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家乡的小车站</h3> <h3> 我的家乡地处鞍山市的最北,和辽阳市比邻。有一条东西贯穿的铁路线,一座不大的车站坐北朝南建在灵山小南街北面的尽头。</h3><h3> 打开百度搜索,得知它建于1907年,是俄国人入侵我们东北,掠夺矿产,向国内运输物资而建。</h3><h3> 车站的外墙是黄色的,门窗是深棕色的,候车室内的地面是磨光的大理石的,四周放置着长椅,也是深棕色的,以供等车的人们休息用的。东面墙上高高的挂着列车时刻表和铁路路线图,还有一些乘车安全知识等等。西面有两个窗口,靠着南侧的窗口是售票处,北侧是行李房。儿时经常来这里玩耍,爱看里面那个售票员工作的过程,买票人手上把钱从那个小半圆的窗口递进,嘴上报出所去的站名,售票员接过钱点完放入抽屉。左手拿来一张空白车票,在一个小机器上一划,右手捏着一枚印章,稍作用力盖在车票的正面,顺势把印章向里倾斜一点,再向窗口方向顶了一下,车票就飞出半圆形窗口外买票人的手边。整个过程也就三五秒钟,像是表演魔术一样,真是好看。</h3><h3> 出了侯车室向左几米再左转就是进出站口,绿色的栏杆,立柱,还有绿色的遮阳棚。正对着候车室门口铺设了方砖路面,延伸十几米吧,两端还各有一个砌筑的石凳,也是水磨石的台面,经过无数次无数人的倚坐,使它变得非常光滑。从这向下是个小下坡,然后有一个叉路口,一条向东,沿着铁路边缘有一片住宅,大部分都是铁路家属住宅区,向南便是灵山办事处所属的大片居民区。</h3><h3> 我的家就在这小火车站百米外的路边,每天一早一晚都有通勤的人们来回走过,背篼挎包,或四平八稳的,或一路小跑的,各色人等不一而言。</h3><h3> 一九六二年冬末,我有了一次坐火车长途旅行的经历。那年我七岁,妈妈带我去哈尔滨市的姥姥家窜门,感觉用了很久坐车,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我要上厕所,妈妈领着我走进去,我很害怕,因为火车晃荡不稳,无论如何我也不敢跨步如厕,妈妈怎么耐性教我也不行,没办法,妈妈半扶半把的总算解了手。现在想想,亏得那会妈妈年轻有力,要不然得怎么尴尬呢啊!</h3><h3> 上小学时差不多都是以同一个住宅区分班学习,到了中学都打乱从分,因此就有了结识铁路子弟的机会,结识了她们就又多了坐火车的机会,坐火车一定要走过火车站啊!她们铁路子弟可以享受一种福利,可以申请去路局医院看病的乘车票,而且还有一个家人陪同的这样子就可以两个人一块去沈阳的机会了。通过我的一位好朋友,我终于盼来了这么一个好事!快快乐乐的玩了一趟沈阳之旅。受铁路子弟的影响,那个时候铁路职工工作服还时髦了好好长时间,我也买了蓝色的斜纹布,做了一套仿制工装,有了这套衣服还不行,最宝贵的是那五颗纽扣!金黄色闪光的扣子表面有凸起的图案,是上面一个人字底下一个工字的纽扣,胸罩两个小抠兜,兜盖的扣眼里钻出两个小的纽扣,有了这些标配才称得上为铁路服!又和铁路子弟的好朋友讨要了一枚铁路徽章,认认真真的带在坐胸前,照照镜子,好好漂亮啊!那心情可比现在穿件新衣服高兴的多啊!这还不算呐,穿着这套衣服进出火车站票口,伪装成铁路子弟,趾高气昂的。真拿自己是铁路家属呢……</h3><h3> 一九七二年底,我毕业了,同学相约来到了火车站摄影留念,因为我们就要离开学校,家门,奔向农村当知青了……</h3><h3> 六年的知青时光,多少次回家路过这小火车站,从车上下来一步化作两步,走出站口,仿佛空气都紧紧的搂抱着我,亲我的额头亲我的脸。度过了假期,我又要走进这站口,仿佛是过草地爬雪山,春风也催(吹)我快快离去!</h3><h3> 当知青最后一次走出这小火车站,是回城的日子,带着好吃的一麻袋盘锦大米,带着下乡时妈妈打点的行囊,带着亲人团聚的期盼,带着人生的新的起点,兴高采烈的飞出了绿色的出站口。回头望望这家乡的小火车站,你的窗口像亲切的目光,和我一起享受这团聚的快乐。 </h3><h3> 分配的工作单位就在家的附近,向南五分钟的路程,不用坐火车跑通勤,去市内办事有公交汽车,因此也疏远了小火车站。以后,家又搬到了市内,退休后灵山也很少来过,即便是出门也都是坐公交汽车。几年前的一个偶然得知,这个小火车站扒掉了,心中很有许多不舍,专门坐了一趟11路b线灵山火车站终点的车,下了车奔向车站前面的小小的广场,两边的石凳不见了踪影,车站原有的黄色建筑,绿色的栏杆也不见了,一排自东向西的,一人多高的栏杆矗立在路轨南侧,一颗颗绿树排列整齐,南来北往的列车奏着动听的音乐,奔向远方,那冒着浓烟.呼啸而过的老火车已成为老话.成为传说。可是我怎么也忘不了你,你就是我家乡的一座伟大的建筑,你永远挺立在我——我们灵山人的心中! </h3><h3> </h3><h3> 2019.2.21.</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