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564fa">走出儿童抽动障碍的误区 </font></b></h1><h5><font color="#333333"><b> </b></font></h5> <h1> 抽动障碍是非癫痫发作疾病之一,包括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Tourette综合征(又称多发性抽动症)三种类型,是一种于儿童期起病,以运动性抽动或伴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本病男孩发病多于女孩,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虽然抽动障碍不是危重疾病,也没有明显的脏器损害,但发病后不能很快控制,对患儿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造成困难,给家庭造成较大心里负担。<br> 抽动障碍早期最常见于面部肌肉抽动,如眨眼、挤眉、动鼻、撅嘴等,继之出现摇头、扭颈、耸肩、腹肌抽动、四肢抽动等,严重者全身抽动。而发声性抽动表现为患儿喉部不自主地发出异常声音,如清喉声、干咳声等,仅少数患儿有不由自主地说出骂人的脏话。这些抽动症可以起伏波动,反复交替出现。部分患儿伴有多动症、学习困难、攻击行为、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心理行为问题。<br> 抽动障碍患儿的神经心理功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表现为智力结构中的记忆/不分心因子缺陷,记忆模式中的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缺陷,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社会适应能力低下,呈现出自卑、孤僻、情绪不稳定、掩饰能力差等个性特征,有较多的行为问题。泰必利等药物对抽动障碍患儿的记忆功能可能产生一过性影响,但对患儿智力、个性和行为无明显影响。<br> 关于抽动障碍的治疗问题,强调药物治疗和心里调适并重。泰必利、氟哌啶醇、阿立哌唑、利培酮、可乐定等药物,可用于控制抽动症状。伴随的心理行为障碍也要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br> 要告诫家长不要过分注意患儿的抽动症状,也不要带患儿过多求医,尽量减少患儿学习及生活压力,必要时家长还应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患儿本人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不宜玩电子游戏机,避免看恐怖影视片。<br> 抽动障碍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发育障碍性疾病,预后相对良好。经过治疗后,抽动症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或自行缓解,少数病例症状迁延,但对学习及社会适应一般无影响。有研究资料表明,有半数以上的病人在青春期过后抽动症状自然缓解,1/4病人抽动症状明显减轻,剩下的1/4病人抽动症状迁延到成年。</h1>