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们游览了《中山陵》《灵谷寺》坐旅游车到了明孝陵。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它是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明孝陵的墓区分为两个区域:第一区域为神道,从下马坊至孝陵正门;第二区域为明孝陵寝主体,从正门至崇丘。<br></h3> <h3>此图为明孝陵第二区域的全景图</h3><h3> 我们是从内御河五龙桥(金水桥)进入明孝陵的陵寝区域。我们看到了一条小河(内御河)上一字排列的三座石桥,桥身为石构单曲拱桥样式,两侧有散水螭首和护栏望柱。但为什么称呼五龙桥呢?在明朝时代这里建造了五座石龙桥,它像证着孔子提倡的是:仁 义 礼 智 信的含义。而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座石桥桥是600多年前保存下来的,还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桥基和河两边驳岸的石构件均是明代原物遗迹。很荣幸能完好的保存了这些遗物,让我们有幸饱眼福了。这是智慧的古石桥,站在桥上感觉很自豪!同时远远望去陵寝之道直通前方的文武方门。我们顺着坡道向文武方门走去。</h3> <h3>此图片是内御河五龙桥(金水桥)</h3><h3> 文武方门是明孝陵的正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红色墙面的正门(殿),(殿)有三个为拱形的门洞,中间的拱形门略大一点,朱红色的门,门上镶嵌着128只黄色铆钉,门是敞开着。两边是略小的门,同样镶嵌着铜铆钉。正门(殿)顶部铺盖了黄色琉璃瓦。正门(殿)上方悬挂着长方形门额,竖书“文武方门”4个鎏金大字。我们沿着中间拱门进入了正门,一条笔直的墓陵之道出现在眼前,我们走上了此道去参观牌殿。为了解明孝陵的历史遗迹,我们请了当地一名讲解员。她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正门(殿)是国家在1999年重新修复的,恢复了明代时大门的原貌。在清朝同治年间,正门(殿)只有中间一个门洞,门上方嵌清石门额一块,阴刻楷书“明孝陵”3字。此时,我们恍然大悟!</h3> <h3>此图片是明孝陵的文武方门(明孝陵门)</h3><h3> 出了文武方门,没走多久我们看到前面有一座小屋。它是一个歇山顶,三开间,红墙小砖,青瓦的建筑。建筑中央是敞开式大门,隐隐约约看到里面竖立着大石碑。讲解员指着此建筑说到,这就是牌殿。在这里我介绍一下“歇山顶”,它是古代汉族建筑屋顶的样式之一,宋朝称九脊殿,清朝改称歇山顶。有此而见,现在我们看到的牌殿,是清朝时改建的。根据讲解员的说法:这里曾有明孝陵的一道中门,但毁于多次战火,清朝政府在被毁的中门基础上改建为现在的碑殿。并竖立了五座高大的石碑。我们在牌殿门洞里看到了一块大石碑,石碑上刻书「治隆唐宋」四个鎏金大字。走进再一看石牌底下有驮碑龟趺。在讲解员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龟趺在中国神话中是龙生九子之一,排行老六。貌似龟而好负重,力大可驮负三山五岳。故,多为石碑、石柱之底台及墙头装饰,属灵禽祥兽。再说说此石碑,它高3.85米,宽1.42米,厚度0.38米。是清朝康熙皇帝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御题。“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此碑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宁织造”郎中曹寅刻立。在碑殿堂内还保存着清朝乾隆皇帝诗碑各一块。这可以看出康熙王朝乾隆皇帝都很崇拜明太祖。我们今天到此一游同样感到很敬畏! </h3> <h3>此图片是明孝陵中的牌殿</h3><h3> 参观完牌殿,我们又跟着讲解员向前面的享殿走去。我们边听讲解边走:明孝陵的主要建筑就是孝陵殿,即享殿。原明代孝陵殿毁于战火,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孝陵殿的残圭断璧,仔细看看原孝陵殿的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还有尚存。它高约3米多一点,又看到台基大型桩柱基。讲解员介绍:大殿立柱基础有64个;大殿长57.30米、宽26.6米。可见当时该孝陵殿是如此宏大。现在还能看到台基四角上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后各有3道踏垛,尚存6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看到了这些古建筑的遗迹,又知道了这历史,在我们的印象中孝陵殿是多么雄伟壮观的建筑呀!当年的孝陵殿是供奉着朱元璋及马皇后神位。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建筑,是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经过了两次重建的三小间享殿。现殿内展览着“明孝陵史料”成为陈列室。在殿内我们参观了“明孝陵史料”展览,走出享殿,享殿后面是一片纵深100余米,宽数十米的甬道,两边林木茂盛。甬道尽头就是大石桥,又称升仙桥,意思是过了此桥即为“仙界”。我们走过此桥仿佛是在穿越了时空……</h3><h3><br></h3> <h3> 我们站在此桥上眼前是一座又高又大的巨大城门。这时讲解员说:这座巨大建筑就是方门明楼。方门外墙是用巨型条石材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我们观赏着此城门,看到了城墙是用青石与(糯米)而砌成,砌的如此坚固宏伟,令人叹为观止!方城正中为一拱门,我们走进拱门,就是拱形台阶隧道。此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再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我们登上了方城城墙之上。在城门上的战口是用青砖所砌,我们看到每块青砖都刻有制作者的姓名生产年月日。太了不起了!六百多年前在产品的质量上就有追溯的理念了。再想想今天社会的失信,惭愧不已!? 我们在城门上,往北眺望着宝顶眺望着玩珠峰,眼前无比的广阔,树木林立满山遍野。</h3> <h3> 此时,城门上的明楼又显现在我们眼前,明楼很有“故宫”清朝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每扇门上面的门钉为9行,每行9颗,以显示“九五之尊”。我们在明楼内参观了一下,发现里边已变成小卖部和简易的展览厅。这里有明孝陵的历史资料可售,四面均挂着介绍历史皇朝陵园的相关资料。我们一一过目了。<br></h3> <h3> 我们走出明楼下到方城,迎面便是宝顶南墙。以方城明楼向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明朝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宝城厚实坚固,我们看到的是用13层条石砌筑周围砌有砖墙。依山势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砖垒筑,约1米厚。在南面石壁上,我看到了「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字体不是很明显,据说这是民国时期所刻。据讲解员所说,南京有关部门用先进的精密仪器在1998年至1999年,探测证实朱元璋墓的地宫就在此地,埋葬深厚,保存完好,没有被人盗过。这实属不易啊,地宫经受了600百多年的自然风化,又经历了各朝的战乱。600百多年的历史变迁,没有把它毁灭。这是龙的意愿,佛的恩赐!才有我们这些后来者能亲临其境,目睹到明孝陵的宏伟壮观。</h3> <h3> 我们参观完了明孝陵寝主体,回路走入了神道(第一区域)。走在神道上感觉此道不同于其他帝陵的神道,一般都建成为直线而形成神道。但明孝陵的神道完全打破这观念,依地形山势而建造成蜿蜒曲折的神道。让人在此道上走仿佛有思念无尽之意。我们又看到,在神道的每一段落处,安放着石雕像生来控制这段神道空间,营造出一派肃穆的气氛。而且在石雕像生下铺垫有完整的六朝砖,其已有600多年了,今天我们没有看到下沉的痕迹。这真的是奇迹!神道是由东向西北延伸的,我们是从西北向东而走的。所以,我们看两旁依次排列的是石雕像生是:马、麒麟、象、骆驼、獬豸、狮子6种石兽。每种石兽均有跪与立安置在夹道两边迎接侍后。这些石兽显是了皇家陵寝的礼仪气势气派。它们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这些都是神威的传说,佛的保佑吧!</h3><h3> 我们走出了神道,明孝陵也参观完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