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道一句:小平,您好!

老大的幸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他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他恢复了高考</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他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strong></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strong></h3><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22年前的今天</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997年2月19日</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997年3月2日上午</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架银色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捐献角膜、解剖遗体,</strong></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不留骨灰、撒入大海</strong></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这是邓小平的遗愿</strong></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他用行动践行了他的誓言</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今天</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是邓小平逝世22周年</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让我们一起去看看</strong></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这位老人最操心的三件事</strong></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如今办得怎么样!</strong></h3><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改革开放:你们自己去搞,</strong></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杀出一条血路来</strong></h3><br><h3>1979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这一设想得到了邓小平的大力支持。</h3><br><h3>邓小平说:<strong>“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就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strong></h3><br> <h3>如同施展了法术,在40年的时间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到拥有2000万人的现代化国际都市,深圳奇迹般崛起于中国南方,绽放夺目光彩。</h3><br> <h3>图为福田中心区远眺。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伟文 摄</h3><br><h3>1979年,深圳GDP仅1.97亿元(人民币,下同),人均GDP606元;2017年,深圳GDP2.24万亿元,人均GDP18.31万元,GDP年均增速达23%,<strong>创造了世界罕见的“深圳速度”。</strong></h3><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香港回归:主权问题</strong></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strong></h3><br><h3>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一上来就要求在1997年后继续维持英国对整个香港地区的管辖不变,甚至以威胁的口气说:<strong>“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和后果。”</strong></h3><br><h3>&nbsp;邓小平强调,<strong>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strong>“如果不收回香港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都是李鸿章!”</h3><br> <h3>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撒切尔夫人</h3><br><h3>“我们等待了33年,再加上15年,就是48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如果15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h3><br><h3>经过中英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1984年9月17日,双方代表团全部谈判达成协议。</h3><br> <h3>1997年7月1日零点之后,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束,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在会场上空高高飘扬。李振盛/摄</h3></br><h3>如今,香港这座绝美的紫荆城</h3></br><h3>已回到祖国的怀抱二十余载!</h3></br><h3>今天的香港</h3></br><h3>更加繁荣、昌盛!</h3></br> <h3>2005年9月12日,香港迪士尼乐园正式开幕。这是全球第五座迪士尼乐园,宣告着香港始终走在时髦和国际化的前列。</h3></br> <h3>2017年,香港回归20周年。6月27日,香港维多利亚港周边建筑上打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标语。</h3></br><h3><strong>恢复高考:</strong></h3></br><h3><strong>今年就要下决心!</strong></h3></br><h3>1977年冬天,关闭了11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向莘莘学子敞开大门,570万来自各方的考生参加了当年的高考。而作出恢复高考决定的,就是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h3></br><h3>文革结束后,中国百废待兴,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高科技人才严重不足。邓小平不无忧心地指出:“<strong>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年。</strong>科研人员美国有120万,苏联90万,我们只有20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h3></br> <h3>1977年8月,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此次会议实现了对1966年取消高考的否定之否定,变“十六字招生办法”为“文革”前的“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废止了11年的统一高考,<strong>就这样在全国人民的欢声雷动和奔走相告中恢复了它应有的地位。</strong></h3></br> <h3>这是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h3></br><h3>无数曾在迷茫与困顿中苦苦求索的青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strong>一个通过公平竞争改变自己命运的时代到来了!</strong></h3></br><h3>1977年,关闭十余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打开。570万出身不同、年龄悬殊、身份迥异的人,涌进考场……</h3></br><h3>正在地质队担任物探操作员的黄大年白天上班,晚上在营营蚊雷中、昏昏油灯下刻苦攻读……<strong>最终,成为27万“幸运儿”中的一员,通过高考叩开了大学的校门,后来成为战略科学家,人生命运就此改变。</strong></h3></br> <h3>1982年1月15日,黄大年在给同学的毕业赠言中写道:“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新华社发</h3></br><h3>高考制度恢复这42年,是中国教育事业取得显著进展的42年,也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42年:</h3></br><h3>42年来,以高考为入口的高等教育硕果累累。“十二五”期间,普通本科高校5年累计输送近2000万专业人才,为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h3></br> <h3>邯郸市邯山区第一中学的学生向天空抛撒彩粉减压。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br></br></h3></br><h3>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恢复高考</h3></br><h3>小平同志的每一步都对当今的中国</h3></br><h3>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h3></br><h3><strong>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个老人<br></br></strong></h3></br><h3><strong>中国的崛起之路会平添多少坎坷与困难</strong><br></br></h3></br><h3>对中国发展产生了巨大助推的他</h3></br><h3>工作上是一丝不苟的开国功勋</h3></br><h3>在生活中</h3></br><h3>却是个勤俭节约、平易近人的普通爷爷</h3></br><h3><strong>邓小平的工作餐</strong></h3></br><h3>据统计,从1951年到1994年,因到全国各地出公差,邓小平共乘过专列78次,乘车796天,视察了24个省、市、自治区。这些数字表明,累计起来,<strong>相当于在这43年中有两年多的时间邓小平是在专列上度过的。</strong></h3></br><h3>邓小平的火车工作餐给当年的列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据时任专列列车长的齐文明回忆:工作餐都是一些家常便饭,吃得特别简单,没有特殊的要求。经常是炒青菜、西红柿炒鸡蛋、砂锅豆腐等下饭菜。<strong>有时吃剩下的菜,邓小平还叮嘱工作人员不要倒掉,下顿热热再吃。</strong></h3></br> <h3><strong>和孩子们玩得很开心</strong></h3></br><h3>邓小平有四个孙辈,在孩子们的心中,邓小平是个朴素和善的好爷爷,没什么脾气,可以在他的身上爬来爬去。和孙辈在一起,邓小平也快乐得像个孩子。</h3></br><h3>卓琳特意给邓小平备了个旧饼干盒,里面放上巧克力、饼干、山楂片什么的,摆在他的办公室。孩子们来玩的时候,邓小平会把糖果分给他们吃。拿到糖果,孩子们高兴,爷爷也很高兴。<strong>邓小平会又得意又有点“可怜”地说,“爷爷就这么点权力。”</strong></h3></br> <h3>图为邓小平和孙子玩顶头</h3></br><h3>在邓小平生命最后的时刻,病情恶化,</h3></br><h3>卓琳日夜期盼着、</h3></br><h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h3></br><h3>全体医护人员日夜期盼着</h3></br><h3>全国人民都日夜期盼着</h3></br><h3><strong>盼着奇迹能发生,盼着小平能挺过这一关</strong></h3></br><h3><strong>能看到自己最想看到的香港回归!</strong></h3></br><h3>但奇迹没有发生</h3></br><h3>1997年2月19日晚上9点零8分</h3></br><h3><strong>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strong></h3></br><h3><strong>劳累的一生已经终止</strong></h3></br><h3><strong>战斗的日子已成往事</strong></h3></br><h3>当晚,京城晴空万里,皓月当空</h3></br><h3>世纪伟人邓小平溘然离去</h3></br><h3>噩耗传出,神州震惊,世界震撼</h3></br> <h3>“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h3></br><h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h3></br><h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h3></br><h3>“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h3></br><h3>......</h3></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斯人已逝,余音在耳</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晃22年过去</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个名字在我们心中</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依旧没有丝毫褪色</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愿我们能从心底</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不忘过去峥嵘岁月</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向伟人再道一句:</h3><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小平,您好!</strong></h3><h3><br></h3><h3><br></h3><br><h3></h3>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HhXUdBT_gVF5FC7cgFyma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