与咖啡☕香并存 香味扑鼻</h3> <h3>外面看似很小 里面别有洞天 </h3><h3>厅套厅 厅厅都散发着书香与浓浓的咖啡香</h3> <h3>与书相伴 与友人谈书 不亦乐乎</h3> <h3> 书香与艺术互为相成,彰显高品味的人文情怀!</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美女与中国文化元素</font></b></h1> <h3> 一群自认为比西施还妖艳的女士由西向东摇摇晃晃地、扭扭捏捏地从坡下上来了。</h3><h3><br></h3><h3> 旗袍具有很强的中国文化 </h3><h3> 但发现大部分只是将其当作普通衣服穿而穿</h3> <h3> 这是从东面返回来时,在古街西口看到的身着“景泰蓝”旗袍的美女们在照相。</h3> <h3><b><font color="#ed2308">后附穿旗袍的基本要求</font></b></h3> <h3>古街西口</h3> <h3>曾经已成为历史 </h3><h3>辉煌的新纪元现已开启</h3> <h3> 近年来,政府加强对古街原貌、历史遗迹的保护修缮,将其打造成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风情古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167efb">♬♬</font><font color="#167efb">♬♬♬♬♬</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后面所附与正文无关 属于常识性的</font></b></h5> <h5><b><font color="#ed2308">附:穿旗袍的基本要求常识<br></font></b><b><font color="#ed2308"> </font></b>国家标准中对服装的定义为: 缝制,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产品。<br> 而具体到旗袍,其装饰作用大于保护作用!<br> 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br>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b><font color="#ed2308"><br></font></b><b><font color="#167efb">一、气质<br></font></b> 第一点就是自信。旗袍传达出来的美是其他服饰都无法替代的。面带着浅浅的自信的微笑。达不到这一点,那就最好不要去穿。<br> 第二点是优雅。优雅气质应该是由内而外散发的,所以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言行要得体,不可以说脏话或者大声喧哗,要时刻保持礼貌和温柔。<br><b><font color="#167efb">二、步态<br></font></b> 路上行走的时,腿的发力点应该要在股直肌,也就是我们大腿前面的肌肉。发力以后大腿带动着小腿向前缓缓迈出。<br> 发力点绝对不要在胯部,这样走起路来非但姿态不够优雅挺拔,而且过于搔首弄姿,显得很不端庄。<br> 屈膝后一定要注意掩膝,也就是腿抬得不要过高,抬脚离地最多1寸左右。这样才能体现旗袍女子的柔情和得体的举止。<br> 迈步时,要注意身体重心在两个腿支撑时的转换,抬脚的腿叫动力腿,此时身体重心要从另一支撑腿上转载在动力腿上,后面的脚要登直,不得有弯曲。唯有如此,才能走出温婉动人、亭亭玉立之感。<br> 不是扭扭捏捏的东颦笑施。<br><b><font color="#167efb">三、手位<br></font></b> 手位的基本要求……拇指向手掌里靠,食指稍稍张开,其余三指合拢。这样手臂搭配双腿则更显得浑然一体。<br> 行走时手臂摆动时是靠胳膊肘摆动,手位不要摆的太高,要夹着胳膊,手摆前时要向身体中间稍送一点点,感觉到腋下胯旁与胳膊臂有轻微的摩擦。这样才能走出恰到好处的优雅。<br> 整体走起来时要求,肩、手、腕、指四个部位都要放松,但不能是松弛,松弛走起来就会失去韵味。一定要展示出高端大气、文静高雅、雍容华贵的气质。<br><b><font color="#167efb">四、背<br></font></b> 不要驼背,上半身应该是笔直挺拔的。无论下方的大腿怎么走,上半身都要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br><b><font color="#167efb">五、眼睛<br></font></b> 双眼应尽可能平视前方,不要左顾右盼,更不能低头看脚下,要坚定不移地跟随自己的脚步看向前方,有一种超凡脱俗、怡然自乐的洒脱与自信。<br> 达不到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就不要人家怎么咱们也怎么。</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