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h1><h1> ——题记</h1><h3> </h3> <h1> 春末夏初,“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怀揣一种久远的敬仰,怀执一份新时代的向往,我款款走进绍兴,徜徉于文豪故里,寻觅那样儿的脊梁与风骨——民族魂!</h1> <h1> 景区巨幅宣传画,呈现木刻之特色,黑白分明,线条流畅。鲁迅先生的画像,手里夹着燃着的香烟,“横眉冷对”,一身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h1> <h1> 江南水乡,河汊纵横。景区里有条小河,宛如一条玉带在灰墙黛瓦中蜿蜒。放眼望去,乌篷船静悄悄地停泊岸边,也许让你品味出旧日的风情,可惜,“破毡帽朋友”正耸拉着脑袋,孤独地期待游客租船观光游览。</h1> <h1> 周家新台门,是鲁迅故居,建于清嘉庆年间。“台门”,起初是对有身份之人住宅的“尊称”,随着历史的变化,就把具有一定规模、封闭独立的院落都称为“台门”。</h1><h3></h3><h1> 新台门,位于绍兴东昌坊口西侧,坐北朝南,粉墙黛瓦,砖木结构,共分六进。</h1><h3></h3><h1>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于此。青少年时代,鲁迅先生于此生活、学习、工作。</h1> <h1> 步入里面,见到个大客厅,哇,三开通间大小!上下左右看看,“德寿堂”的大匾悬挂于厅堂正上方。两旁柱子上挂有一幅楹联: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此处按原貌复制,是否再现周氏家族的生活情景呢?</h1> <h1> 在“新台门”悠着,目睹了鲁迅卧室。1910年7月至1912年2月,鲁迅先生回到绍兴任教,此处就是当年的卧室——一张大床、一张椅子、一个茶几、一张书桌。简约简朴,未见豪华。在如此境地中,鲁迅先生凝思而不拘泥流俗,疗救国民精神的药方呼之欲出,了然于胸!</h1><h3></h3> <h1> 百草园在故居的后院,原本是菜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的短短的矮墙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多么美妙的胜景呀。今日,漫步在矮矮的墙角边,仿佛有穿越之感觉,三五小伙伴追逐嬉闹、捕鸟捉蟀之景象,那泥土的芬芳,拂面而来。</h1><h3></h3> <h1> 走着,走着,只见碧绿的菜畦,种满了金黄色的花草;桑椹树枝叶繁茂,绿荫浓浓;高大的皂荚树,已是老树,叶子不多,树干粗壮、斑驳;石井栏,小小的一口井,已是枯井,井栏的确磨得光滑。时光清浅,睹物思人?</h1><h3></h3> <h1> 三味书屋,位于昌都坊口11号,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先生12岁至17岁于此求学。三味书屋,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h1> <h1> “思仁堂”是第二进,称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莅临的聚会之处所。厅堂柱子挂有对联,曰“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h1> <h1> 寿镜吾先生的卧室。</h1><h3></h3> <h1> 书房,即三味书屋。鲁迅先生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那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凝视那个那个字迹清晰可见的“早”字,依稀,仿佛朗朗的读书声回响耳际。“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羔有味是诗书”,一幅经典的联匾,散发了无尽的翰墨书香!</h1><h3></h3> <h1> 鲁迅纪念馆,呈现了当下芸芸众生的虔诚追怀。它由政府出资兴建,与全国各地的纪念馆或故居俨然不同。</h1><h1> 展厅里,肃穆静寂,移步浏览,伫立端详,沉浸于呐喊、仿徨、反抗的氛围中。</h1><h3> </h3><h3></h3> <h1>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言已影响、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公民。</h1> <h1> 东渡日本,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痛定思痛,弃医从文,投入新的战斗。</h1><h1>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h1><h3></h3> <h1> 青年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仿真人物蜡像</h1><h3></h3> <h1>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先生与爱人、挚友志同道合,直面人生,向上求真。</h1><h1> 从“我自我血荐轩辕”,到“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心事浩茫,不为国君,为万家墨面的人民。</h1><h3> </h3> <h1> 鲁迅先生著名短篇小说的插图</h1><h3></h3> <h1>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中华民族则不能没有鲁迅——他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h1><h3></h3><h3> </h3> <h1> 悠然漫步于街巷,脚穿旅游鞋踩着青石板,也颇感惬意。特色美食的招牌,都张扬着诱惑,着实让吃货们流连忘返。我却惊喜于绍兴“三乌”,即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梅干菜)。可惜,我没有来得及体验在乌篷船上的感觉,也无法叩问“乌毡帽朋友”的幸福指数,只是“蜻蜓点水”般品尝梅干菜。无暇驻足咸亨酒店,甚是遗憾!</h1> <h1> 站立故里出口,只见游客络绎不绝;显赫之故里,俨然成为文化古镇旅游圣地,故里的每一处,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位游客都能寻觅到历史文化的痕迹和精神的脊梁与风骨吗?</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