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b04fbb"> </font></h1><h1><h1><font color="#b04fbb"> 时间能像退潮般冲淡一切,也能像涨潮般在某个不确定时刻将一切又重新带回人们的记忆里。凤华的一趟蓟县之行,那一段技校旧址的视频和照片把我们带回到了35年前,那两年的时光就这样在脑海中重新回放,似乎重新找回那些流逝的岁月,回到了从前。 </font></h1><font color="#b04fbb"><br></font></h1> <h1> 让我们穿越一下回到1981年的秋天,来到盘山脚下,那个叫小屯的地方。技校的教学区和生活区只有几排平房。那时条件很艰苦,业余生活也很单调,没有网络,没有微信,甚至都没有电视看。但我们也照样有自己的快乐。偷着学唱港台歌曲,学交际舞。小姐妹们在一起切磋编制技法,除了对上课讲的不感兴趣,对别的都兴趣满满。<br> 对了,那时我们还热衷于用扑克牌打升级,四个人分成两拨对决对峙,规则还很多,什么带不带抠底,40分升级等等,说是四个人玩,旁边还有很多观战的,激战正酣时有时都过了吃饭的点,再到食堂打饭,只有残羹冷炙了。<br> </h1><h1><br></h1> <h1> 我还记得前排的男生宿舍里,经常飘来悠扬的笛声,真有些“谁家玉笛暗飞声”的味道。那笛声有时委婉有时激扬,到现在都不知道,那笛声是为班里哪位靓女吹起,青春岁月啊。</h1> <h1> <br> 大家一定不会忘记那每月一次和2班的奇葩轮换。一个班上课另一个班实习。从上课转到实习,由蓟县到兴隆的长途迁徙,练就我们打背包的本领堪称一流。也使我们和2班的同学很难见面,即使见面也是匆匆一撇,马上就各奔东西,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br> 还记得从宿舍到教学区那段小土路吧,每天上课得整队行进在上面,有军车一过,尘土飞扬,用现在时髦的话说,那真是醉了。<br> 还记得那次去盘山烈士陵园扫墓吗?在陵园我们没呆多长时间,游览盘山还是玩得满美的。我如果没记错的话,下面的这张唱片就是那天照的。</h1><h1> </h1> <h1><font color="#808080"> <br> 还记得那场米票纷争吧,现在想想我们真不是为了那几斤米票,恐怕是一种青春的躁动,找到了一个出口,发泄发泄。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我们决不会那么干了。青春有时就是用来挥霍的,青春真好!<br> 咱班女生一定还记得那天午夜惊魂吧,那扒窗户的黑影搅得我们整夜未眠……<br><br><br></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br> 还有很多很多……看着车工班的这张合影,思绪万千更不知写些什么了。浓缩一下,试着填首词吧,大家别笑话。这是我第一次用美篇这个软件,多提意见。<br><br><br></font></h1> <h1><b><font color="#b04fbb"> 永遇乐<br> 技校旧址怀想<br><br> 盘山脚下,小屯镇旁,技校之处。春夏秋冬,年华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深,残垣断壁,那时我们曾住。想当年,风华正茂,飞扬青春如荼。<br> 米票纷争,午夜惊魂,你可还都记否。三十五年,梦中犹记,车过尘没(mo)路。如今回想,都是过往,活在当下为首。有理由,友谊长存,天长地久。</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br></font></b></h1><h1><b><font color="#b04fbb"> </font><font color="#808080">摄影 : 凤华 文字 : 好好</font></b></h1><h1><b><font color="#808080"> 2016.5</font></b></h1> <h1> 后记 : 这篇小文是我美篇的处女作。现在再看无论是文字还有编辑都那么稚嫩青涩,我也没有修改,就让这青涩的文字记录那青涩年华吧。</h1><h1><br></h1><h1> 2017.1.7《寻找天津小三线》摄制组前往蓟县准备航拍天津小三线103技校旧址,哪成想那里已在一周前拆除了。眼前只是残垣断壁破砖烂瓦了,只有那高高的水塔还矗立在那,见证着那段历史。</h1><h1> 使用美篇已经一年了,现在学会了添加视频,我把这段视频加在我的这篇小文里作为永久保存。那两年的学校生活虽算不上有多么美好,但毕竟是一段经历。看到曾经的学校没了,我也很伤感,就像视频中的那位同学说的 : 这砖瓦下面埋着我们曾经的欢声笑语,埋藏着我们的爱恋和青春……</h1><h1> 2017.5</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