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你好!七彩云南!你好!四季如春,鲜花遍地的花都、春城昆明!你好!风景如画,有着醉人的美、充满浓浓民族风情的西双版纳!我们来了!</h3><h3>大年初三,两个女儿两家我们一行六人开始了春城昆明和西双版纳的自由行。那里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女儿带我出游正合我意,我要去那里实现我的梦想。我到了这个年纪,也想明白了,在我身体还行,行动自如的时候,一定要随心所愿的多出去看一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相信在那里能使自己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获得一个轻松愉快的好心情。开阔一下视野,无论是在身心,精神,知识等方面收获一定会很多。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多爱自己一点吧,一定要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不给自己留下遗憾,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h3> <h3>西双版纳,云南省南端的一个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与泰国、越南是近邻的地方。听导游说,西代表十,双代表二,西双就是十二的意思,那里有十二个行政单位,有十二个民族。人口118万,傣族占40%,哈尼族占18%。是一个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h3><h3>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国的天然橡胶资源紧缺,进口途径受阻,而且橡胶又是重要工业生产必须的原料,<span style="line-height: 1.8;">所以国家计划在西双版纳种植橡胶并逐步形成橡胶生产基地。(因为橡胶是热带植物,必须种植在热带地区)因为那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少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民族因贫困上不起学,没有文化知识,这个任务就落在当时被</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分配在那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来自全国各地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上山下乡的十几万</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知识青年身上。这些知识青年来到这里,在热带雨林开荒垦地,他们忍受着水土不服的艰苦环境,承受着与大城市截然不同的日复一日的劳作,他们远离故土,靠着心中那份执念坚持着。他们将汗水洒在那里,将青春贡献给那里,有的人还长眠在那里。后来,他们中绝大多数回城了 ,也有少数人在那里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与那片土地、与那里的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次带我们的导游他的爷爷就是一位当年的知青,他当时没有回城,而是与一位傣族姑娘结了婚,后来有了他父亲,再后来就有了他,顺理成章的他就成了知青的后代。说来也巧,在他自我介绍的时候得知他竟然是我们的一位真正的老乡――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人,姓邹。但他们从未回过老家。</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就在这一代知青人不懈的艰苦努力下,几年后那里的橡胶基地建成了。随着橡胶的种植,逐渐的带动了那里的经济发展,因此贫穷落后的西双版纳人的生活才越来越好,才有了现在农业、旅游、饮食服务等各方面经济迅速发展的好局面。这一切与当年知青的艰苦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span></h3> <h3>听说过月光下的凤尾竹吗?这就是凤尾竹,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地方。</h3> <h3>在孔雀山庄看放飞孔雀。</h3> <h3>孔雀放飞这里面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说一位王子骑着大象游玩的时候,碰到一位在河边洗澡的姑娘,就是孔雀公主。他们从相识到相爱,后来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不久王子要出去带兵打仗,凯旋归来后却不见了爱妻孔雀公主。当他知道孔雀公主被一只大蟒妖怪捉走后,决定排除一切困难去搭救妻子。最后终于把妻子救了出来,二人得以团圆,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在搭救妻子的过程中,由于刺杀妖怪至使孔雀公主身上占满了血迹。回到家中众人把水泼在孔雀公主的身上,帮她洗掉血迹,延续至今就成了现在的泼水节。</h3><h3>水中的小船上是在表演这个故事的过程,放飞孔雀就是配合这个故事的演出。</h3> <h3>坐游轮游走在湄公河上,那个大桥是西双版纳大桥。在游轮上我们一边吃喝,一边看娱乐晚会,他们还邀请客人和演员一起互动,场面很热烈,在这里还看到了泰国红衣艺人(人妖)为我们的演出。听说这些红衣艺人其实很辛苦,都是一些穷苦人家的男孩子因为养不起,再有点姿色,就送去学艺,身体因长期服用雌性激素而表现出女性特征,他们的身体是非常不舒服的,为了生活,为了挣钱养家,只能忍受痛苦坚持下去。听说这些人由于服药过量,减少了几十年的寿命。一般只能活到四十岁左右,还有的到二十五六岁就老的不能再演出了,所以要求人们都要尊重他们,因为他们也是正常人,是不得已而为之。</h3> <h3>和演员合影(这是演员不是红衣艺人)。</h3> <h3>这里是中缅第一寨――勐景来寨。是一个傣族人居住的地方,是距今保留最完整的传统村落,那些吊脚楼大都是第二代建筑,从上到下用料全是木头。楼中的大柱子都是方形的,听说是方形柱子蛇是爬不上去的。吊脚楼宽敞明亮,清洁卫生,太漂亮了,这里也是“爸爸去哪儿了”第三季的拍摄基地。这里的傣族人夜不闭户,生活很安定,他们能歌善舞,生活的很幸福。</h3> <h3>宋祖英唱的一首歌叫做“小背篓”,是一首少数民族的歌,里面有一句歌词: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傣族人住的就是吊脚楼。你可能还没见过吊脚楼是什么样子,我和你说,下面就是吊脚楼,和我一起分享吧!</h3> <h3>你一定听过“一帘幽梦”这首歌,但不一定见过“一帘幽梦”这种花草,看到了吗?我身后从房檐往下长的就是“一帘幽梦”,怎么样?开眼了吧!</h3> <h3>这块界碑是我国和老挝的国界线,在这里它在提醒我们不要再往前走了,老挝到了。</h3> <h3>森林公园山上的篝火晚会,和客人一起互动,跳起了民族舞竹竿舞,大家一起载歌载舞,场面非常壮观、热闹,心情非常愉悦,平生第一次,开心极了。</h3> <h3> </h3> <h3>这里又是一个傣族人居住的寨子叫做爱景罕。当我们来到这里下车时,早有一位傣族的骚兜里(漂亮的女人)双手合十站在那里,嘴里说着舒早里(早上好)在迎接我们。</h3><h3>街门两边一些毛兜里(成年男子)和骚兜里在那里敲锣打鼓的欢迎我们。迎接我们的骚兜里名叫玉金香,她首先简单的教我们跳民族舞,就这样在她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三十多人一起跳着舞蹈,在欢快的鼓乐声中进了村。</h3><h3>这位傣族骚兜里玉金香,长的很漂亮,非常热情好客,她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一路上边走边为我们介绍她们傣族的一些民风民俗。她首先对我们讲解傣族人民要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她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村门上和各家各户的墙壁上都挂有毛主席像。她指着街道两边的树木和一些其他的东西对我们说:这些都是公共财产,一切收入归公,做为村里的积累服务于村民。她又说到,她们傣族人是重女轻男的一个民族,如果谁家生了个女儿,第一时间报告给村干部,全村要大摆酒宴庆祝三天三夜,谁家生了男孩就悄无声息了。还说每个男孩子长到八岁就要离开家去寺里当和尚,并且一当就是十年。十年后出来学点手艺,慢慢的就要出嫁了,嫁到女方去,(他们这里是男嫁女娶)而且要帶很多陪嫁。在婚后的三年里要出苦力,如果表现不好就要被女方休掉。(他们是休男不休女,当家的是女人。)三年过后如果被接纳,男子就轻松了,他们只管打麻将、上山斗鸡、带孩子、做饭,女人下地干活、卖菜、卖水果什么的。女人生孩子不过月子,生了男孩就是生了赔钱货,四五天就要下地干活,生了女孩半月后再下地干活。一个家庭里都是女长辈掌握经济大权,玉金香说她家里是她的外婆掌权,家里人无论谁挣的钱都要交给她外祖母掌管,如果需要买什么东西都要申报批准。她说她生了两个赔钱货,(两个男孩)以后她就是孤寡老人了,但是她不怕,她说到她老了后由村子里养她老,她的财产以后也不要留给她的儿子,她要捐给村里,用于村子里的养老等福利事业。</h3><h3>她还说,这里的女孩子从小就要束腰,一直束到结婚前,这样她们就会有一个较好的身材。白白的,身材苗条的女孩子最受欢迎。不像哈尼族他们喜欢黑黑的、胖胖的女人。</h3><h3>如果人死了,就会堆起柴草点起火,把人放在火里火化了,以后从不举行祭祀仪式。</h3><h3>那个寨子里和前面说的一样,都是夜不闭户,东西从不丢失。如果发西有小偷,把他逮住后就会剁去他的双手。所以他们那里一直很太平,人们安居乐业,生活的很安定。</h3> <h3>在昆明的海港长堤喂海鸥。来到这里过冬的海鸥成千上万,来这里喂海鸥的人也是络绎不绝,数不胜数。海鸥的嘶鸣声、人们的欢叫声此起彼伏,热闹的场面让人心情振奋,太棒了!</h3> <h3>在游乐园坐过山车。</h3> <h3>这是一棵800年的老茶树。说到这棵茶树我想再给大家介绍一个少数民族――哈尼族。这次我们就是来到了一个哈尼族的村寨――爱尼村寨。就在这个村寨的山上生长着这棵800年的老茶树,人们就是用这种茶树的叶子制造出了有名的普洱茶。</h3><h3>听导游讲解哈尼族其实并不是这里的原居民,他们是在很多年以前由于战乱从外国迁入的。由于他们的迁入给当地带来了一种传染病,而且传染很快,当地的泰族人知道后在族长的带领下要把他们驱逐出境,并且驱逐打杀的很厉害。最后被逼到荒无人烟什么也没有的山上,为了生存,他们找水源、开荒种地经历很多艰苦慢慢的生存下来。当时他们除了种庄稼外又种起了茶叶,普洱茶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发展起来的。而哈尼族和傣族也从此结下了冤仇,这两个民族和任何一个民族都通婚,就是他们两个民族之间不通婚。</h3><h3>还有一点,这个民族男人找对象,不管长相,只要是长的黑、长的胖就是好,听说在做茶叶饼的时候胖人会很有力气。</h3> <h3> 时间总是在快乐中流逝的特别快,几天的旅游就要结束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人,这里的民族文化……等等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当我的美篇写到这里时,我感觉和我的一个美友有一种同样的感觉,那就是感觉既对不起云南、西双版纳,更对不起读者,因为水平所限,无法把所见所闻更好的呈现给大家,只能粗略的介绍个大概而已,请大家谅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