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艾德莱丝!

保哥

<h3>策划、文字、摄影:保哥</h3><h3>出镜:阿曼妮萨(维吾尔族)</h3><h3>拍摄地点:和田地区吉亚乡</h3> <h3>在新疆的各大“巴扎”之中,以及各个商场展示柜台里,均少不了这个绚丽多彩的明珠“艾德莱斯”,艾德莱斯意为“扎经染色”,她经历千年的发展,已不仅仅是一种织物,更是承载厚重历史积淀的民间文化艺术。</h3> <h3>和田地区山普鲁古墓和尼雅古城遗址里均出土了距今近2000年的丝绸碎片,这些古代的丝绸与今天和田地区独有的艾德莱斯丝绸在制作工艺上完全相同。今天,在吉亚乡,仍然保留着21世纪最后的丝绸手工制作工艺,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h3> <h3>每一块纯手工的艾德莱斯绸缎诞生之前,都要经过煮沸蚕茧(缫丝)、抽丝、并丝、纺线、卷线和扎染等工艺,然后进行图案设计、捆扎,最后分线、上机、织绸,形成成品。</h3> <h3>煮沸蚕茧是为了便于抽丝。</h3> <h3>抽丝意味着剥茧,为了蚕丝不断,需要十分的耐心。</h3> <h3>抽出的蚕丝盘成丝卷后要予以凉干才能进行并丝。</h3> <h3>艾德莱丝的图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要并丝捆绑染色。</h3> <h3>染色前的绑扎成为更好扎染的前提。</h3> <h3>植物染色的艾德莱丝绸,染料是从绿核桃皮、红柳花等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经过捆扎后就开始扎染上色,轻易不会褪色。</h3> <h3>分线是上机前的细活,这位76岁的大爷一丝不苟。</h3> <h3>手动织布机的操作需要极其熟练的技艺,基本绝迹的纯手工机只能在这儿看到了,而操作人员都年逾古稀。</h3> <h3>这项绝技多么需要传承啊!</h3> <h3>人们都说和田地区的维吾尔族姑娘长得漂亮,细细的弯眉,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匀称的身材,再穿上"艾德莱丝"绸制作的服装,越发显得婀娜多姿,风姿绰约。</h3> <h3>谢谢观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