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诸暨次坞下高速,在车致萧山楼塔的公路上,只见一座座村庄、厂房,就象漂浮在海上的绿岛,秋风透爽,掠影闪现,大地间青、绿、白,绚丽缤纷呈现如画风光与诗意。我向北眺望,让人深感惊奇万分,从会稽山山脉向西伸展的巍巍苍苍的碧绿山野中,是何等雄伟、浩瀚、瑰丽、神奇。</h3> <h3>走了那么多地方,还从没见过山脉如此清晰、山峦山岗如此条理分明。我心生惊叹,千里来龙,脉之生气,运化神机,阴阳融结,地灵汇聚,气化形生,方圆数十里,必出众多圣贤才子富豪。看来所游仙岩楼,必定是个发丁、发族、发迹的富庶之地。</h3> <h3>一</h3><h3>出楼塔,过仙岩溪,走到尚坞明代著名医学家楼英陵园前,我环视四周,南面是楼英村、楼家塔村村庄,东、西、北三面群山环抱,水库下游至仙岩溪田畈,良田阡陌。</h3> <h3>出楼塔,过仙岩溪,走到尚坞明代著名医学家楼英陵园前,我环视四周,南面是楼英村、楼家塔村村庄,东、西、北三面群山环抱,水库下游至仙岩溪田畈,良田阡陌。</h3> <h3>楼英墓座东朝西,墓穴四周阔叶郁葱叠秀。安息之地,靠山玉带环腰,山势呈元宝形状。前方朝山案山亦现元宝山势,明堂开阔,泽现龙水生旺不息,福荫后人之气。</h3> <h3>陵园正前方,矗立着一座青石牌楼,上方牌坊额两侧,题有原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楼英陵园”和“真实心地”八个大字。</h3><h3>楼英墓前北侧,在绿树浓荫、枝叶茂盛的中间区域建有一处劲健新奇、绮丽纤秾、精雕细刻的“清燕亭”,亭匾字体清新淳朴、情通古今,系楼英族孙台湾楼文渊先生所书。</h3> <h3>楼英墓前南侧,建有“水南亭”,笔力遒劲、雄浑豪放、情景交融、摄人心魄。靠南墙边,建有一处长廊,廊匾题有“仰仙”二个大字,句斟字酌、感物咏志、激动心灵。</h3> <h3>楼英墓前,还立有萧山市卫生局的墓志碑,以及杭州市人民政府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h3> <h3>楼英,又名公爽,字全善,号全斋,元至顺三年(1332)三月十五日生,明建文三年(1401)十一月十九日卒。</h3><h3>他7岁就由塾师教读《周易》,12岁开始研读《内经》,同时旁涉诸子百家,后在父亲友贤的启迪下全力攻医。20岁后,曾多次到义乌拜访朱丹溪学医;会晤戴原礼,讨教、研究《内经》中的疑难问题。数年后,在楼塔周边乡村行医,并声名远扬。</h3><h3>明洪武十年(1377),50岁的明太祖朱元璋身患重病,征集天下名医,楼英被人推荐到太医院,并治愈了朱元璋的疑难重病。太医院挽留楼英,他推辞回乡。</h3><h3>洪武十三年(1380),楼英所著《医学纲目》初具规模。洪武二十九年(1396),《医学纲目》编修完成。</h3> <h3>这部吸取诸家之长、有纲有目、条理繁多的医书,堪称祖国医学史上的创举和杰作。它是160多年后,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时极为重要的参考书。从此,楼英也被后人称为“浙东奇才”和明代著名医学家。</h3> <h3>二</h3><h3>楼塔镇(旧称仙岩,义乌楼氏习惯称仙岩楼)是萧山区内楼姓聚居的最大一个建制镇,楼家塔是天下楼氏第一大村落,所居楼姓近1200多户,约9000人。仙岩楼氏现有裔孙2万余人,其中居萧山境内有19800余人,其余迁居富阳、诸暨等地。</h3> <h3>仙岩楼氏,源于义乌楼氏,西派楼蕃十七世孙楼盛,是第一个迁居萧山的楼姓人氏。楼盛登唐神龙丙午(706)科进士,为绍兴府教谕,他与骆氏生楼濡。</h3><h3>楼濡六世孙楼晋(853-923),娶舅表妹钱铭之女,因钱铭为吴越王钱 镠堂兄,故楼晋为钱镠侄女婿,一生追随钱镠,后被任命为三镇镇遏使,携家居住楼塔附近15年,后在仙岩溪南水环空旷的砂砾地上择址建宅,成为仙岩楼氏之源,后人尊奉楼晋为一世祖。</h3> <h3>楼晋忠勇善战,官封吴越国兵部尚书、东越招讨使,爵封金华伯。</h3><h3>楼家塔,从897年至2018年,建村已有1121年,绵延40代。仙岩楼氏到第八世时,分派立祠,八世祖楼溢后人建“气聚堂”祠堂,俗称上祠堂,又称“西派 ”。楼沼后人建 “务本堂”祠堂,分为“务本堂中祠”和“务本堂下祠”,又称“东派”。</h3><h3>楼塔由原来的楼一村、楼四村、林场村合并称为楼英村。楼二村、楼三村合并称为楼家塔村。仙岩原有上祠堂,现已毁,宗亲楼士青等5人,领我们先到“务本堂”中祠堂观看,只见古色古香的红色油漆大门、青瓦,令人耳目一新。</h3> <h3>“东楼宗祠”四个金色大字匾额,令人亲切感怀。进内一看,匾额、楹联,怀古喜今扑面而来。几乎每副匾额、楹联的题字、题词,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从陪同宗亲的解说中,显得异常的激情和生动。</h3><h3>“成仁取义”出自民国名将张治中的手笔。既有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的题匾,也有楼氏族人楼仲南将军的妙笔书法。</h3><h3>仙岩祠堂文化,独具别格,如此众多的祠堂、厅堂等古建筑,汇居楼氏大村落,在我国极为罕见。</h3> <h3>中下祠堂中涉及人文名人故事颇多,如彭德怀侄女彭刚将军的书法,以及晚清以来所出的三个仙岩楼氏有名的将军墨宝,还有楼殿英与杨乃武的忘年之交,在当地民间流传广泛。</h3><h3>两祠之中,除满堂匾额楹联,高悬厅梁廊柱外,祠堂左右两壁,还有众多碑文,如祠堂大修记,捐田碑记,以及仙岩楼氏家训等。</h3> <h3>三</h3><h3>看完祠堂,迈步村居。仙岩文化除核心标志性建筑祠堂外,应该说还有厅堂、村居、民宅、小弄、小巷、老街、老字号店铺、坊间……</h3><h3>白墙青瓦,在江南民居中,似乎保存相当完整、完好的当属仙岩了。站在小弄、小巷十字路口,只有几米宽的巷道,显示出千百年来仙岩人的独特生活方式和文化气息,孕育着和睦相处的生机与灵性。</h3> <h3>四</h3><h3>到仙岩游览,除了观看标志性古建筑外,还不得不提到仙岩的文化瑰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楼塔细十番》。在楼塔文化站三楼,设有国遗《细十番》训练中心。</h3><h3>《细十番》有开场锣鼓曲《辕门吹》,有器乐合奏《小开门》、《七朵花 滩簧》、经典传统曲目《上马骄》,有笛子独奏、京胡独奏。而压轴曲目器乐合奏《楼塔细十番》,一套三曲,源自于明朝宫廷,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其优美的曲调,悠扬悦耳、清冽动听;古色古香的演奏风格,今人惊叹不绝。</h3> <h3>而今年3月17日,仙岩楼氏宗亲到义乌香山祭祖,从东河到香山楼氏三公墓路上,身着黄色服装,手执皂色旗,挥舞彩绸,一路锣鼓喧天,琴笛声声,清幽缭绕悠扬。在众多传统乐器共同演奏之下,交织成一段段仙韵美律,其节奏鲜明,音质淳美,时而抑扬顿挫,时而声音清脆,音调铿锵,音域宽广,充分显示出国遗细十番的绝美魅力。</h3><h3>楼塔宗亲的步姿健美,美妙音律回肠荡气,令沿途村庄的路人纷纷驻足观看,万众欢腾。</h3><h3>我想,游人到仙岩,不欣赏《细十番》,想必是人生一大遗憾。</h3><h3>仙岩,楼塔,人间仙气灵秀之地。 </h3> <h3>楼洪民,拟笔于宅山大塘坞山庄</h3><h3>2018年9月26日夜</h3> <h3>作者简介:楼洪民,义乌宅山村人,一九七七年高中毕业,一九七八年始爱好业余气象。八十年代,曾在省内外、省地县级报刊发表一些文学作品和文章。九十年代初搁笔至今,偶尔写点游记、散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