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12.1-10</h3><h3>离开特拉维夫我们乘车来到位于以色列中部地区,被称为“以色列的普罗旺斯”的奇科隆雅科小镇上的卡梅尔酒夫庄(Carmel酒庄)。<br></h3> <h3> 这间不起眼的厂房,便是位于以色列中部地区,被称为“以色列的普罗旺斯”的奇科隆雅科小镇上的卡梅尔酒夫庄(Carmel酒庄),是以色列最大的也是最早的酒庄。成立于1882年的卡梅尔酒庄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不仅已经成为了以色列国际化的知名酒庄,以色列独特的KOSHER认证让卡梅尔葡萄酒的品质走向极致,其中一项规定七年一次的休耕制度更是让人备加推崇。</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3> 这是厂区内葡萄酒售卖中心。一百多年来,卡梅尔酒庄只是生产以色列葡萄酒,虽经受磨难,它依然使以色列的葡萄酒行业延续下来,见证了以色列国的诞生成立。现在,卡梅尔酒庄依然保持以色列葡萄酒行业的领先地位,是以色列最大的葡萄酒产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Kosher(犹太洁食)葡萄酒生产商,也是地中海东部最大的生产商之一。直至今日,它的所有红酒都属于犹太教食品,从挤压葡萄,到封存一瓶葡萄酒,只有严守安息日教规的犹太人才能直接接触到红酒。</h3> <h3> 一百三十多年以来,卡梅尔一直是以色列国际化的酒庄,它生产的葡萄酒种类繁多,几乎每一个葡萄品种和每一个价位的葡萄酒都有。</h3> <h3> 这些都是在销售大厅里摆放的各式各样的葡萄酒。</h3> <h3> 我身边的男士是我们在以色列的第一位地陪,以色列本土犹太人自我介绍是2010年前哈佛学习汉学专业三年毕业,2010年在中国上海深圳等地工作七八年,然后回到老家以色列,从事旅游业。女士是卡梅尔酒庄的工作人员,据说她是卡梅尔的后人。</h3><h3> 女士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卡梅尔酒庄的过往今昔,她特别着重的介绍了酒庄的每七年一次的休耕期。回来后从网上查到资料,更加敬重他们七年一次的休耕制度。</h3><h3>在卡梅尔酒庄,种植葡萄的园区不能同时种植其他农作物,耕种的土地每七年需要休耕一次,只为长出更好的葡萄,酿造更好的葡萄酒。对于土地休耕,《圣经》中是早有记载:第七年地要守圣安息日,就是向耶和华守的安息,不可耕种田地,也不可修理葡萄园。遗落自长的庄稼,不可收割;没有修理的葡萄树,也不可摘取葡萄。这一年,地要守圣安息。地在安息年所出的,要给你和你的仆人、婢女、雇工人,并寄居的外人当食物。这年的土产,也要给你的牲畜和你土地上的走兽当食物。</h3><div> 正是基于对土地的敬畏以及严格的休耕制度,卡梅尔酒庄历久弥新,生产出高品质的葡萄酒,尽显出葡萄真正的品质,其葡萄酒也依然保持着以色列葡萄酒行业的领先地位,并因此誉满全球。</div><h3> 休耕轮作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的基础。在以色列,耕地休耕早已成为传统。</h3> <h3><font color="#808080"> 坐落在厂房马路对面的卡梅尔酒庄的展示厅,不起眼的平房,深藏不露的大酒窖,古老的酿酒车间。</font></h3> <h3> 这张照片照虚了,仔细看看还是可以看出些许。照片中“Carmel”的意思是上帝的葡萄园。这是该酒庄特殊的标志,在名称中间有两个犹太人抬一挂葡萄,这是《圣经》里3500年前的一个著名故事。</h3><h3> 《圣经》民数记第13章记载了这个故事。3500年前,摩西率领约200万的以色列民,摆脱埃及法老的奴役,前往上帝应许之地,迦南地(现以色列境),在进入那地之前,摩西按耶和华神的吩咐,派了12名探子(各支派的族长)前往迦南地去窥探那地到底如何。他们(那12个探子)到了以实各谷,从那里砍了葡萄树上的一枝,上头有一挂葡萄,两个人用杠抬着,又带了些石榴和无花果来。因为以色列人从那里砍来的那挂葡萄,所以那地方叫作以实各谷。12个探子回来禀明那地确实是流奶与蜜之地。</h3><h3> 在这片上帝赐福的土地上,由于地中海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拥有肥沃的火山岩土壤,为种植一流品质的葡萄创造了优厚条件,由此造就了以色列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卡梅尔酒庄。</h3><h3> 引自新浪博客-基督时报 2015.09.14</h3><h3> </h3> <h3> 这位是“Carmel葡萄酒”世界上最出名的犹太人品牌产品,Carmel酒庄的创始人法国籍犹太人埃德蒙罗斯柴尔德男爵,埃德蒙罗斯柴尔德男爵是巴黎的一名银行家和艺术品收藏家,还是一位慈善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波尔多酒庄拉菲庄园酒庄的拥有者。他成立了Carmel酒庄,开创了现代以色列的葡萄酒业,而Carmel酒庄的历史要追溯到1882年。<br></h3><h3></h3> <h3> 这里是酒庄的一个小小展览室。在十九世纪末,按当时世界的标准来说,酿酒厂的规模算是较大的,当时被公认为是非常先进的酿酒厂。在1891年,酿酒厂安装了电话机,这是以色列第一次使用电话机。酿酒厂安装上了电话机后,方便了酿酒厂的经理随时与罗斯柴尔德男爵那边的人保持联络。以色列第一次使用电也是在Carmel酒庄开始的。</h3> <h3> 年代久远酿酒的设备,至今依然保存完好。</h3> <h3> 从展示厅看临街马路的大门,两侧的墙壁都是石头垒砌而成,估计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h3> <h3> 这是展示厅的一角。</h3> <h3> 透过紧闭的铁栅栏门,可以看到酿酒车间。</h3> <h3> 这是早期卡梅尔酒庄的原型。</h3> <h3> 从展览室通往酒窖的道路上,古老的石砖窑洞,透出它的历史沧桑,经过历史的沉淀依然坚固。</h3> <h3> 这里是1892年挖掘的酒窖。</h3> <h3> 将发酵的红酒保存在正确的低温范围内。现在这里作为游客参观品酒的地方。</h3> <h3> 感觉我的酒量还是可以啊!</h3> <h3> 品酒餐厅。</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卡梅尔酒庄是以色列第一个拥有电话和电的产业,仔细查找在墙面上还可以看到有电线穿过的木头残留。</span></h3> <h3> 品酒餐厅的一角</h3> <h3> 离开奇科隆雅科小镇上的卡梅尔酒夫庄(Carmel酒庄),驱车行驶不到四十分钟左右,就到达了以色列的海法市。</h3> <h3> 海法是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以色列第三大城市,仅次于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也是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西濒地中海,背倚迦密山。海法是”美丽的海岸“之意,在十九世纪末,大马士革与海法之间的铁路便已铺设完成,而当犹太人移民到海法之后,海法便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h3> <h3> 站在空中花园入口处马路对面的观景台上,遥看地中海及海法港。</h3> <h3> 观景台全景</h3> <h3> 观景台下的景观</h3> <h3> 巴哈伊空中花园其实是巴哈伊教先知巴孛的陵墓。巴哈伊教是1844年创立于波斯的新兴宗教,诞生在伊斯兰教什叶派和谢赫学派背景之下自成体系。该信仰认为世界上的宗教都来源于同一上帝,只是上帝在不同时间派遣了不同的教师去不同的地方传道。其创教先驱巴孛1850年被波斯当局处决,遗体被教友辗转隐藏多年,于1899年运抵海法。</h3><h3> 1908年,当时的教长阿博都﹒巴哈被释放后,按照前任巴哈欧拉1891年指定的地点修建巴孛陵墓。1921年阿博都﹒巴哈去世,巴哈伊教的圣护-首基﹒阿芬继续未完成的事业,将陵墓修建成今天的模样。修建工程断断续续长达百余年,其建造成本高达2.5亿元,并在陵墓周围的山地平台上建造了美丽的花园,最终于2001年揭幕亮相。</h3><h3> 每年的维护费用高达400万美金,据说每年的维护费用主要来源于巴哈伊教教友们的捐赠。</h3><h3><br></h3> <h3> 巴哈伊空中花园,面向地中海依山而建,背靠有“上帝之山”盛名的卡梅尔山麓,花园中心是巴孛陵寝,金色半球形穹顶位于40米高的乳白色圣殿之上,在夕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h3> <h3> 巴哈伊空中花园全景拍摄</h3> <h3> 感谢驴友给我拍的“自恋中的我”!😄😄😄</h3> <h3> 这里来个自拍吧。</h3> <h3> 守护着巴孛陵寝的大铁门,将我们隔之与门外,游客止步于此。巴哈伊空中花园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现在对外可以参观的只有上下两部分,中间巴孛陵寝部分好像已经不对外开放参观了。</h3> <h3> 大铁门两侧的鹰雕</h3> <h3> 这里是巴哈伊空中花园山上的观景台。</h3> <h3> 观景台下面的甬道就是通往马路对面的观景台。</h3> <h3> 观景台一侧,漂亮的路灯</h3> <h3> 观景台道路两侧地面上一层红色的人造石铺就。</h3> <h3> 石阶而下的墙面上,绿色植物造型各异,新颖,独特。白色的球形路灯在树丛中显得越发洁白无瑕。</h3> <h3> 好大好大的加拿利海枣树,在这里随处可见。</h3> <h3> 从观景台上远看海法市,以白色的建筑为主色调,地中海沿岸的海法港,在这里可以一览以色列这座现代化的第三大都市海法市。</h3> <h3> 从观景台两侧看花园对称的建筑、草坪及树木</h3> <h3> 离开巴哈伊空中花园的山上入口处,与热情的保安人员合影。</h3> <h3> 离开山上我们驱车来到巴哈伊空中花园的山下入口处,这里可能是公园的正门吧。</h3><h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于2008年把以色列海法市的巴哈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评价其不仅具有普世的精神价值,在建筑风格和设计上也具备独特的文化价值。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与近代宗教有关的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 从远处看花园全景,一座巨大的九烛台耸立在巴哈伊空中花园的前门。好像是要到了他们的什么节日吧,马路上也是张灯结彩</h3> <h3> 充满节日气氛的道路,背对着就是空中花园,一直走下去就可以到达海边港口。</h3> <h3> 进入园区,迎面看到一座白色大理石的喷泉,身后一条由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阶梯,位于花园的中轴线上,宛如一条玉带穿梭在花园层层叠叠的绿色草坪之中,而沿线树木、水池、花盆、雕塑等景观则对称地分布在两侧。</h3><h3> 再往上走是位于巴孛陵寝下的观景台。观景台去往巴孛陵寝的道路又被一道大铁门拦住了。</h3> <h3> 近看白色大理石的石阶,水流不息。两侧对称的灌木、草坪、鲜花、路灯。</h3> <h3> 在这里再留下一张自拍</h3> <h3> 从山下的观景台看,近处的景色与远处的港口。时间太短了公园已经到了关门的时间,我们基本上是最后出来的,非常遗憾这里还有许多值得游览观看的地方,但我们没有时间了。</h3> <h3> 下班高峰期这里也有交通拥堵问题。</h3> <h3> 巴哈伊空中花园门前的九烛台,在以色列随处可见七烛台或九烛台,原来七烛台全称是七枝烛台,是犹太教的徽号和现在以色列国国徽的中心图案。</h3><h3> 七烛台是犹太民族最为常见的宗教标志物之一。在以色列的钱币、国徽、犹太教堂、各种旅游纪念品上都能看到它的形象。这七烛台可以插蜡烛,可以点燃,做照明用,但后来更多作为一种礼器用以庆祝。</h3><h3> 在犹太教世界里,还有9枝烛台作礼仪圣器的情况。这是为庆祝犹太教的节日哈努卡节用的。是为庆祝公元前165年犹太人在玛喀比领导下取得反抗异族统治的胜利而设的节日。每逢哈努卡节(又称光复节、净殿节、光明节、灯节)来临,犹太人家和会堂都要点燃9枝烛台。中间较高的一枝用来点燃其他8枝,节期每天点燃一枝,8天全部点亮。哈努卡节具体时间是按照以色列的希伯来历,又称为犹太历,是以色列国目前使用的古老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来计算的,所以不太清楚具体的时间。</h3> <h3> 特拉维夫街景</h3> <h3> 夜幕下的海法市</h3> <h3> 下班时间也会有交通拥堵情况</h3> <h3>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飞行,候机换乘飞机的等待,下了飞机赶集似的走行程,前前后后近四十个小时,甚至还要多?终于来到酒店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以色列特拉维夫与北京时差-6个小时。</h3> <h3> 酒店外的夜景,我发现在这里的许多地方,许多国家的旗子随处可见,可唯独见不到中国的国旗,即使是途径一些重要的地方也没有!在酒店大堂,各国时钟也没有中国的,为什么?</h3> <h3> 酒店的大堂很简单</h3> <h3> 酒店大堂的后面,照片中的白色平房就是我们明天吃早餐的地方,感觉就是铁架子搭的简易房子。</h3> <h3> 酒店大堂的后门,看着不错。和餐厅有点不匹配的感觉。</h3> <h3> 没有想到外表看着不错的酒店,房间是那么那么的小,床是那么那么的窄,同行人居然还带了皮尺,床的宽度只有70公分!</h3> <h3> 因为我们来到酒店时间晚了过了晚餐的时间,只好到酒店对面的一家餐厅吃饭,这里有不少的当地人进餐,但是这饭菜实在不敢恭维,只当减肥吧!</h3> <h3> 不管怎样几十个小时的折腾,困意来了,挡都挡不住啊!抓紧时间好好休息,明天行程正式开始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